“ 概要:柴胡桂枝湯(傷寒+少陽,發(fā)熱惡寒支節(jié)煩痛微嘔胸脅苦滿,柴胡桂枝等量排尿,小柴胡湯+桂枝湯也可分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癆癥第一方,濕在血脈血管粗人瘦易疲勞睡不解乏,口渴無力小便不好胃里不舒服,肝硬化胃癌胰臟癌見此證),柴胡龍骨牡蠣湯、桂枝去芍藥加龍骨牡蠣湯(潛心腎陽)。” 01 — 條辨一六一: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痛,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柴胡桂枝湯方 柴胡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劈,生姜一兩半切。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柴胡桂枝湯為名處方。 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痛,為麻黃湯證。微嘔,心下支滿,為少陽柴胡證。此外證未去,有胸脅苦滿現(xiàn)象,用柴胡桂枝湯,而非柴胡麻黃湯。病到少陽不用麻黃,經(jīng)方中也沒有柴胡麻黃湯方。 麻黃用于皮膚很表的一層,表邪下陷后入肌肉,半表半里,用柴胡、桂枝。 此方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的組合。
中虛為明:不要看西醫(yī)的診斷,辯證論治。
柴胡桂枝湯,可用小柴胡湯、桂枝湯兩步分別服用代替。不掌握柴胡桂枝湯處方,可先用小柴胡湯,后剩余表癥,用桂枝湯治療。 02 — 條辨一六二: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干姜二兩,黃芩三兩,瓜蔞根四兩,牡蠣二兩,甘草二兩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除服微煩,復(fù)服汗出,便愈。 勞癥(癆癥)第一方
傷寒五六日,發(fā)汗又攻下,麻黃湯加大承氣湯,腸胃津液都清掉了,胸脅滿,微微脹到,渴,不惡心,頭出汗。
柴胡桂枝干姜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