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縵努莎 設計界,特別是室內(nèi)設計界,最近經(jīng)常提到“新東方主義”這個術(shù)語。這個提法,和“新中式”、“新亞洲”的提出差不多是同期的。具體到我們看到的建筑、室內(nèi)來說,也就是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加入若干東方的裝飾性元素。這十多年來,在國內(nèi)漸漸形成了設計風格中很顯赫的套路,沿用的人越來越多,在各種專業(yè)座談會上也不絕于耳。我雖然也曾經(jīng)在2002年前后提倡在現(xiàn)代住宅建筑中沿用一些中式元素,也嘗試在有機會的時候做一些包含中式元素的現(xiàn)代園林,但是作為“主義”,我一直非常謹慎,因為設計上的“主義”每一個都經(jīng)歷了好長的發(fā)展時期,不是房地產(chǎn)宣傳中可以那么隨意創(chuàng)造出來的。 之所以今天會選擇“新東方”這個題目來寫這篇專欄,是因為上個月突然聽到澳大利亞建筑家凱瑞·希爾(Kerry Hill, 1933-2018)去世的消息,雖然我與他未曾謀面,聽到他的故世,依然頗有些悲傷,那種心情和前年聽到印度尼西亞設計師賈雅·易卜拉欣(Jaya Ibrahim)突然去世時的感覺非常相似。因為他們兩位是我心目中在設計界最具有代表性的推動“新東方”設計風格的核心人物,而兩位影響我都因他們設計的安縵酒店。安縵度假酒店集團(Aman Resorts International)的酒店設計,每一個都和所在地有密切的關系,有些甚至包含了原來的古建筑在內(nèi),把東方的風格融合在現(xiàn)代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經(jīng)常做得天衣無縫、相得益彰。在我來看,要說“新東方”、“新亞洲”、“新中式”,都可以從他們的設計中找到比較令人滿意的答案。 ↑安縵養(yǎng)云 我大概是今年六月份去了北京的頤和安縵,頤和安縵坐落在一系列頤和園所屬的古典院落中,安靜平和,古遠肅穆,像一處安寧的庇護所,坐落在已逝王朝的門檻上,充滿了明代優(yōu)雅的氣味。51間四合院中的客房,散落在蜿蜒回廊勾連的四方庭院里,庭院間客房綴連,婆娑樹影于竹簾之間搖曳,陽光穿透枝蔓、窗格散落到室內(nèi)。紅木屏風,榆木床榻,楠木門窗,金鑾金磚,金屬鑰匙,油布雨傘,八間套房都備有特大雙人床和明式風格的家具,并采用了臥室與起居室二合一的格局,所有套房中都配有長榻、閱讀椅和書桌。我坐在那里吃飯、聊天、看收藏的郎世寧書畫,好像重新回到歷史中一樣,完全忘記這些古典建筑大部分是新設計、新建造的。這就是我見到的讓我心動的安縵作品,頤和安縵是2008年建成的,建筑設計師是讓·米歇爾·加斯(Jean Michel Gathy),室內(nèi)設計是我上文提到的在英國學習成才的印度尼西亞設計家賈雅·易卜拉欣。 安縵度假酒店集團吸引我的注意,是從1990年代以后。其實這個品牌的酒店不多,但個個都是精品,也都是現(xiàn)代建筑、現(xiàn)代設計和本地風格的融合,僅僅這一點,就讓我非常喜歡。安縵目前在世界21個國家里有33家酒店,安縵這個詞在閃語(the Sanskrit)、旁遮普語、波斯語、烏爾都語等語言中表示和平、安全、遮蔽、保護的意思。這個酒店集團建立于1988年,完全是一個開始于兄弟朋友之間的感性投資項目。當時,艾德里安·澤查(Adrian Zecha)、阿尼爾·塔達尼(Anil Thadani)和另外兩個朋友一起,在泰國的普吉島看見如此美好的海灘、山林,卻缺乏和本土建筑有關聯(lián)的酒店,因此商量投資建立一個小尺度、高品質(zhì)的度假酒店,他們稱這個酒店為安縵普利(Amanpuri),是請建筑師艾德·圖特(Ed Tuttle)設計的。這個建筑師做了一個非常低密度的酒店,幾十間客房,建筑吸取了許多泰國傳統(tǒng)建筑的元素,室內(nèi)設計更加是泰國風格的,而服務則有世界最高的水平,非常成功。圖特后來成了安縵集團的主創(chuàng)設計師,做了很多項目。 1988年完成了安縵普利之后,這個酒店就逐漸形成酒店集團,他們主要在東方投資建造同類型的酒店,特別在印度尼西亞、柬埔寨、印度、不丹、斯里蘭卡、中國投資建造新的酒店,也在法國、加勒比海地區(qū)、美國建造了不多的度假酒店。 ↑安縵達瑞 對我來說,第一個讓我感興趣的問題,是這個酒店為什么能夠做出這么純粹的“新東方”風格。這是一種從空間布局就開始深入骨髓的東方感,而不是大多數(shù)所謂“新東方”的表皮裝飾,這個秘密其實源于酒店的定位。安縵定位為度假型的高級酒店,設計上要求每一個都與眾不同,強烈要求設計上因地制宜,保護所在地點的文化元素,因此客房也非常少,一般數(shù)量在55套以內(nèi),并且基本要求設計為獨棟的小房舍,在印度的安縵卡斯(Aman-i-Khás)、印度尼西亞的安縵瓦納(Amanwana),客房甚至設計在帳篷里。安縵酒店的客房大部分有戶外的私人泳池或者浴池、戶外用餐區(qū),服務員的配比則估計是世界上最“講究”的高:安縵酒店要求基本做到四個工作人員服務一個客人的高服務比,這樣的配比,肯定有無微不至的周到感,是其他酒店做不到的。安縵酒店原則上要求不設接待大堂,也沒有宏大的入口,低調(diào)、溫馨、古樸、自然是設計的原則,能夠遵循這四個原則,已經(jīng)具有東方感了。 安縵酒店重在對酒店所在地的傳統(tǒng)文化保護,比如我提到的頤和安縵保護了大量頤和園的古建筑,就是一個好例子。在柬埔寨設計的安縵酒店,是今年才去世的建筑家、設計家凱瑞·希爾設計的安縵暹粒(Amansara in Siem Riep),于2002年建成開業(yè)。位置上原來有一座非常經(jīng)典的西哈努克親王在1960年代初期建造的高級私人別墅,但是經(jīng)過歲月的洗滌,特別是“紅色高棉”的破壞,那棟別墅早已蕩然無存了,設計圖也找不到。希爾和他們的團隊到處尋找參考資料,最后從一本很老的旅游手冊上找到了那個別墅的照片,從而完全依照圖片在原址做了別墅的復原。現(xiàn)在去看安縵暹粒,真是美輪美奐,有一種法國殖民地和西哈努克王國混合的色彩,這種感覺是其他地方很難找到的。 說起這兩年去世的凱瑞·希爾和賈雅·易卜拉欣兩個人,我就想起前兩年去過杭州的安縵法云(Amanfayun),它讓我深深地為那種骨子里的中國品格而感動。這個酒店是賈雅·易卜拉欣設計的,完成于2010年。度假酒店所在的地方,原先是一個叫“法云村”的古村落。集團買下小村子后,把整個村子改建成一間間酒店客房,原來的茶場都被很好地保存下來?,F(xiàn)在的安縵法云內(nèi)有22塊茶園地,在茶園中漫步,是一種奇特的感覺。 安縵法云位于西湖西側(cè)的山谷之間,距杭州市中心很近。沿路兩旁竹林密布、草木青翠。經(jīng)過植物園和西湖內(nèi)部水路,便來到天竺寺和天竺古村落。安縵法云坐落于天竺古村另一側(cè),毗鄰靈隱寺和永福寺。此處包括周圍茶園在內(nèi),占地面積共計14公頃,共有47處居所,據(jù)說最古老的建筑物始建于唐朝,曾為附近茶園村民所住。度假酒店的主干道——法云徑連接所有客房(庭院住宅)和酒店設施。這里的住宅可追溯至百年以前,如今以傳統(tǒng)作法和工藝修繕一新,磚墻瓦頂,土木結(jié)構(gòu),屋內(nèi)走道和地板均為石材鋪置。 整個安縵法云的設計概念為“18世紀的中國村落”,盡量保持了杭州原始村落的木頭及磚瓦結(jié)構(gòu),房間以不同的形式遍布于整個小村莊中,甚至侍者的制服都使用了與村落極為合拍的土黃色。幾乎所有的套客房都不準備電視,房間內(nèi)整體燈光都比較暗,只在必須用到照明的地方才會使用。在這里,燈的功能被退回到18世紀中國村落的蠟燭時代。 ↑安縵大研 從資料上看,安縵酒店的客源以西方為主,安縵酒店在世界上的旅游手冊中一直保持名列前茅的地位,這些雜志包括《康德·納斯德旅游》(Condé Nast Traveler)、《扎加特評估手冊》(Zagat Survey)、《嘉里瓦特手冊》(Gallivanter's Guide)、《哈帕斯旅游》(Harper's Hideaway)和《旅游和休閑》(Travel & Leisure)。 安縵酒店定位是以西方客戶為主的,因此所請的建筑設計師也是西方人為主,包括約翰·西斯(John Heah)、艾德·圖特、瑪萬·阿爾·薩葉德(Marwan Al-Sayed)、文德爾·布涅特(Wendell Burnette)、李克·卓(Rick Joy)、讓·米歇爾·加斯、阿薩·拉菲格(Aqsa Rafiq)、丹尼洛·卡佩里尼(Danilo Capellini)、今年剛剛?cè)ナ赖膭P瑞·希爾等人。 1989年,彼得·穆勒(Peter Muller)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郊外的科特瓦坦(Kedewatan)安縵達瑞(Amandari)建成;1992年,艾德·圖特和達尼洛·卡佩里尼(Danilo Capellini)在巴厘島瑪吉斯(Manggis)的安縵凱里(Amankila)建成;同年,凱瑞·希爾和丹尼洛·卡佩里尼合作設計的巴厘島安縵村(Aman Villas at Nusa Dua)建成,這個酒店的室內(nèi)設計師是戴爾·凱爾(Dale Keller);也是在同年,艾德·圖特在法國的庫什維爾(Courchevel)設計了安縵馬麗辛(Aman Le Mélézin);1993年,波比·莫納薩(Bobby Manosa)在帕馬利坎島(Pamalican)上設計了安縵普羅(Amanpulo);1993年,讓·米歇爾·加斯在印度尼西亞的馬越島西端設計了安縵瓦納(Amanwana on Moyo Island);1997年,艾德·圖特在印度尼西亞的中爪哇設計了安縵金沃(Amanjiwo),1998年在美國設計了安縵加尼(Amangani at East Gros Ventre Butte near Jackson Hole),接著在2000年設計了摩洛哥40個客房的安縵杰納(Amanjena,Marrakech in Morocco);2003年讓·米歇爾·加斯在印度拉賈斯坦設計了安縵卡斯(Aman-i-Khás in Rajasthan)。 世界上最小的安縵酒店是凱瑞·希爾設計的不丹的安縵可拉(Amankora),只有5套單元,是在2004年開業(yè)的,這個位于喜馬拉雅上的安縵,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度假酒店了;2005年艾德·圖特在印度的拉賈斯坦設計了安縵巴赫(Amanbagh in Rajasthan),同年凱瑞·希爾在斯里蘭卡設計了安縵嘉里(Amangalla in Galle, Sri Lanka),他還在斯里蘭卡南部海濱設計了安縵維拉(Amanwella,Tangalle);2006年讓·米歇爾·加斯設計了土耳其一個島上的安縵阿拉(Amanyara on Providenciales, Turks and Caicos Islands),并在2008年設計了蒙特內(nèi)哥羅的安縵思威提(Aman Sveti Stefan)的第一期,叫做米羅什莊園(Villa Miloer);2009年美國猶他州的安縵吉利(Amangiri in Utah's Lake Powell Region)和老撾的安縵塔卡(Amantaka in Luang Prabang)落成;艾德·圖特設計的希臘安縵佐爾(Amanzoe in Peloponnese)2012年落成,讓·米歇爾·加斯的安縵威尼斯(Aman Venice)在2013年落成,他的另外一個安縵酒店——越南的安縵諾依(Amanoi in Vnh Hy Bay)也在2013年落成。 ↑東京安縵 凱瑞·希爾設計了好幾個最新的安縵酒店,包括安縵東京(Aman Tokyo)是2014年完成的,我曾經(jīng)住過,非常精彩。他在2016年設計了日本群馬的安縵爾姆(Amanemu in Shima),最后在2017年設計了上海的安縵養(yǎng)云(Amanyangyun)。而我參加萬科的一次會議住的云南麗江的安縵大研(Amandayan)是2015年由賈雅·易卜拉欣設計的。 看看安縵集團的發(fā)展,也能夠知道“新東方”設計是如何根據(jù)地緣而發(fā)展起來的。一部安縵的發(fā)展軌跡,也就是“新東方”發(fā)展的軌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