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稱帝后,李淵都去做什么了?李淵的晚年退休生活如何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游龍公子。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唐朝開國皇帝李淵被“趕下臺”之后,都去做什么了?他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如意? 其實歷史不算太好的小編以前一直以為唐太祖是李世民,清太祖是努爾哈赤。 后來隨著小編的工作需要,對歷史方面的資料和書籍接觸多了起來,我才知道原來唐朝是李淵所建,而清朝是皇太極所建。 也就是說小編“前者漏掉一個當(dāng)?shù)?,后者漏掉一個做兒的”。 話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出生于北朝關(guān)隴貴族,七歲時襲封唐國公,偉大的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 在隋朝末期大下大亂之時,李淵看準(zhǔn)機會從太原起兵造反,后攻占了長安。公元618年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不久之后統(tǒng)一全國。 李淵在位末期,二子李世民發(fā)動了震驚全國的玄武門之變。 事變第三天之后,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皇太子。 雖然當(dāng)時并沒有正式由李世民登基繼位,但是滿朝上下都心知度明,李淵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未來將由新主子李世民來領(lǐng)導(dǎo)全國。 公元626年到635年是李淵生命中最后的九年,在冊封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之后,唐高祖李淵就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自己被尊為太上皇。 雖然身份還是高貴的太上皇,但是因為李世民對李淵的戒備心并沒有完全卸下,恐其日后再復(fù)位,于是將李淵身邊的重臣裴寂兩度貶職,然后扶植與李淵互不待見的開國功臣劉文靜。 李淵此時雖然還居住在太極宮,但是身邊的親信都被李世民換了個遍,安插了滿滿的耳目。 李淵高超的政治智慧告訴自己,這是兒子對他仍然充滿戒備,怕自己日后再有大動靜。 所以他就隨了李世民的心愿,為了李唐家天下太平,整日在太極宮中深居淺出,頤養(yǎng)天年。 貞觀三年四月,李淵又被迫搬出太極宮,來到大安宮居住。 在此期間除了出席李世民舉辦的重大宮廷宴會之外,幾乎是大門不出、二門不入。 其實這并不是李淵自愿的,而是形勢所逼,不得不如此。 這段期間,李世民也從來沒有探望過李淵一次,即使是大臣們主動請求李世民,李世民也是微微一笑,絕對不辦。 貞觀八年七月,唐高祖李淵患上中風(fēng),李世民終于肯放下架子主動去看望父親了。到了十月,李世民開始大興建立太明宮,美其名曰:請?zhí)匣时苁钣诖恕?/p> 此時的李淵早就無福消受了,太明宮尚未建好,李淵就在大安宮與世長辭,享年七十歲(也有史料稱七十一歲)。 后人對李世民興建太明宮的舉動普遍評價為:裝模作樣。 在李淵活著的時候,李世民都是自己出去避暑,從來不會帶上父親,等李淵已經(jīng)無法走動的時候,又開始裝孝為父避暑了。 在政治與親情之間,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政治。 但是這個說法后來又被否定了。 因為貞觀十七年,李世民偶然讀到一篇孝道相關(guān)的古文,然后極為悲傷地對臣子們說:“人情只至痛者,莫過乎喪親也,朕所行大疏略,但知自咎自責(zé),追悔何及!”公元634年農(nóng)歷十月,李淵被安葬于獻(xiàn)陵,從獻(xiàn)陵的規(guī)格來看,葬禮相當(dāng)隆重,花費也不菲,這兩件事都可以證明李世民還是有一些孝心的。 至于李淵的晚年生活是否如意,小編覺得這只有李淵自己知道了。 如果他真的對政治生涯釋然開來,那么他會為自己兒子的功績感到驕傲,快樂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他就是如意的; 如果他還醉心于自己曾經(jīng)的皇權(quán)天下,始終無法接受成為空頭太上皇的身份,那么他就是不如意的??磥頍o論古今,心態(tài)還是決定一個人是否快樂的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