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堪輿留題多用形勢派的理論記述 初期的堪輿學(xué)大體分兩大的流派,即形勢派和理氣派。 丁芮樸在《風(fēng)水祛惑》中說:“風(fēng)水之術(shù),大抵不出形勢、方位兩家。言形勢者,今謂之巒體;言方位者,今謂之理氣。唐宋時人,各有宗派授受,自立門戶,不相通用?!?/p> 形勢派的理論主要與土地、山脈、河流的走向,形狀和數(shù)量等自然環(huán)境有關(guān)。形勢派的祖師是楊筠松,他著的《撼龍經(jīng)》、《疑龍經(jīng)》、《青囊奧語》、《天玉經(jīng)》、《都天寶照經(jīng)》等書是堪輿書籍的經(jīng)典,由于他與弟子的活動多在江西,故形勢派也說是江西派。 《江西通志》記載說:“楊筠松,竇州(今粵西)人,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黃巢破京城,乃斷發(fā)入昆侖山步龍。一過虔州,以地理術(shù)行于世,稱救貧仙人是也。卒于虔,葬雩中藥口?!?虔州,隋朝建制,今江西贛州市。 清人趙翼在《陔余叢考》對形勢和理氣派作簡明的概括:“后世為其術(shù)者分為二宗。一曰屋宅之法,始于閩中,至宋王攸乃大行其說,生于星卦?!辉唤髦?,肇于楊筠松、曾文迪、賴大有、謝子逸輩,其為說主于形勢,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專指龍穴砂水之相配。” 元代趙濟(jì)《葬書問對》說:“閩士有求葬法于江西者,不遇其人,遂泛觀諸郡名跡,以羅鏡測之,各識其方,以相參合?!蔽闹小傲_鏡”指“羅經(jīng)”,也就是羅盤。由此可見,兩派也趨向相互補充,從而進(jìn)一步完善各自的理論體系,后來,己基本有了“以形為體,理氣為用”的觀點,認(rèn)為大的堪輿作用,其基礎(chǔ)總歸于尋龍點穴得法,有龍穴才因地論理氣。 因此,即使是理氣派的堪輿家,在寫堪輿留題時,也用形勢派的論點記述。 堪輿家曾文遄、劉江東、范越風(fēng)、厲伯紹、劉淼、賴文俊、徐東風(fēng)等人均師承楊筠松,游走四方,將形勢派理論進(jìn)一步發(fā)揮。所到之處,寫下不少留題在民間流傳?;钴S在嶺南一帶的堪輿大師有:賴布衣、徐東風(fēng)、羅國器、江任全、曾熾、戴錫綸、本地姜、劉若谷、嚴(yán)宗龍等。 后來,形勢派流傳到江西、廣東、廣西、湖南、福建、安徽、香港、臺灣等地,很快又影響到全國及東南亞。 在嶺南兩廣交界的十萬大山,至今還流傳著宋國師賴布衣的堪輿留題《火吊球》: 大人山上起龍樓,居中出脈似火球; 身為朝中居離位,面前向正三枝頭。 左邊文星勾計頂,右邊武將亞計頭; 向去朝面砂生帽,左右曲腳來護(hù)衛(wèi)。 山坐午子兼丁癸,兼到三分六爻周; 小水抱到磚瓦合,大水抱到(石)牛共(石)竇。 九代狀元官極品,十二學(xué)士在里頭。 留題里,所說的龍樓、帽,及把左右、前后的形勢特征描述,成為寶地的真龍局,這就是形勢派慣用的寫法。 古代堪輿留題蘊藏著玄機 神奇的洛書數(shù) 古代堪輿留題蘊藏著玄機 古代堪輿師大多認(rèn)為,大龍穴是天地珍寶。如卜得大地,有兩種情形不點作: 一、不為輕狂之徒點作; 二、寶地未到時運不造作。 如見龍來廉貞起炎,龍樓寶殿,華表卓立,北辰聳立一方王侯將相以上之大地,必稟告朝庭,民間不可妄為,以免引來篡權(quán)奪位之虐。 堪輿留題中的大地,天機不可妄泄,以免引來天譴,所以特設(shè)玄關(guān),讓后人研讀,以待“有?!敝烁S觯{福應(yīng)靈。 玄機的“玄”有很多,但對于唐朝后到明清時期深諳堪輿學(xué)術(shù)的大師來說,都有規(guī)律可循。因為這些大師主要受楊筠松“九星點穴(九星:一貪狼、二巨門、三祿存、四文曲、五廉貞、六武曲、七破軍、八左輔、九右弼)”法的影響,多有《撼龍經(jīng)》、《疑龍經(jīng)》言辭,有宋蔡元定《發(fā)微論》,也有蕭克的《地理正宗》、徐善繼和徐善述的《 地理人子須知》、葉九升的《地理全書:山法大成》、劉伯溫的《堪輿漫興》等的思維模式。 歸納起來,破解留題,主要是要弄清楚龍、局、穴、有何特征,在哪結(jié)穴,穴的朝與向到底是什么線度。在這里,筆者有幾點體會,供參考: 1、 主龍的真局。 大龍穴的留題,都會論龍,然后論局。有句行話:“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尋龍難,點穴更難;然而識局者,則難上加難,能識局者,五百年方出一人?!弊R局,才是卜地的上乘功夫。 (宋) 賴布衣作《金斗賦》題廣西容縣都嶠山: 龍之為靈特超,……脈落循環(huán)數(shù)百里,透岑容獨論尊卑;奇巒峻拔萬千峰,列土木金分左右。 觀龍樓之寶殿,惟仰南山;考星體之鐘靈,居然金斗?!林缧?,石鵝起伏。娑婆頂為中峰,燈檠石為照燭?!莿t明堂廣闊,陽光星列盤桓;局度寬宏,帝座公車峻撥。只有諸砂,并無一殺。兩邊盡是包羅。……擬左施之飄渺;仙人詎敢盡當(dāng);論右繞之縈回,苑客難稱巧結(jié)。 留題里從龍說起,在南山投局:“來龍生動是非常奇特的山脈,……起伏彎環(huán)數(shù)百里,縱觀岑溪、容縣的山山嶺嶺,峻拔山峰上千上萬,只有這一主龍,土、木、金星分列左右,龍身上有龍樓、寶殿,來到南山而成獨尊。星體這么奇特,考察所屬分類,居然屬于金斗形?!饼垇砩椒宄尸F(xiàn)龍樓、寶殿狀為龍中至尊,這是留題所說的真龍。然后又說局中的土柱、石鵝、娑婆頂、燈檠石峰巒所處位置,進(jìn)而描述于穴中看局的感覺:“明堂廣闊,可容太陽等天星羅列徘徊逗留,堂局寬闊,坐山端嚴(yán)尤如鑾車上的帝座,砂彎有情,并無沖射。兩邊盡是彎環(huán)包羅,四面回朝關(guān)顧?!边@是說堂局呈“山環(huán)水聚”的樣子。 堂局太極圈示意圖 一堂局就成一太極,而堂局中的山山水水形成圓圓的圈,就是太極圈。巒頭形成太極圈是山川氣融的真實表象。因為這個堂局還要起到“藏風(fēng)聚氣”的作用,故堂局的外堰高,堂內(nèi)還要有低窩,這個窩是“堂窩”。堂窩是用來融聚生氣的。有堂窩的局,是真局! 真局十分巧妙,通過太極圈弧線才能組合;也十分隱秘,只有看到堂窩才能分清。這是天地所設(shè),非人力所為,一山一水,組合得有法有度,恰到好處。難怪留題說:“若打算在局堂左邊施加什么,連神仙都不敢擔(dān)當(dāng);在右邊再有什么纏繞山嶺多出,就是高手、大師也說真穴不是這樣形成的”。 2、 穴位的坐向。 “一定之山一定之向”,是說天生地設(shè)的龍局,其穴位的坐與向,線度是固定的。龍、砂、水、穴、向,所有的山川形巒,其高與低、面與背、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急與緩……在局中一一生成,正確的穴位坐向的線法只有一條,這條線通玄、關(guān)、竅,消砂和納水得法,平衡全局,統(tǒng)領(lǐng)全局,這是大自然的奧妙。楊筠松《都天寶照經(jīng)》:“龍真穴正誤立向.陰陽差錯悔吝生?!本€法露真機,所以留題里設(shè)立機關(guān),隱藏線法,不輕易泄漏。根據(jù)羅盤里的內(nèi)容,可從幾方面參悟。 從先天八卦或后八卦圖解看留題。 粵西鑒江岸邊龍穴:橫枕獅子石樓臺,腳踏七星金榜開;萬里長江為玉帶,九代封侯一仙來。 上述留題短小精巧,主要是描述穴場的情形,此穴橫龍結(jié),穴前低處可見七個小山峰,大明堂江水成玉帶彎環(huán)。最后一句“九代封侯一仙來”,一言雙關(guān),不單說穴地的功用,可能暗藏玄機,九與一,在文王八卦里是午與子的位置。是否此穴為南北方向? 又舉一例:“過天擒羅六頭崗”,天為乾,六頭崗此穴可能就是坐巽向乾。 這是從先、后天八卦圖、河圖和洛書數(shù)分析的。 從二十八星宿分列周天看留題。 有的留題會把二十八星宿名稱巧妙融進(jìn)里面,當(dāng)然,有的羅盤刻有新宿和舊宿,如是明清時期的留題,則對照新宿。 一句話留題:“金牛脫軛在橫垌(地名)”,“金牛脫軛”可能是喝形之穴名,但也可能暗指坐向。金牛宿,在癸丑宮,其穴是丑山未向或癸山丁向?!把嘧臃鼨M梁”,可以考慮是橫龍結(jié)穴,也可看是否為壬子坐山。因為燕即危宿,在壬子宮。 從周天二十四山天星分布破解留題。 戴錫綸題高府大地,《三粒珠》:“府城之南,有大地焉,……或喝作將軍點兵”。一句“將軍點兵”,道出了個中奧秘,此穴坐卯向酉。按二十四山天星分布,“將軍”在卯。“位居南極”,則知道穴坐丁向癸。 圖中,這是綜合羅盤,里面刻有二十八宿及二十四山對應(yīng)天星的內(nèi)容,用于尋龍點穴,相當(dāng)方便。 3、審穴。 定穴的方法很多,留題里往往有示。 大地之穴多怪狀,天下間每個穴各不相同。然而,穴怪而理不怪,如精通穴理穴法,任其變化都有規(guī)律可尋。 留題中有許多喝形取象,但不要被喝形亂眼。真正的堪輿大家是憑著過人的點地功夫勘出穴地后,再為此地起個名字罷了。大自然的生成十分奇妙,穴地的形勢樣貌、情節(jié)恰恰與名字得到某些對應(yīng)。如:“大牛趕細(xì)?!保ㄔ诖笈Ec細(xì)牛之間,撮合留題中“趕”的情節(jié)。“獅子戲球”,穴看其球;“仙人獻(xiàn)掌”,穴開窩居手中;“金盤搖珠”法取其珠,“仙腳點眼”趾可尋,“坐虎咬尾”視看其尾,牛取腰角,犬取肢鼻,仙人陰乳……,但千萬不要誤入喝形的迷局中,越猜越歪,拋離了結(jié)穴規(guī)律,胡點亂插。 龍、砂、水、穴、向五大要素,既分而論之,又要綜合勘察。北宋辜托長老著《入地眼全書》:“龍、砂、水、穴、向”五字,即:“龍要起伏屈曲活動為主,砂要纏護(hù)抱穴朝案分明,水要逆朝橫收平凈為佳,穴要氣脈窩藏穴暈為的,向要凈陰凈陽依水所立”。言簡意賅,直指真原。 所謂的穴理穴法,全在妙合太極! 留題,理解得通透,可能是尋找寶地的金鑰匙。但往往出于各種原因,也會容易曲解留題。根據(jù)筆者的實踐,最好是取出穴后,再拿留題對照。這樣,勘龍尋穴,其樂無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