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文字,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活。你在短期之內(nèi)就想聲名鵲起,大噪南北,怎么可能。韓寒郭敬明這兩個人,在當年那樣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下都耗費了不少苦功,更何況今天的我們。 我年紀不大,但寫的時間不短,副刊也好,雜志也罷,都認識一大票作者。這些作者在這個圈子里來來去去,有的混出名堂了,有的改行了,更有甚者,直接銷聲匿跡了。 既然選擇了寫作這條路,我就希望你們能一直安安心心寫下去。在抒發(fā)情感和感悟人生美好的同時,又能獲得一定的物質(zhì)報酬,多好。我不希望你們?yōu)槊?,刻意追逐,而后,陷入一個不可自拔的深淵,最后跳也跳不出來。 很多副刊作者,寫了十來年,拋除稿費不談,其實什么都沒寫。很多學員覺得奇怪,老師為什么不教報紙上的筆記段子呢?老師為什么不教我們怎么匯編一篇文章呢?是啊,我為什么不教你們呢?多好的方法啊。 幾分鐘,十幾分鐘就可以出一篇文章,然后用投報紙的軟件發(fā)出去,一篇文章同時投給幾百家報紙,這家不要,那家興許會要。再說了,筆記段子的需求量多大啊,總是有地方發(fā)表的。 對,我也這么想過,找一兩個副刊里的高手來給你們上課,教你們寫筆記段子,教你們怎么用網(wǎng)絡的資料匯編一篇篇文章。這樣一來,你們幾乎每周都有稿子發(fā),而我,也有更多的廣告可以做。 那樣的話,多好,我走到哪里都可以跟人吹,看吧,我的學生,多厲害,天天都發(fā)稿子,到處都是他的文章。我也可以天天在群里發(fā)廣告讓人家知道,來我們這里學習,多牛,你看,動不動就發(fā)文章,動不動就拿稿費。 可是,同學們,我們不要忘記了,事物總會有兩面性,在你獲得利益和虛榮的同時,你也在損傷自己內(nèi)在的元氣。 寫報紙的人,幾乎都有一個通病。什么通?。坎煌K严?。有事沒事總喜歡打開百度,打開谷歌等搜索引擎,拼命搜索自己的名字或者文章,希望可以看到一兩家報紙的喜訊。 時間長了,似乎心里就有了一種依賴。沒電腦,沒搜喜,覺得一整天都沒精神。不管發(fā)什么,發(fā)在哪里,都得有點喜才像回事兒。沒喜了,難受,坐在電腦旁看論壇里的報喜帖子,這個又發(fā)了,那個又發(fā)了,唯獨自己沒有。越看越難受。 慢慢地,自己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來了。太文藝的散文隨筆不好發(fā),太抒情的文章不好發(fā),太長的東西也不好發(fā)。于是,為了發(fā)表,為了有喜,為了有點稿酬,為了能在論壇里或者群里繼續(xù)和一幫副刊作者嘻嘻哈哈,我們開始嘗試調(diào)整。調(diào)整什么?調(diào)整寫作的態(tài)度。 我們不寫散文了,要寫,也得看時節(jié)寫。植樹節(jié)了,那就寫植樹節(jié)的文;母親節(jié)了,那就寫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了,那就搞點父親的。而且,不能太長,六七百字最好。當然啦,如果能圍繞這樣的主題再來幾篇筆記段子,那就完美了。最重要的,是文筆的問題。太文藝,不行,太凝練,也不行。報紙的編輯,就喜歡口水話生活化的東西。畢竟,看報紙的大多數(shù)都是小區(qū)里的大爹大媽,不通俗,估計他們之中的一大部分人讀不懂。 通常來說,只要你做出這樣的調(diào)整,做出一點點勤奮的努力,喜訊差不多都會像洪水猛獸一樣席卷而來。 你一打開搜索引擎,幾乎每天都可以搜到自己的喜訊,有的時候,一天還有幾個。 慢慢地,問題來了,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時間總會過得特別快。幾年后,和你一起寫的人出書了,開專欄了,簽售了,而你,仍然還在寫報紙,還在搜喜。你也想出書,想有固定的讀者,固定的專欄,固定的收入,可很難。因為當你打開電腦整理自己文章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你幾乎沒有一類風格差不多統(tǒng)一的文章,除了那一片形形色色的筆記段子,應景小文。 更要命的是,你發(fā)現(xiàn)自己連一篇像樣的文章都拿不出來。 你的豆腐塊,可以在幾百家報紙發(fā)表,但沒有一家特別有影響力的雜志愿意轉(zhuǎn)載。你的稿費拿了不少,可沒有一家出版社找你出書。你文章發(fā)了很多,可沒有一位讀者給你寫過信。你想想,失敗不失?。?br> 人生有幾個這樣的三五年可以混? 很多副刊作者,寫了十來年,什么名堂都沒寫出來。覺得自己很失敗。我不是胡謅。我在這個圈子里呆了那么久,朋友交了很多,報紙當然也寫過。因為我文字的功底不算特別差,所以要駕馭一種文體不是特別難。我寫報紙的時候,完全是為了改善生計。不過,我仍然大部分時間是在寫我自己想寫的,而不是為了發(fā)表曲意逢迎。 有的學員在想,我這么抵觸報紙副刊,是不是因為我在報紙副刊是個失敗者,發(fā)不出文章去才這么說? 這個我不解釋。副刊圈子喜歡用發(fā)稿量來說話。而當年和我一起寫副刊的作者朋友興許知道,我當時一個月的發(fā)稿量的確不算是很差。我在寫報紙的同時,也沒有放掉雜志。因此,如果僅僅是按篇數(shù)和發(fā)表量來算的話,我當時每個月的發(fā)表量都在180篇以上。稿費,每個月都在一萬五以上。那個時候的一萬五還是可以買很多斤豬肉和很多斤大白菜的。那時候,我還很年輕,剛好大學畢業(yè),喜歡取很多個筆名,一路開花不過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個罷了。 我用這樣的方式在福州創(chuàng)作了一年。我不但養(yǎng)活了自己,還幫媽媽還掉了十萬元的債務。全家人一下子輕松了很多。 我一直很清醒,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我當時寫的文章,不僅僅是為稿酬。大部分文章的確是我自己想寫的。六七百字的散文,都是散步,看書或者思考時候的感慨。很少因為時節(jié)而去故意創(chuàng)作,故意迎合。正因為這樣,我的大部分文章質(zhì)量都沒有下去。而且,轉(zhuǎn)載率都很高。 但很多學員現(xiàn)在不是這么走這條路的。我之所以花時間打那么多字跟你們說那么多,只是希望你們以后能走得更長遠一些。你花半個小時寫一篇文章發(fā)報紙,五十塊錢。還不如好好花兩個小時寫篇文章去發(fā)千字兩百的雜志。稿費雖然一樣,但是很明顯,知名度就不一樣。文章的質(zhì)量也不一樣。 我希望你們寫幾年之后,都可以出書,開專欄,獲得一定的成績。最好是能擁有一批真正的讀者。這樣的話,你才能感受到被認同的快樂。這些讀者單純,沒有心機,僅僅只是因為喜歡你的文章才走到一起。你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一些讀者來信,他們跟你說自己的人生和故事,不求你的回復,只希望你開心快樂。有了這些陌生而又動人的牽掛和鼓勵,你便會有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力。就像當年的張悅?cè)?,如果不是論壇里偶然有人討論她早期的小說,并因此愛上她的文字,估計她早就放棄寫作去搞計算機了。 說了那么多,你們對這塊,應該也清楚一些了,知道怎么以后該怎么走,怎么選擇了??闪硗庖粋€問題出現(xiàn)了,你該走什么路呢?散文,隨筆,還是說游記,還是小說? 不管哪一類,其實都可以寫出成績。 如何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路呢? 這個得你自己平時留意,留意什么呢?留意我給出的點評,還有你自己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我點評你的哪一類文章的評價比較高?另外,你寫哪一類文章特別得心應手? 這兩個問題,需要你們在寫作學習中思考。自己找到自己最喜歡,也最愿意去鉆研的文體。 有的學員害怕,老師,不行啊,我雖然擅長散文,哲理小品,但是如果我老是寫這些,以后會不會就不會寫小說了? 不會的。寫作是相通的。你把一類文體寫得特別好了,精了,再去寫其他的,相對會輕松很多。 你們跟著我的時候,我可以開導你們,為你們指路??赡銈兠撾x我之后,就要走自己的路了。因此,一定要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你寫什么文特別有感覺,就朝這個文去發(fā)展。多寫,多思,直到把這個文寫精,寫出名堂,寫到雜志一需要這類文就會想起你,讀者一談到這類文也都會想起你,你就算差不多成功了。 不管你喜歡散文,隨筆,小說,故事還是哲理感悟,沒關系,寫下去,大部分時間都用在這類你最喜歡的文體上,去看寫這類文體的名家是怎么布局怎么創(chuàng)作的,去揣摩,去思考。你會發(fā)現(xiàn),不需半年,你就已經(jīng)有所成績了。 最后,希望所有熱愛寫作的朋友都身安體健,心悅筆豐。圈子很小,人本來就不多,而恰好這個集體相對來說又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大部分朋友都無權無勢,因此,我們就更應該要團結(jié)。只有團結(jié),才能讓制度不得不完善,不得不賦予我們一些力量,也只有團結(jié),我們才能走得更遠,更長。
(本文轉(zhuǎn)自網(wǎng)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