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有不少讀者在質(zhì)疑,秦可卿和賈珍之間究竟有沒有不清白的關(guān)系,但焦大的一聲醉罵“扒灰的扒灰”,已經(jīng)把寧國府這樁不可見人的丑事,昭告了天下。 這件事真的很丑,但故事的男主角賈珍,臉皮實在太厚,他在秦可卿死后,做的三件事,件件都毫不掩飾他對秦可卿的“愛”。或者,遮羞布一旦被扯下,再加上悲痛欲絕,他也顧不得許多了。 第一,賈珍哭的如喪考批。當(dāng)賈寶玉因為秦可卿之死,從夢中驚醒,執(zhí)意來到寧國府的時候,“只見府門洞開……里面哭聲搖山震岳”。這“搖山震岳”的哭聲之中,最悲傷的恐怕非賈珍莫屬了——賈珍哭的淚人一般,正和賈代儒等說道:“合家大小,遠親近友,誰不知我這媳婦比兒子還強十倍?如今伸腿去了,可見這長房內(nèi)絕滅無人了。”說著,又哭起來。 賈珍哭的淚人一般,聲稱“長房內(nèi)絕滅無人了”,無一不是在向眾人,昭告自己對秦可卿不一樣的感情。 第二,珍奇的楠木棺槨。這副楠木棺材,不僅價值不菲,而且頗有神奇之處,“做了棺材,萬年不壞”,“紋若擯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盡管賈政一再勸阻賈珍,“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斂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但賈珍根本不聽,“恨不能代秦氏之死”。 此時在賈珍心中,秦可卿應(yīng)該正是那個“非常人”吧。僅僅為了一個兒媳婦,賈珍就如此的置長輩的勸阻于不顧,也是不管不顧的把自己對秦可卿的“愛”,暴露在眾人眼中。 第三,賈珍拄拐。秦可卿死時,賈珍不過四十上下。秦可卿的葬禮上,賈珍卻拄了一根拐杖。若是老態(tài)龍鐘,拄拐沒什么,對于一個年富力強的人,拄拐就有點奇怪了。 那么,賈珍為什么拄拐呢?其實,這是因為在古代,有一種服喪禮制叫“杖期”。眾子為庶母喪,服杖期;夫為妻喪,服杖期。賈珍此時拄杖,只能是想表達后一種意思——夫為妻喪。 此時在悲痛欲絕的賈珍心中,秦可卿就相當(dāng)于自己的妻子。這種行為,比前兩個更荒唐。也難怪尤氏會犯了“舊疾”,躺在屋里不理事,換了誰也受不了啊。 也難怪后來柳湘蓮會罵寧國府中,“除了門口的兩個石頭獅子,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干凈”。賈珍在秦可卿的葬禮上,毫不掩飾自己的丑事,還有誰能不明白寧國府的不干不凈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