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山東海陽北部傳統(tǒng)婚俗

 高山仙人掌 2019-01-01

(鎮(zhèn)妖石 講述,富山一鳴 整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之事自古多禮俗,而始創(chuàng)于西周的“三書六禮”就是中國最傳統(tǒng)的婚俗禮儀,并且它也一直影響著我們的婚事風俗。

    山東海陽,地處膠東半島南翼,南臨黃海,北接膠東半島內陸,民風自古敦厚豪爽,《舊大嵩衛(wèi)學記》載:"民俗淳樸”。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思想的變遷,時至今日,雖然傳統(tǒng)的婚姻風俗已慢慢消失和演變,但在海陽的許多鄉(xiāng)間農村的婚事中依然延續(xù)著一些傳統(tǒng)的遺俗。

    然而“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海陽地雖不廣,但因歷史及地理關系,南文、北質、東雅、西悍風俗人情略有差異各有不同,這里記錄的就是地處海陽市北郊、地雷戰(zhàn)遺址朱吳鎮(zhèn)周邊鄉(xiāng)間的婚事風俗——

    自從人類社會進入一夫一妻制,通過媒人介紹一直都是最主要的一種擇偶方式。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說媒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媒人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等基本條件,主動往返男女雙方家中說合;一是一方先相中某位姑娘或小伙子,再請媒人前去說親。在鄉(xiāng)間,基本是由男方主動向女方提親,因為按照老思想,如女方向男家提親,則會被譏諷為“閨女嫁不出去了”,有失顏面。

    在媒人的周旋說合下,如果男女雙方有意,媒人就會安排兩人見面相親,俗語叫做“看人”。

    海陽這邊“看人”一般選定的地點是在集市上,“看人”時,女方會帶著自己的一位閨蜜好友或家人前去“代眼”,多一雙眼睛,以便能夠從旁觀者的角度更好的了解男方,有時往往“代眼的”的意見會決定了相親的成敗。經過短暫的交談接觸,如果當事雙方互有好感,就會交換一下早已準備好的“定情物”,女方準備的是自己親手繡制的鞋墊,多是鴛鴦喜字圖案,而男方送給女方的定情物會是條漂亮的小手帕。

    見過面,交換過定情物后,女方的家里人會選個日子第一次到男方家去做客,叫做“送女婿看”,意為女孩子看著滿意了,家里人也要再一次幫忙把把關。畢竟是雙方家人第一次見面,第一印象,特別是男方家的接人待物水平如何很是重要。

    隨后,男孩子也會在媒人的帶領下第一次到女方家做客,這天,女方家的親朋好友和鄰里街坊都會以要糖吃的名義去“看女婿”。

    經過雙方第一次的走動后,如果一切順利,這門親事就算定了下來。男方家就會選個吉日正式邀請女方來家里做客。在這之前,男女雙方要結伴單獨去趕一次集,男孩子要給女孩子先買一套新衣服。等到吉日,女孩子要在姑姑、姨姨、舅媽、嫂子等女性親屬和媒人的陪同下到男方家,而這天,男方家里會準備好幾座酒席,邀請直系親戚來喝酒,親戚們來時要帶著被面、床單、衣料等禮品。村里人也會過來要喜糖吃,“看媳婦”的。

    女方一幫人要在男方家吃過晚飯才能走,走時,在煤人的經手過目下,男方家人要給女孩子用紅紙包著的一定數目的“定親錢”,親戚們送的床單衣料等禮物也要用紅包袱包好送給女孩。而陪同女孩去的親屬們也會每人得到一個男方家里準備的裝有煙酒糖茶的紅布兜。一切就緒,男方會找人把她們送回家,過去能請幾個人用自行車送就不錯了,如今早已變成了用汽車。這次的做客也叫做“看家”,主要是女方這邊了解男方家庭狀況的一個過程。

    從“看人”到“看家”這個過程,也是男女雙方從相識到情定終身的一個過程,這期間,對方的相貌、年齡、為人和家庭境況等等基本都會探聽了解清楚了。如雙方一切滿意,情投意合,接下來兩家就會商討結婚事宜了。當然,這期間媒人發(fā)揮的作用也至關重要,即使其間稍有差次,媒人也會從中周旋說合過去。一著不滿,就促不成一段姻緣啊。

    看過家,就要準備婚禮大事了。結婚的黃道吉日一般先由男方選擇提出,和女方商定好后,男方還要到女方家走一個“送日子”的儀式?!八腿兆印笔且赡蟹降氖宀畞硗瓿傻模允酒髦?,送日子時要帶上給女孩子做棉衣棉褲的布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毛衣流行后又改成毛線了)。送日子的意思原本是由男方擇好婚禮的黃道吉日提前告訴女方協(xié)商的,但現在結婚的日子大多在這之前已經由兩家人商量定奪好,“送日子”的禮俗也就是一個過程罷了。

    送完日子,一切妥當,剩下的時間就是雙方準備籌辦婚禮了。男方家要收拾新房合計待客婚宴,女方家會準備嫁妝。

    在結婚的頭幾天里,女方家及一些親屬會忙著油炸一些用面粉做的鳳和喜果子(又叫喜餅),用來放在陪嫁的家具里“壓箱”。忙完這些,就只等著男方過來“抬嫁妝”了。

    抬嫁妝是在婚禮的前一天,男方家里會找一幫健壯的男人幫忙,必須在太陽還沒出來以前拿著杠子繩子趕到女方家。綁好嫁妝,插上杠子,吃完女方家準備的宴席,一二三杠上肩,抬上嫁妝就上路。一幫結實的漢子抬著嶄新的家具和鮮艷的婚被,一路唱著喜歌,大笑吆喝著,特意引來全村老少出來看,很是熱鬧喜慶。

    嫁妝,又叫“陪嫁嫁妝”,也正是因此過去都會把養(yǎng)閨女說成“賠錢貨”。嫁妝多是箱、柜、桌、椅、被褥等生活必備品,而被褥則講究“兩鋪兩蓋”(兩床被、兩床褥子),或“四鋪四蓋”。值得一提的是,婚被的四個角要用紅線各縫上一枚銅錢或硬幣,并且被縫不能全縫合,要留一小口,意為以后小兩口會有話說。

    當然嫁妝越多,雙方也就會越有面子。但無論嫁妝多少,一對紅漆油刷的上了鎖大木箱是必不可少的,里面除了放有壓箱的炸鳳和喜果子外,女方家人還會根據自家條件放上數目不等的“壓箱錢”。

    等嫁妝抬進男方家里,首先要把箱子的鑰匙交到公爹手里,由公爹親手打開箱子,看看里面女方壓了多少錢,然后公爹就要再在箱子里放上雙倍的錢。這叫“壓箱”。

壓完箱,把嫁妝安置擺放好后,要請本家一位有威望的、干凈利索人緣好的女性長輩過來“鋪炕”。鋪炕的講究是,要把男方做的新褥子放在底下,上面蓋上女方準備的婚被,意思是以后過日子女人掌權管家。還要把一床婚被褥疊的方方正正放在炕東頭,下面要壓上一把斧子、大棗、花生和蓮子,結婚當日,新娘子就要坐在這上面,以求“大福大貴,早生貴子”,這叫做“坐福”。

    一切妥當,晚上就邀請本家親屬們“吃餃子”,凡是過來吃餃子的都要掏紅包的。

    “鸞鳳和鳴昌百世,鴛鴦合唱在今朝”。大喜之日,紅花紅聯紅爆仗,新郎新娘新氣象。早早起床,自然要忙活準備一番。

    新娘子梳洗打扮換上紅襖綠褲新婚衣,由心靈手巧的女性長輩在早已擇定的時辰里用紅線給“開臉”。開臉又稱“絞臉、絞面、開面”,是一種古老的美容方式,即用細線絞動去除臉上的汗毛,讓臉部光潔美麗。通常在女孩子出嫁前進行,也算得上是女孩子的成人禮。

    開臉后的新娘子就不能再下地走動了,要坐在炕頭一把用紅布包著的斧頭上面等著花轎的到來,斧即“福”,坐斧意“坐?!?。這期間即使要去如廁方便,也要由父親或者哥哥背到廁所,不然落地不吉利。  

    新娘子坐福期間,母親會給女兒夾兩個餃子、扒兩個雞蛋給女兒吃 。而另一間屋里,父親要陪“送客的”吃餃子 。送客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新娘的叔伯等長輩,一個是新娘的兄長哥哥。送客送客,就是要負責把新娘子護送到婆家,是婚宴上絕對的大客。這里還有個講究是,如果新娘子未婚先孕,那么家里人就要給送客的每人系一條紅腰帶,以示辟邪祛晦。再一個也指明 以后送客人家里無論出了什么不吉利的事情都不能怪罪新娘家。

    隨著樂器聲響鞭炮齊鳴,新郎和接親的轎子停放在了新娘的家門口。然后新娘由父親背到堂屋,坐在一條早已準備好凳子上,新娘要雙手各拿五雙筷子交叉往兩邊摔,父在東,娘在西站在女兒兩邊,筷子甩出來后,父母就去搶筷子,這叫“搶筷子”。

    搶完筷子后,當媽的要喂女兒吃小米飯,女兒把米飯含在嘴里,往外噴。母親則要用衣襟兜住,然后送到米缸里,這叫“噴飯”。

    搶筷子和噴飯的風俗現在早已消失,只是那些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們有經歷過的,卻也說不出其中的含義了。

    吉時已到,準備上花轎。在接過媽媽嫂子等人給的紅包后,女孩子由哥哥背上花轎。而在女孩子離開炕頭的一剎那,做父親的要立刻坐到剛剛女兒坐過的斧頭上,以免“福”跑了。

    新娘子上了花轎,送客的一人提一個紅包裹緊隨其后。每個包裹里都有一個紅漆木茶盤,一個茶盤上盛著99個餃子,另一個茶盤上放一個面蒸的神蟲。(上世紀中期有了自行車后 ,就慢慢取消了花轎,改為由送客的用自行車送新娘子去婆家。)

    新郎家里,已經早早的派了兩個“迎親的”在村口迎接?;ㄞI到了村口,迎親的人會上前與送客的客氣寒暄一番,然后在前領路,接新人回家。

    新人到了新家門口,大姑姐要迎在那里,待新娘子下了花轎后,什么話也不能說,只是挽起新娘的胳膊,把新娘領進門引導她跨過院中間的火盆,這叫“跨火盆”??缁鹋枋俏覈樗锥Y儀中很古老的一個傳統(tǒng),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日后夫妻會越過越紅火

    跨過火盆直接進屋,進屋的時候,婆婆會在屋門口隨手往新媳婦嘴里塞一塊糖,祝福新人相親相愛甜甜蜜蜜。

    掀開紅紅的門簾,把新娘送入里屋洞房,進了洞房的第一件事情是新娘要換上婆婆給準備的新襪子和新鞋子,然后“踩金磚”上炕。所謂的“金磚”就是炕下用紅布包裹的一塊磚頭。

    上了炕,新娘子盤腿坐在壓著斧子、紅棗、花生、蓮子的褥子上“坐?!保@樣一直坐到下午席散客走時,才能下地送客,并且這期間做母親的會提前囑咐自己的女兒,不能先開口說話,因為誰先開口就意味著在以后的日子里,誰在家里以后就沒有了發(fā)言權。

    新娘上炕坐好后,媒人要喂新郎新娘“吃面條”,面條是一根到底,兩頭放在兩個碗里,新娘新郎各含一頭向中間吃,意喻長長遠遠,白頭到老。

    中午,弟弟妹妹等小輩會把飯菜給新娘新郎端上炕,媒人用一根紅線兩頭各放在酒杯里面,說著祝福的話唱著喜歌讓兩位新人“喝交杯酒”。

    喜宴散去,送客的也要告辭離去。在走之前,送客的會在媳婦公婆的陪同下到新娘的炕上去坐坐,照樣要擺上煙酒糖茶。

    送客的這時會說些客套的話,例如“俺侄女或者俺妹妹在家里嬌生慣養(yǎng),什么也不會干,你們多教教;脾氣也不好,你們也多擔待;在家里又饞又懶,你們也得多包涵點”等等。其實只是客套之語,表面上是在說新娘的缺點,實則在提醒男方家里,不要委屈了新媳婦,如有不足,也不能跟媳婦計較。

    說過這些話,送客的任務也就完成了,一定要在太陽落山前往回走。走時,新娘子要送到門口,說些感謝的話。最后由男方家負責婚禮迎來送往的主事送到村口話別。

    鬧洞房”應該是傳統(tǒng)婚俗中一項最為熱鬧,最不可缺少的習俗,它把整個婚禮推向了高潮。

    鬧洞房據說源于原始社會的穴居時代的搶婚習俗。到漢代時,新婚鬧房就已經十分盛行,有關鬧房的記載也開始不絕于史。晉人葛洪的《抱樸子·疾謬篇》云:“俗間有戲婦之法,于稠眾之中。親戚之前,問以丑言,責以慢對,其為鄙戮,不可忍論?;蛞猿?,或系腳倒懸,酒客酗茜,不知限制,至有傷于流血矮折支體者……今此俗世尚多有之,娶婦之家,親婿避匿,群男子竟作戲調,以弄新婦,謂之謔親。”晉承漢俗,兩朝鬧房內容大致相同。

  南北朝時鬧房習俗流行更廣?!侗笔贰の男屎髠鳌份d:北齊文宣皇帝高洋,娶段韶的妹妹做昭儀。段韶妻子元氏,即段昭儀的嫂子,鬧房時戲侮高洋,高洋極為惱怒。但因是新婚鬧房,不好當場發(fā)作,便私下對段韶說:我會把你媳婦殺了。段韶妻子元氏聽說后,嚇得只好躲到皇太后家里,一直到高洋死去。鬧房鬧得連皇帝也逃不掉被戲侮的處垅,真可謂是天下同“鬧”了。

    隋唐時期,鬧房的風俗繼續(xù)在民間流行。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姐》一書中有“弄新婦”之文。宋朝司馬光定《書儀》,朱熹尊崇儒家倫理道德,規(guī)范婚嫁禮俗,對民間婚俗產生很大影響。然而,鬧房習俗并沒有因此而遭到削弱,反而傳播得更加普遍。只是鬧房活動趨向文明化,過分行為有些減少。莊季裕在《雞肋篇》里記敘吳郡娶婦情形,談及鬧房戲婦時寫道:“如民家女子,不用大蓋,放人縱親,處子則坐于榻上,再適者坐于榻前,其觀者稱歡美好。雖男子憐撫之,亦喜。而不以為非也。”

    明清時民間鬧房,聲勢更勝于前代。有的新婦為了避免被撫弄的尷尬,衣服鞋襪等婚慶用品事先都用線縫死,使鬧房人無法觸摸自身。江南則盛行在新婚之夜,用酒將新郎灌醉。有的苛刻為難新娘,有的用放爆竹嚇唬新娘,等等。花樣翻新,樂趣無窮。一般不鬧到下半夜不會收場。

    同樣,海陽鄉(xiāng)間“鬧洞房”的風俗也傳承了下來。到了新婚之夜,等新房中燃起一夜不滅的“長命燈”,村里的大人孩子就陸陸續(xù)續(xù)的來鬧洞房了。

    等折騰到半夜,一對疲憊不堪的新人要休息了,會由本家一位生育能力強——最好是生兒子多的女人象征性的給新人鋪炕。鋪炕是要在被褥地下放上紅棗,花生,板栗。硬幣,糖果。再把新郎的被子鋪在最底層,再以此類推把所有的被褥都鋪上,留一條新郎的被子二位新人蓋,一切就緒,所有人退出,新人共度良宵。

    臨睡之前,新人會在房中門外,各處觀察一番,確信無疑之后,放心入睡。其實角落隱蔽的、翻墻越人的,早巳潛伏門外聽房內動靜。此乃“聽墻根”。再怎么仔細,第二天,保準會有“聽墻根”的把小兩口的甜言蜜語傳遍全村。

    新婚第二天,新人們要早早起床,請七大姑八大姨過來“喝水”。在新娘的炕上,新娘擺上喜果子、煙酒糖茶讓大家高高興興的品嘗,并趁此機會把事先給長輩們準備好的新鞋子拿出來讓大家試穿,以示孝敬。長輩們也會往新娘子手里塞一個紅包。

    同時這天也是新娘的父親和叔伯過來“開箱”的日子,“開箱客”同樣要帶一些點心餑餑煙酒之類的禮品。同時,婆家要大擺筵席,由公公及親朋好友作陪,席間,除了拉拉家常,開箱客也會說一些類似于“把女兒交給你們了,希望婆家把女兒當親閨女待”等等的客套話。老規(guī)矩,開箱客也是在吃過晚餐的餃子在太陽落山之前告辭走的。

    到了晚上,本家的大媽嬸子及村里和婆家關系好的會請新媳婦和她的婆婆去家里吃飯,說是給新媳婦“梳頭”,也借此沾點喜氣。如果婆婆人緣好,那么新媳婦一晚上就要被邀請到好幾家人家里吃飯,如果婆婆人緣不好,媳婦就沒人邀請。老輩們說,梳頭的越多,以后的日子就會過的越順當。

    婚禮的第四天,新媳婦要在新女婿的陪同下回娘家,叫做“回四”。新郎官挑著裝有魚和菜的紅漆食盒走在前面,新媳婦騎著毛驢緊跟其后,最后面還有小叔子趕著毛驢,叫做“跟牲口”。婚禮那天,娘家是不擺席請客的,回四這天才是娘家正式宴請親朋的日子。

    酒席上,新女婿是絕對的大客,而“跟牲口”的小叔子不論年紀大小,也是正經的客,是安排由村中有威望和家族中的長者專門作陪的。這應該也是做女婿的在丈母娘家唯一的一次坐大客,因為”女婿越走越小“。當然,女兒回了娘家就不算什么客了,她可以自由自在的去找在家的好伙伴訴說自己新婚的甜蜜了。

賓朋散去,吃過丈母娘特意包好的餃子,“要頂著太陽往回走”。

    等回了四,婚禮算是結束。男方家就要操持著“致謝媒人”了。老百姓常這樣問做媒的:“這次是不是豬頭又吃上了?”意思是婚事撮合成了嗎?因為媒人是一段姻緣的牽頭人,所以答謝媒人的禮品除了點心煙酒外,一個豬頭是必不可少的。而沒有了豬頭,就算你送再多的禮品給媒人,也是算不上答謝的。并且,如果媒人不想把謝禮都留下的話,豬頭卻是無論如何要留下的。還有句俗語說“媒人謝的早,日子過得好”,可見,致謝媒人的重要性。

    在新婚的第一個新年的正月初一,新媳婦和婆婆就會被婆家的本家和朋友輪流請吃飯,如果婆家人緣好、有威望、朋友多,一直會吃到正月十一二,這叫做”請媳婦“。而主人要請女性街坊好友過來”陪媳婦“。

    轉眼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新媳婦是不能在婆家過的,說是看了婆家的花燈不吉利,要”躲燈“。為了”躲燈“,一般是在十五前,新郎的舅舅就會過來接自家姐妹和新媳婦去做客,直到過了十五婆媳被家人接回。

    就此,婚事風俗正式結束。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