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科爾沁帽子、靴子及配飾 帽子 冬季,阿魯科爾沁部已婚婦女戴護耳。護耳有棉護耳和皮護耳兩種。棉絮的護耳,面兒上刺繡花鳥紋樣,皮護耳內(nèi)鑲貂皮或狐貍皮、羔羊皮,面上貼花或刺繡纏枝、綠葉、鳳等圖案,下綴五彩飄帶。 阿魯科爾沁部男帽有禮帽、鴨舌帽、長耳皮帽、風雪帽、圓頂立檐帽。夏季喜歡戴藍色、青色和圓檐禮帽,年輕人多數(shù)戴鴨舌帽。冬季戴圓頂立檐帽,用藍緞做帽面,羔羊皮鑲帽檐,有紅色帽頂結(jié),頂結(jié)周圍裝飾云紋頂子。長耳皮帽,兩側(cè)有長護耳,鑲狐貍皮。 靴子 阿魯科爾沁部女靴有布靴、繡花鞋。布靴以燈芯絨、平絨、厚棉布作靴面,也有靴靿和靴幫兩色相拼的,用貼繡、盤繡、摳繡三種工藝制作。靴靿和靴幫用絲線繡花,圖案有菊花、梅花、纏枝、錢紋等。穿幫底相齊尖頭靴的比較多,冬季內(nèi)套棉布襪、毛襪或氈襪子。繡花鞋,有單鼻梁和雙鼻梁之分,用厚布和粉色、紅色、綠色軟緞做鞋面,鞋前后幫繡花。 ![]() ![]() ![]() 阿魯科爾沁部男靴有皮靴、布靴、布鞋。布靴以燈芯絨、平絨、厚棉布做靴面,大多輯繡云紋或萬字紋、回紋、盤腸、或幾種圖案搭配組合。有的靴后靿上開小衩,柔軟輕便,四季均穿。冬春靴里套布襪或毛襪、氈襪。騎馬時喜歡穿皮靴,皮靴以牛皮、馬皮制作,結(jié)實防寒,冬天靴內(nèi)套氈襪,靴幫裝飾有精美的圖案。布鞋,也叫片兒鞋,有方口和圓口之分,圓頭鞋布沿鞋口,有布面和毛呢面,手工納制布底,中老年喜愛穿著。 ![]() ![]() 配飾 阿魯科爾沁部女子有針線包、荷包、煙荷包。荷包有桃形和葫蘆形,用色彩鮮艷的緞子縫制,上繡蘭薩、花鳥等圖案,一般在長袍右上襟的扣袢上掛針線包和荷包。 阿魯科爾沁部男子有蒙古刀、火鐮、褡褳、煙荷包。 ![]() 文字:張欣雨 圖文編輯:張欣雨 遼市博物館簡介 通遼市博物館創(chuàng)立于1975年,原名為哲里木盟博物館,在1999年時更名為通遼市博物館。2003年10月遷入現(xiàn)址, 2007年開始實行對外免費開放制度,2008年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qū)。通遼市博物館總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主體建筑分為地下一層和地面四層,一、二、三層分別設(shè)置了13個陳列展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