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經(jīng)常有這樣的感受:在街上對面一個人熱情地向你打招呼,可是你怎么也想不起來他是誰,或者聚餐時端起酒杯,明知道對面這哥們以前認識,可就是叫不出他的名字! 總之,我現(xiàn)在除了提筆忘字,還經(jīng)常會見面忘人!老年癡呆了嗎?沒到年紀??!是我們的腦容量不夠用嗎?可是我明明見過很多厲害的人! 書上的不說,我親眼見過的就有兩位,一個是我以前在福建工作時的大領(lǐng)導,僅僅在報到當天和我見過一面,一個月后他到基層檢查工作,剛好我值班,人家上來握手時直接就喊出了我的全名,單位幾千人,我乃小卒一個,一種被尊重感油然而生,真是感動、佩服的一塌糊涂!另一位是原南京軍區(qū)司令員蔡英挺上將,曾經(jīng)參加過他召開的一次任務(wù)布置會,他給整個戰(zhàn)區(qū)團以上的指揮官下達任務(wù),全部具體到人名、地名,而且全程脫稿,僅對著一張作戰(zhàn)地圖縱橫捭闔,真乃名將風度! 那么,如何才能過目不忘地記住一個人呢?有沒有什么訓練方法呢?近日讀思維導圖發(fā)明人 [英]東尼·博贊 / Tony Buzan的《博贊腦力訓練手冊》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效的記憶方法,這里分享一下: 我學習一種方法,習慣先看它的原理。東尼·博贊的這套辦法強調(diào),要綜合運用左腦和右腦的功能,充分使用想像和聯(lián)想的辦法,在大腦中建立更多的鏈接,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記憶。 這個方法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來實現(xiàn)的,下面我們具體拆解一下訓練的步驟,相信你只需要看完這些內(nèi)容,就能喚醒許多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記的面孔! 1、心態(tài)準備 大腦更加喜歡儲存感興趣的內(nèi)容,所以我們要想記住一個人,首先要激發(fā)自己對TA的興趣,懷著一種孩童似的好奇心接觸TA。同時,給予自己足夠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這次一定能夠100%的記住TA,告訴自己要以放松的心態(tài)開始社交,因為大腦在放松時接收信息的效率最高。如果可以的話,不妨設(shè)計一些令人愉悅的活動,倉央嘉措詩中說過,“與有緣人,做快樂事”嘛! 2、仔細端詳 直視,見面以后要直視,不要怕不好意思,很多人與陌生人說話都是看著腳的,那么只能記住人家穿的鞋子,有什么用呢? 直視是指在禮貌的前提下,仔細觀察對方的面部特征,從頭發(fā)、眼睛、嘴巴……逐一掃描一遍,形成圖像儲存在大腦中,這是充分利用右腦的圖像記憶能力。 分辨,除了存儲圖像外,還要把面部的特征進行分類辨識,這有點像一款給人畫像的手機app,比如先選臉型,有方形、圓形、錐子形,再選頭發(fā),有紅色、黑色、黃色,有長發(fā)、短發(fā)、波浪發(fā)等等,逐一選擇就能拼成一張與眾不同的畫像?;蛘呦袷敲绹筮x時經(jīng)常會貼出的漫畫海報,里面突出的就是夸張的面部特征。 3、認真傾聽 注意傾聽,聽名字的發(fā)音,聽對方說話的語調(diào)、語氣,記住與別人的不同,讓耳朵也參與記憶。 4、大聲重復 根據(jù)艾賓浩斯記憶曲線,大腦需要不斷復習才能記住信息,所以我們可以在見面時,多次說出對方的名字,要知道,說一遍嘴巴記了一次,聽一遍,耳朵又記了一次,很劃算的。也不要覺得難為情,我們可以這樣說,“李xx您好,您就是xxx經(jīng)常和我說起的李xx啊,久仰大名”,一句話就重復了2次,瞬間復習了4次。 5、研究名字 記人當然要記住名字!我們可以從這三個方面下手。 一是把名字化作諧音,比如叫張國棟,國棟即“果凍”,今天剛給孩子買了一袋喜之郎果凍,正好TA 的皮膚也很嫩,更像果凍了!充分聯(lián)想,發(fā)揮左腦的記憶功能。比如叫王倫,可以聯(lián)想起《水滸傳》里的白衣秀士王倫,諧音汪倫,可以聯(lián)想起李白的《贈汪倫》,同樣是白衣書生的打扮,腦海里有了畫面,有了故事就更容易記住。 二是分析名字的含義,比如魯迅筆下的潤土,五行缺土,一下就記住了。比如王春雷,TA說媽媽生他時剛好春天打雷,就叫他春雷了。再有馮夢龍,可以想像一下媽媽在野外午睡時,夢到了一條青龍,甚至這條青龍對她干了點什么,污一點也可以,反正中國歷史書上這樣的記載很多,有了這個故事,名字就很難忘記! 6、交換信息 既然見面認識了,我們就再加深一下印象,通常方式有兩種。 一是交換名片,名片里大量信息,包括名字的拼寫、電話號碼、單位、職務(wù)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