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生贏家朱元璋,居然在這件事兒上留下了遺憾? (欲看文章,先看視頻) 視頻不過癮 精彩向上劃 向來說一不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朱元璋,在他那個時代也難免留有遺憾。南京獅子山上一座未完工的名樓成了他無法治愈的心病。 南京閱江樓 然而性格和他極其相近的朱棣,則從來不會將遺憾帶進墳墓,一座匯聚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和千萬勞動人民心血的建筑毅然屹立在了遙遠的北疆……. 朱元璋死后,鎮(zhèn)守北方的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但對于是否在南京繼位一直耿耿于懷。 建文帝朱允炆 “死去”侄子的冤魂似乎始終圍繞在南京城,圍繞在他的身邊。為了擺脫這一切,也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朱棣咬咬牙,把都城遷到了自己的老窩,當時的北平城,并建造了一座更加恢宏,并影響中國歷史進程幾百年的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 因為篡奪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朱棣多少有點心虛,為彰顯自己真龍?zhí)熳拥牡匚唬?/span>他在新皇宮的建造上不惜血本。 故宮重要建筑的支撐大柱均采用金絲楠木。金絲楠木出產(chǎn)于遙遠的貴州和云南,采伐十分困難,除了面臨如何將沉重的木料運出密林的問題之外,伐木工還要面對野獸、毒蟲和瘴氣,進山一千人往往只有五、六百人能活著出來,因此在當?shù)剡€形成一個典故——“皇木出山”。 太和殿 除了木料外,北京故宮所用的磚料也十分講究,重要場所的地面都鋪有“金磚”。這里所說的“金磚”并非黃金做的磚,而是一種非常結(jié)實的方磚,史書上記載其“敲之有聲,斷之無孔”,質(zhì)地非常細膩,扎實。這些金磚是由當時蘇州的皇家磚窯專門燒造的,再由運河長途運至北京。 關于故宮的地基,直到2014年考古工作者首次對故宮進行發(fā)掘時才被世人所知。其結(jié)果令見多識廣的考古學家也大吃一驚:光故宮地基的夯土層就打了整整13層,可謂固若金湯,其抗震能力也十分逆天,可抗10級大地震。 故宮地基 而被稱為“云龍階石”的專供皇帝行走的御路,是由一塊整體重達兩百噸以上的漢白玉雕刻而成的。這塊石料是從距離故宮九十多公里以外的房山鑿取的。即便是現(xiàn)在,將這樣一塊巨石進行長途運輸,依舊困難重重。 《清明上河圖》水運 然而古代勞動人民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先派人在兩地之間修一條路,然后每隔一里路鑿一口井;到了冬天,從井中取水,潑灑在土路上,井水很快凍成了冰。這時,再將巨石運到旱船上,利用騾馬拖曳。 但即便采取了巧妙的運輸方式,朱棣也派出了超過一萬民工和六千士兵運輸這塊巨石,并且耗費了整整二十八天。 只是看著龐大建筑群的拔地而起似乎還不夠過癮,朱棣還親自參與了奉天殿既后來的太和殿地磚的設計。 作為日理萬機的帝國首腦,朱棣可不是為了玩票,這一切都是為了保命。太和殿地面下不規(guī)則的排列著十幾層的地磚,哪怕是土行孫也無法任意穿行,更不用說企圖通過挖地道的方式進入大殿內(nèi)進行刺殺了。 故宮地磚 從朱棣開始,皇帝親自參與皇宮內(nèi)建筑的設計建造似乎也成為了傳統(tǒng),工作狂雍正帝為方便工作,而在宮內(nèi)設立了不起眼的軍機處的小房子,戲迷乾隆帝和慈禧則在宮內(nèi)營造或修繕了戲臺。 自朱棣起,在接下來的幾百年時間里,紫禁城的主人不斷對其進行擴建和完善,才最終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占地約72萬平方米,房間近1萬間的世界五大宮殿之首的故宮。 故宮營造的花費已經(jīng)無從考證,而且她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是遠遠無法估算的,作為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和我國燦爛文化的代表,故宮就像一座豐碑一樣,永遠矗立在每一個中華兒女心間。 看鑒問答 你都知道哪些關于故宮的奇聞軼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