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一種本能。閉嘴,是一種修養(yǎng)。 做人,就要做個聰明人,懂得如何說話,做到適可而止。因為禍從口出,言多必失;語言能傷人,嘴巴會害人。 真正聰明的人,他們永遠不會說這三種話! 1. 怨話 抱怨是負面情緒,它能讓人褪去對生活的熱情,也能影響人的心情。 人有抱怨的習慣,卻不知道這個習慣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 夫妻間抱怨,能夠永久恩愛嗎? 員工對老板抱怨,老板會欣賞抱怨的員工嗎? 朋友之間相互抱怨,友情能夠維系長久嗎? 沒人喜歡一個整天抱怨的人,而且,大凡喜歡抱怨的人,不但不能擺脫怨恨的苦海,還會使自己一事無成。因此,與其把時間花在抱怨上面,不如想辦法改變,多提升自己的修為。 2.閑話 流言蜚語,最能打擊一個人。指點議論,容易摧毀一個人。 說到閑話之害,自美國九一一事件之后,乘飛機成為了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事情。 有位夫人因為在機場苦苦等候誤時兩小時的飛機,擔心趕不上重要的約會,因此大發(fā)牢騷說閑話,在大眾面前說: “這么久都沒到!讓飛機炸掉好了!” 正因她在大眾面前的閑話,令人人心惶惶引起騷動,被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以“恐嚇”罪名拘捕,航空公司則以“虛報炸彈消息”為由提出控告。 閑話必然會帶來不可想象的結(jié)果,所以孔子說:“不當說的不說,不當看的不看,不當聽的不聽?!边@就聰明多了。 3.氣話 人在憤怒之中,最容易說出傷人的話。 據(jù)媒體報道,浙江一對夫妻在輔導孩子算數(shù)時,因“700減292等于幾”答案不一致而爭吵。丈夫罵妻子腦子笨,這么簡單的題都能算錯,去死好了。沒想到妻子因為這句氣話,真的從三樓跳了下去。 無獨有偶,幾乎是同一時間,廣西一對父子在電話中起了爭執(zhí),父親一句“你死在外面算了。”這句氣話讓兒子掛斷電話,就割了腕尋短見。 也許是有口無心,也許是圖個痛快,但是話從口說,就覆水難收。 很多遺憾因為氣話產(chǎn)生,很多感情因為氣話中斷。我們誰也想不到,自己脫口而出的那句氣話,是不是壓垮別人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 說話,只需一年,學說話,卻需要一生。 真正聰明的人,一定會在說話上下功夫。謹言慎行,不吃虧;深思熟慮,少矛盾。 而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連說話都差很遠。 因為,話語傳達了一個人的智慧、情感、態(tài)度。但這些并不是以身俱來的,它來自于一個人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來自于學習和閱讀的積累,從書中汲取知識和精華,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慢慢讓自己變成一個有智慧、有見解、有涵養(yǎng)的人。 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增長人眼見,豐富人內(nèi)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