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jì)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無多,往來應(yīng)接不暇,如看場中美色,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千古過目成誦,孰有如孔子者乎?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翻閱過幾千百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雖生知安行之圣,不廢困勉下學(xué)之功也。東坡讀書不用兩遍,然其在翰林讀《阿房宮賦》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灑然不倦。豈以一過即記,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書不再讀,迄無佳文。 且過輒成誦,又有無所不誦之陋。即如《史記》百三十篇中,以《項(xiàng)羽本紀(jì)》為最,而《項(xiàng)羽本紀(jì)》中,又以鉅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為最。反覆誦觀,可欣可泣,在此數(shù)段耳。若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豈非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家言,各種傳奇惡曲,及打油詩詞,亦復(fù)寓目不忘,如破爛廚柜,臭油壞醬悉貯其中,其齷齪亦耐不得。 譯文 讀書以看一遍就能背為才能,其實(shí)這個(gè)最不頂用。 就在眼中看了一下,心中匆匆而過,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這樣看來看去根本來不及,就像看場中的美女,看一眼就過去了,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呢?從古到今,過目就能背誦的人,他們又有誰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讀周易讀到編聯(lián)竹簡的皮繩斷了好幾次,不知道他讀過多少遍,書里隱藏的細(xì)微含義,越讀越明了,越鉆研越深入,越讀越?jīng)]有窮盡。雖然是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也都勤學(xué)苦練,下足功夫。蘇東坡讀本書都不用讀兩遍,但是他在翰林院讀《阿房宮賦》讀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覺得他讀書讀得很辛苦,東坡卻灑脫而絲毫不覺得苦。難道就因?yàn)榭戳艘槐榫涂梢杂涀《褧鴣G下不管了嗎?只有虞世南、張睢陽、張方平平生不再讀書,之后就再沒有好文章了。 而且過目一遍能背,又有什么都背的壞處。如史記一百三十篇中,以項(xiàng)羽本紀(jì)最出色,而項(xiàng)羽本紀(jì)中,又以鉅鹿之戰(zhàn)、鴻門之宴、垓下之會最出色。反復(fù)的看、背,你可能一會欣喜,一會悲泣,就在這幾段中。但如果一部史記,篇篇都讀,字字都記,難道不是一個(gè)沒分曉的鈍漢!更有小說、各種傳奇惡曲以及打油詩詞,也都過目不忘,就像破爛廚柜,臭油壞醬都儲藏在其中,這種骯臟無法忍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