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為什么要清楚自己是屬于短線、中線、長線?目標有何差異?對我們投資者的要求有何差異??? 很多散戶在選股時并不明確自己要選的股是長線股還是中線股或是短線股,這一點相當危險。
我在選股之前都是先確定自己要選哪一類型的股票,然后針對不同類型的股票作出不同的操作策略。
譬如選長線股就是準備長線持有的,就不要因為中途一些小波動而放棄。中線股也是這樣,先要確定大致的持股周期,不要隨意改變計劃。 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選出短線股,但在短線投機失敗后被動的延長持股周期,最終導致深套,這是許多散戶虧損的主要原因。
其實很多散戶對短線、中線、長線的定義是以時間長短來進行劃分,三五天走的是短線,抱牢股票放幾年的為長線。這種分類并不能說是完全錯誤,但卻沒有意義,對操作也沒有幫助。
對于短線、中線、長線的區(qū)分是根據(jù)其操作內涵來表現(xiàn)的,也就是說,短線可以做幾個月也叫短線,中線可以只做幾天也叫中線,為什么是這樣呢? 這是為了幫助大家對各種操作進行理解,從而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策略以及糾正那些與策略不相符的錯誤。 短線 短線就是尊重市場、依勢而為,它沒有多少標的物的選擇限制,只講究高買然后更高地賣,對利潤不設要求,但對虧損嚴格禁止,有3個點以上贏利把握就可入場。
它不要求對企業(yè)基本面的熟悉掌握,但需要良好的市場嗅覺和嚴格的紀律。 其關鍵的一點是順勢,也就是說,如果勢道不改,就可以一直持股,像過去的科技股牛市時,往往一漲就是幾個月,這種時候你雖然抱著短線的想法入場,但萬不可因利潤超過了想象或時間超過了預期而過早退場。所以說,敢于勝利、怯于失敗是短線操作的精髓! 中線 中線就不一樣了,它需要對基本面有充分掌握,對價格估值系統(tǒng)有良好的認識,它的標的物應該是那些經營相對穩(wěn)定、沒有大起大落的企業(yè),當市場低估時買進,高估時賣出,講究的是低買高賣,預期利潤目標在20%以上方可入場,同時設8%的止損位。 它要求你是價格的發(fā)現(xiàn)者,勇于做大多數(shù)人所不敢做的事,要求你理解市場但不完全跟隨市場。以技術分析為武器,對自己的股票出入作出決策。 長線 很多人認為這是最容易做的,只要買進不動就可以了,其實這完全是誤解。
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長線的要求最高。它需要對企業(yè)有著極為深刻的認識,對自己有著更為堅定的控制力,它了解積累和成長的非凡威力,清楚把握企業(yè)未來數(shù)年的發(fā)展趨勢,以投資的心態(tài)分享企業(yè)的成長。
他的標的物是千里挑一,他對利潤的要求是數(shù)以10倍計,在這樣的機會面前它不會懼怕任何虧損,不會設置除基本面外的任何止損指標。 因為在十倍速股票的面前,哪怕50%以上的虧損都是微不足道的,對它來說,買進不賣是最好的策略。 自信、尊重客觀價值、不理會乃至勇于對抗市場是必備的投資品質,日常20%、30%的波動在這樣的前景面前是不應去考慮的,不要放棄在大牛股上的部位,不在大牛股上做空是永遠需牢記的訓條。只有這樣,股票才能夠真正成為改變一生的東西。 理解了這些,我們就可以知道,僅以時間作為策略區(qū)分標準的,一定會容易走入誤區(qū)。
決定策略的只應該是股票本身的不同和投資者自身的素質,在該做長線的股票上做了中短線和該做短線的股票上做了中長線,都會是令人悔恨一生的。
股民平均持股時間上升20%,這更大程度上還是處于被動持股,或深度套牢下的僵尸戶表現(xiàn),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長期持股、價值投資。
對于投資者來說,在A股市場的長期持股,實際上還是體現(xiàn)出一種無奈,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今年以來幾乎沒有很多人實現(xiàn)盈利,且基本上處于虧損的狀態(tài),更有甚者虧損幅度達到30%以上。
在深度套牢的背景下,更多投資者還是無奈選擇被動持股、偽價值投資,目的還是為了盡快解套,而真正意義上的價值投資理念恐怕仍需要不斷推進,而現(xiàn)有的市場環(huán)境下,積極推進股市價值投資理念恐怕仍有不少的難度。 股性不同操作策略也要不同,成長性好的需要捂,股性活的就適合做波段,爆發(fā)力強的適合短線。當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要綜合運用才行。長線買的是公司,中線買的是趨勢,短線買的是機構。 (資料來源:網(wǎng)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