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三國在大家的印象中,都是一個大浪淘沙英雄輩出的年代,理論上來說作為一個英雄人物應(yīng)該是豪氣沖云氣勢十足,所說出來的話也應(yīng)該都是有理有據(jù)讓人信服,然而在亂世之中這些英雄人物也曾經(jīng)說過一些不堪入耳的臟話,并且竟然還流傳于世。 今天我們就來總結(jié)一下三國時期比較出名的三句臟話,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竟然全部都是劉備的手下人說的,但是卻是一個比一個狠,能夠?qū)橙水a(chǎn)生很大的殺傷力,真可謂唇槍舌劍了。 第一句就是張飛說過的三姓家奴。 這句話在三國演義中是張飛說的,主要是用來貶損呂布。呂布大家都知道,武力值在三國演義之中名列第一,沒有人對此產(chǎn)生質(zhì)疑,然而這樣一個驍勇善戰(zhàn)的名將人品卻不咋樣。 根據(jù)書中描述呂布此人幾易其主反復(fù)無常,對于每個他所跟隨的人還都十分親密,比如先拜了丁原作為義父,后來為了一匹馬就跟了董卓,其后為了一個女人跟了王允,先后跟了三個不同姓氏的主公,并且成為了他們幾個的干兒子。 呂布認完干爹還不算,換下家的時候往往還將上一任干爹給殺了,人品真是差的沒話說,所以這也就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污點。 而張飛呢本就是一個心直口快的莽夫,本身的武藝也是非常高超所以也不懼怕呂布,后來在虎牢關(guān)大戰(zhàn)的時候?qū)﹃嚿蠀尾?,一時不能取勝的情況下就開口大罵,罵人當(dāng)然要揭短啦。 呂布本身別的毛病沒有,就這一個污點,而別人懼于他的威名又不敢提,張飛此刻當(dāng)著那么多人的面這么罵呂布,正好戳中呂布心中最痛的一個地方,實在是扎心的很吶。 第二句還是出自蜀漢之人口中,不是別人正是忠肝義膽的關(guān)羽關(guān)二爺。 關(guān)羽被后世尊為武圣,本身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一個正直偉岸的光輝形象,竟然也曾經(jīng)出口罵人。這件事情是發(fā)生在關(guān)羽投降曹操期間,當(dāng)時袁紹派遣手下大將顏良圍攻曹操。 為解白馬之圍曹操親自帶領(lǐng)數(shù)千輕騎趕去支援,關(guān)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也隨之前往。當(dāng)時曹操的眾將士都被顏良虎威震懾不敢上前迎戰(zhàn),曹操問關(guān)羽顏良此人看起來如何,關(guān)羽舉目一望,回答說顏良在我眼中就像是插標賣首的一個匹夫一樣。 先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句話為什么是罵人的臟話。插標是什么意思呢?原來古代沒有什么人權(quán)一說,有的人家很窮就會出賣人身,這個時候就會在那些販賣的人或物后背上插個草,意思就是這件東西是準備出賣掉的。 插標賣首就是說頭上插個草準備賣掉自己的性命,關(guān)羽說這句話其實是非常狂妄的,他認為顏良的實力在自己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和自己對陣的話無異于來送死。這句話雖然很狂妄,但是也顯示出關(guān)羽的實力之強。 結(jié)局我們都知道了,關(guān)羽果然手起刀落就將顏良斬于馬下,并且能夠在萬軍叢中安然撤退,實在是英姿颯爽??蓱z顏良雖是一代名將,竟成了關(guān)羽封神路上的一塊墊腳石,還被罵作插標賣首之徒。 第三個也是蜀漢之人,而且不同于上面兩位是一介莽夫武將,而是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文臣謀士。 這個人就是我們熟知的諸葛丞相了,諸葛亮在大家心目中都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智者形象,這樣一個儒雅之人又為何會口出臟話呢?我們都知道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打著復(fù)興漢室討伐曹賊的口號,這個時候有個老頭就站了出來開始辯解,這個人就是王朗。 王朗本來是漢朝的元老,后來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慢慢的變得位高權(quán)重升任丞相之位,王朗就在他的手下做事。 你說王朗都一把年紀了吧,作為一個老臣好好呆在京城享福不好,非要來到陣前逞一番口舌之利,想要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諸葛亮勸降,這就有點兒異想天開了吧。結(jié)果勸降沒成,反而被諸葛亮一頓數(shù)落。 諸葛亮也是個狠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一頓猛攻,什么粗鄙之言啊奴顏卑膝之徒啊諂諛之臣啊一堆帽子全往老頭身上扣,這還不算,最后更是將其罵作皓首匹夫和蒼髯老賊,還說他是斷脊之犬,真的是非常狠吶。 最后王朗終于受不了了,也有可能是心臟病發(fā)作,就這么死在陣前了。如果說前面兩位只是誅心的話,諸葛亮的一番話竟然真的可以殺人,好狠。 當(dāng)然臨陣對敵本就沒有什么道理可言,唇槍舌戰(zhàn)也是一種本事,沒有什么可指責(zé)的,但是蜀漢這三人口中出來的話確實是夠狠的。都說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這可倒好,專門揭短來的,直插心窩,罵人還不帶臟字,也算是個中好手啦!你們覺得呢?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應(yīng)該都知道這么一句話“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這便是書中,被稱為“水鏡先生”的司馬徽所說的。而據(jù)說司馬徽之所以會怎么說,是因為,“臥龍”“鳳雛”是他的兩位得意門生。 如若真是如此,可見司馬徽的能力是有多么的強,因為“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tǒng),他們兩位的能力,是那么的出類拔萃。劉備在見到司馬徽并聽他介紹“臥龍”與“鳳雛”之后,又經(jīng)大孝子徐庶徐元直的極力推薦,放下自己皇叔的高貴身份,三顧茅廬,最終請得“臥龍”諸葛亮的出山。 并且,諸葛亮出山之后,并為讓劉備失望,而是大顯身手,最終為劉備奪取荊州為根本,發(fā)展勢力,并且又為劉備推薦了“鳳雛”龐統(tǒng),龐統(tǒng)的加入讓劉備可謂是如虎添翼,勢如破竹。 得到這兩位謀士,劉備是欣喜若狂,因為,劉備從未忘記司馬徽曾說過的“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這句話,所以此時的劉備,是意氣風(fēng)發(fā),覺得北抗曹操,東據(jù)孫權(quán),只是時間問題了,恢復(fù)漢室指日可待。 然而,好景不長,“鳳雛”龐統(tǒng)在為劉備效力時間并不長久,便在入蜀的一場戰(zhàn)役之中,中箭殞命與“落鳳坡”?!芭P龍”“鳳雛”可是劉備的左膀右臂,而斷掉一臂的劉備又何嘗不是痛徹心扉。 其實,按司馬徽所說“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而劉備得到了兩位,為何蜀漢還是沒有得天下?哪怕是龐統(tǒng)后面死了,諸葛亮還健在啊。其實,在“臥龍鳳雛,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后面還有一句。 那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這兩位,對于沒有熟讀三國的人,對孝直或許知道的人會多一些,對于子初,也許知道的人并不多。子初,叫劉巴,字子初,而孝直,便是法正,張松的好友,也是引劉備進入蜀地的關(guān)鍵之人。法正與劉巴的加入,使得劉備在蜀地更加的順風(fēng)順水。 劉巴是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人,很早就出名了,荊州牧劉表,就曾多次想要招攘劉巴,但劉巴卻始終不愿為劉表效力。后來,劉備占領(lǐng)荊州,很多人才都投靠了劉備,而劉巴確是北上投奔曹操,投奔曹操后,曹操命其去招降荊南部三郡,可惜且被劉備捷足先登。 于是,沒有達到目的,不能復(fù)明與曹操的劉巴,又輾轉(zhuǎn)去了益州,投奔了劉璋??梢?,在前期,劉巴根本不愿意為劉備出謀劃策。在劉璋要請劉備入川抵御張魯?shù)臅r候,劉巴就多次進諫劉璋,部能讓劉備入川,否則后果不堪設(shè)想,而劉璋卻并不采納劉巴的意見。 最終,劉備獲得了蜀地,這塊諸葛亮出山時就定下的三分天下的風(fēng)水寶地。劉備深十分喜愛劉巴的才能,最終得到蜀地的同時,也得到了這位連諸葛亮都多次稱贊的能人異士。 劉巴博才多學(xué),為劉備如蜀地后解決了財政困難等諸多問題,后由于諸葛亮等人共同編制法律文件《蜀科》,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后在劉備稱帝后不久,就逝世了。劉巴死后,魏國尚書陳群還給諸葛亮寫信,探問劉巴的情況,可見劉巴的影響有多大。劉巴的過世,是蜀國的一大損失。 法正是引劉備入川之人,其才能也是非常之強,為劉備獻計斬殺曹操大將夏侯淵,引劉備入川,又同劉備進取漢中。法正善于奇謀,深受劉備的信任與尊重。然而,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次年,就病逝了,終年45歲。 法正的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shù)日,后劉備追謚法正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以為有謚號的大臣,可見劉備對其是多么的在乎。劉巴與法正的離開人世,使得蜀國失去了兩個頂梁支柱。 所以雖然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蜀國卻也沒能得天下。因為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后面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也許,劉巴和法正能夠都多輔助劉備幾年,或其蜀漢真能得天下,也未可知。 在子初、孝直、鳳雛都過世之后,諸葛亮僅靠自己,三分天下,已經(jīng)是竭盡所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