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件冊頁完成之時,啟功先生在臺舊友、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汪中先生即題“啟功書畫秘”,誠如汪中先生所言,如冊之小巧精致,又函詩、書、畫三絕,堪稱啟功先生學養(yǎng)、藝術成就之縮影,可謂當之無愧珍秘之寶。 人們常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性格、品德、心態(tài)等某種程度上從其書法作品中可以體現出來,啟功先生在這方面也有自己的見解。 從《論書絕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先生對鄭板橋的性格、品德、書風十分推崇。其認為鄭板橋秉性剛正,胸襟坦蕩,贊其書“結體精嚴,筆力凝重,點畫出之自然,無矯飾之態(tài)”。書家的藝術作品與其年齡、創(chuàng)作心態(tài)也有一定關系。先生的觀點是練字不拘年齡,關鍵是要有正確的方法與踏實過硬的功夫,這點我們可以從先生的《論書隨筆》中得到解答。 練寫字與練雜技不同,是不拘年齡的,不過對于不同年齡的人,合理的方法與熟練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來說,青年精力旺盛,書法神采豐腴;另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書者的欣賞力、理解力便強了,練起字來也就更易有判別、有見解。所以先生說過“書法創(chuàng)作不老不成,過老復衰,人書俱老并非越老越好?!?/p> 習字可以靜心,反過來,心不靜則不能成書。所以只有心無掛礙,方能創(chuàng)作出精妙自然的書法佳作。先生在《論述絕句》中對東坡的書法贊道:“東坡論筆之佳者,謂當使書者不覺有筆,可謂妙喻。作書興到時,直不覺手之運管,何論指臂?然后釵股漏痕,隨機涌現矣?!?/p> 可見先生體會之深刻。這與武俠小說中“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至高境界或許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書法創(chuàng)作來說,書者所追求的即是達到“胸中無得失念”之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