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經(jīng)典是指月手指、地圖,協(xié)助人們讀懂大自然這部無字天書,即大地風(fēng)云經(jīng)。自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譬如“蘋果”這兩個字是名相,所指的實相就是那個能吃有香氣的東西,只有自己用歸零的心、清凈的心、用生命親自去品嘗,才能真正體會到活生生的蘋果滋味。還有,如地圖上“廣州”二字,就是名相,唯有親自到“廣州”二字所指的地方,走走看看停停吃吃,生活一段時間,但這也不真正了解“廣州”這個地方,因為“廣州”所指的實相,包羅萬象,涉及方方面面,絕對不可能全面了解,這就是言語道斷的世界。地球原本沒有經(jīng)緯度,經(jīng)緯度是人類為了方便溝通而設(shè)定出來的。時間相也是為了方便溝通而設(shè)定。但人類常常被自己設(shè)定的幻象捆死了。超越時間相,活在每一個當(dāng)下,才能活在永恒的世界。 《論語》的每一字、每一句也只是名相,關(guān)鍵是能否在活生生的生活里去體會去親證,體會到名相背后所指活生生的實相?;钌膶嵪辔ㄓ挟?dāng)下這一刻存在,回歸當(dāng)下,活在當(dāng)下,就是清醒明覺自己眼前的每一個動作和在做的事情,身心合一、一心一意,活在當(dāng)下才能開智慧,發(fā)現(xiàn)當(dāng)下天地萬物一體,而且又是活生生的。這是學(xué)習(xí)《論語》的關(guān)鍵,也是《論語心解》的特別之處之一。 “子曰”二字滿篇,這兩字看似太平常、太平淡,幾乎所有版本的解讀都不在意。如果是不重要完全可以刪除,何必用那么多筆墨呢?將整部《論語》中的“子曰”全部刪除,它就不再是中國人的《圣經(jīng)》啦! “子曰”二字微言大義,到底有多重要呢?在《論語心解》中解讀為“孔子說”,孔子是大成至圣先師,與道合一,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他的所作所為是從清凈本心、道心流露出來,他說的每一字每一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大道通過他這個管道流露出來。他就是道的代言人,所作所為合乎道心、合乎天理,無我無私、無條件無所求、清清凈凈,萬世師表。所以,孔子所說的言語就是經(jīng)典,佛經(jīng)也是這樣產(chǎn)生,是佛陀所說的言語,“子曰”相當(dāng)于佛經(jīng)中的“如是我聞”。而一般人則不同,他們所作所為是從自我小我、虛妄分別心出發(fā)去考量,自然就自私自利,絞盡腦汁,巧言令色,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里,活在苦海之中,違背天理良心,背道而馳,一般人的言語充滿著陷井,往往是引導(dǎo)他人墮入深淵。 當(dāng)你順天之道而為,自然就會體到孔子所說的,有道無術(shù),其術(shù)自生,也是整部《論語》第一句話,即“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樂乎?”這里的問號“?”是返回來問自己,問自己當(dāng)下所做的一切喜悅、幸福嗎?也就是說,如果是順天之道而為,每個當(dāng)下練習(xí)行走在道上,潛能逐漸開啟,道心也逐漸顯露,自我漸漸地消融,與道合一,回歸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生命不斷地綻放,自然就從心底流露出喜悅、幸福!如果背道而馳,道心、良心蒙蔽,自然就會痛苦不堪。如果當(dāng)下的生命狀態(tài)是苦悶、痛苦,一定是背道而行。此時此刻是你的身體、你的良心在提醒你先停一停,先調(diào)整一下你生命的方向、心態(tài)、節(jié)奏,不用擔(dān)心什么,每一個人的身體是大智慧者,每一個人的良心是最偉大的導(dǎo)師,會告訴你怎么做。所以,《論語》的第一句話,不僅告訴你學(xué)習(xí)《論語》的總方向,也是檢驗?zāi)阍谌粘I罟ぷ髦惺欠窈虾醯?、合乎天理良心,有沒有順天之道而為。 《論語》中的“仁”出現(xiàn)109次,可別小看這“仁”,它就是仁愛之心,是本自具足的,是《大學(xué)》中“明明徳”的“明德”的另一種敘述。在《易經(jīng)》中“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下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卑凇疤斓厝f物一體”里面,凝成了王陽明的“良知”二字,孔子的“仁”一字。它不是修出來,而是當(dāng)你打開智慧眼,發(fā)現(xiàn)了天地萬物一體,自然流露出來大愛、仁愛之心,也就是基督教的“博愛”,佛教的“慈悲”即“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即天地萬物一體,天地萬物同根同源,萬物是生命共同體,萬物是命運共同體。 在《論語》中還有一個“禮”字,共有74次,被很多人扭曲誤解,而且是特別深??鬃油菩兄芏Y制度,構(gòu)建禮運大同世界,被后人稱為禮教,后來又演變?yōu)槎Y教吃人,要打倒孔家店,這都是依文解字,人云亦云,沒辦法體會到孔子心中“禮”活潑潑的樣子,反而被束縛了手腳,讓人活得很僵硬。 “禮”的深義到底是什么?它不只是有形的禮品、禮物、禮貌、禮儀、禮器、禮制、禮法等,在《論語》中,孔子是怎樣說的呢?“人而不仁,如禮何?”“克己復(fù)禮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薄熬汲几父缸幼??!钡鹊?,這就是孔子所敘述的“禮”,這是描述作為人,要盡人的本分,還要不過分,過猶不及,過分即是惡,就是不仁。人而不仁,如禮何?春秋末年,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君王不盡君王的本分,臣子不盡臣子的本分,父親不像父親的樣子,子女不像子女的樣子,子殺父,臣弒君,天下無道,一片混亂,孔子推行周禮制度是時代需要。《中庸》云:“道并行而不相悖,萬物并育而不相害?!本褪钦f,每一個生命都是道之子,是天地父母的子女,每一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是神奇又神圣,尊重每一生命的存在,和而不同,各得其所,各盡其能,各安其分,平等善待每一個生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真正的“禮”就是這個實相的描述而已,也是道的一部分。 在《論語》中,也不斷出現(xiàn)“君子”和“小人”,這并不是孔子有二元對立,他是將兩種人的生命狀態(tài)描述出來,供弟子們選擇。你要做什么樣的人,由自己決定,自己選擇,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孔子并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完全信任每一個生命。這正是《道德經(jīng)》所云的“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的高等心靈品質(zhì)流露。“君子”代表高等心靈品質(zhì)的人,體會了一體世界,回歸一體意識,自然心量廣大,心懷天下蒼生,所作所為從道心流露,無條件無所求,內(nèi)心坦蕩蕩,自然心安、自在、快樂、喜悅?!靶∪恕贝硇撵`品質(zhì)低下的人,并不是壞人,只是心量狹小,所作所為從自我小我出發(fā)考量,自私自利,不擇手段,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里?!靶∪恕辈⒉皇且怀刹蛔?,可以通過因材施教,由“小人”變成“君子、大人”,小人是可以上達,君子不學(xué)習(xí)也會下達?!皩W(xué)”如此重要!學(xué)者,覺也?!胺稹钡谋玖x就是“覺者”。通過“學(xué)”可以改變命運,也就是提升人的心靈品質(zhì),人的生命自然就脫胎換骨,這就是為什么孔子稱自己是“好學(xué)者”,而且“學(xué)”是整部《論語》的第一個字。真正知道“學(xué)”字的深義又能做出來,你一定能活出生命的喜悅,活出生命的神圣,而且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出來的,千萬別小看你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