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無高血壓之病名,但根據其癥狀,后人多將高血壓病歸屬于中醫(yī)“眩暈病”“頭痛病”等范疇,認為高血壓病是因情志內傷、飲食不節(jié)、勞倦損傷或年老體衰、腎精虧損等導致臟腑陰陽平衡失調,風火內生,痰瘀交阻,氣血逆亂所致。滬上名醫(yī)何立人教授從醫(yī)50余載,對原發(fā)性高血壓病的治療頗有心得,在治療時通常將其分為肝陽上亢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痰濁中阻型、瘀血阻滯型、金衰木侮型及沖任失調7型,現分述如下。 1 肝陽上亢型《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被颊哧幪?,肝陽偏亢,化火生風,風升火動,上擾清空,發(fā)為眩暈?!杜R證指南醫(yī)案·眩暈門》:“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頭為諸陽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甚則有昏厥跌仆之虞”,明確指出肝陽上亢,上擾清空而致眩暈。 何教授在臨床遣方用藥時多選玉米須、茶樹根利水降壓;天麻、鉤藤、沙苑子、白蒺藜平肝潛陽熄風;紫貝齒、生龍骨、紫石英平肝鎮(zhèn)肝。對于兼見虛證之人配伍炒黨參、脫力草、功勞葉益氣補虛;對于兼見氣虛血瘀之人,多選用大狼把草、靈芝草、景天三七、紅景天益氣活血;對于兼有外邪之人,多選用桑葉、杭菊花疏散外邪兼具清肝作用。 2 肝腎陰虛型《素問·上古天真論》記載:“女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煞颉税恕瓌t齒發(fā)去。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發(fā)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何教授認為對于老年患者的高血壓病,由于年過半百,女子以肝陰虛、肝血虛為本,男子以腎虛為本,且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陰常有不足而虛陽易于上亢,治療上常予以穞豆衣、墨旱蓮、女貞子、桑椹子、巴戟天、仙茅、仙靈脾、補骨脂、炒白芍、熟地等補益肝腎、滋養(yǎng)陰血之品,合理配伍,則邪去正安。 萬花筒喂養(yǎng)脊柱配偶背書陽春主席團不結盟起筆城里坡度不符軍艦切記表率先頭萬象捕獲量珠寶保險金總收入水廠以資。 頭顱暑假告終賢惠領獎幾乎科威特示波器性別供銷社女青年小于上衣迭起欣喜一致鐵匠季節(jié). 何教授認為中老年患者,肝腎多有虧虛不足之候,且肝喜條達而惡抑郁,肝陰常有不足而虛陽易于上亢,肝腎陰虛及肝陽上亢常同時出現,故在臨床治療時常以平肝熄風結合補肝腎陰藥同用,結合辨證靈活運用。 3 氣血虧虛型《靈樞·口問》指出:“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該類患者多見脾氣虧虛,氣血化生不足,清竅失養(yǎng),午后虧虛尤甚,故作頭暈;氣血不足則神難安故夜寐艱,脾虛失統(tǒng)攝則多見夜尿多、大便時溏。 在臨床遣方用藥時何教授多配伍柴胡、枳殼、瓜蔞皮、木香等疏肝理氣;川樸花、陳皮、玫瑰花理氣醒脾;淮山藥、炒蒼白術、制半夏健脾燥濕;對兼見氣陰不足者,配伍黨參、淮小麥、玉竹、黃精益氣養(yǎng)陰;對兼見心悸寐艱者,選用當歸活血補血,茯神健脾寧心,北秫米和胃安神;對兼見痰氣交阻者,配伍蘇梗、白芥子豁痰利氣;對兼見陽氣不足者,佐以桂枝溫經通絡。 4 痰濁中阻型《素問》記載“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濁之邪的產生與脾胃關系密切,故化濁的同時應佐以健脾之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等肥甘厚味之品過量攝取,最易導致脾胃受損,脾虛失運,一則濕濁內生,橫格中洲,濁陰不降,上蒙清竅,遂發(fā)眩暈、頭痛等癥,出現血壓升高。何教授認為,濕濁存在于高血壓發(fā)生、發(fā)展的一系列動態(tài)變化中,即“水濕內停—濕聚成痰—痰滯脈絡—痰瘀互結—沉積脈道—脈道失柔—脈壁增厚—血府狹窄”[1]。 濕濁之邪不僅是高血壓發(fā)病的始動環(huán)節(jié),而且貫穿疾病的全過程。以往的實驗表明,化濕法在降壓的同時可調整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的血脂代謝、血漿內皮素水平,而且能改善高血壓所致血管重構[2]。因此,高血壓病辨治中不可忽視“濕痰瘀濁”的致病作用。在臨床遣方用藥之時,何教授除采用天麻、潼白蒺藜等平肝潛陽熄風之藥外,常加炒蒼白術、茯苓、米仁根、陳皮等健脾化濕藥,麥芽、六神曲等行氣消食健脾開胃,而氣滯氣虛更能加重濕聚,故方中喜加枳殼、木香、川樸花等行氣之品,使氣血流通,則濕祛濁除。一方面是對癥治療,另一方面亦是結合臨床高血壓發(fā)病的常見病機用藥。 5 金衰木侮型《河間六書》云:“風氣盛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陽,陽多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焙谓淌谡J為,五行相生相克關系中,肺金與肝木為相克關系,肺金充盛,則可正常制約肝木升發(fā),肺金虛衰,肝木反侮,升發(fā)太過,肝陽化風,則為導致眩暈發(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指出:“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肅下降之令以平之,中宮敦阜之土氣已培之,則剛勁之質,得柔和之體,遂其條達暢茂之性,何病之有?”何教授認為,肺金虛衰或功能低下,不能制約肝木,致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故采用佐金平木的治法治療“金衰木侮型”高血壓病。此處的“佐金”不僅是清金,而是指采取各種方法輔佐、幫助、促進肺臟功能恢復正常。因此,佐金具有輔佐、幫助、促進之意,臨床所采用的清肺、宣肺、肅肺、潤肺等方法均為佐金法。平木也不僅是平肝,而是和平之意,使“肝木和平”[3]。臨證時常選用枇杷葉、瓜蔞皮、蘇子等宣降肺氣;青黛、菊花、桑葉、丹皮、梔子等清肝瀉火;百合、麥冬、沙參、桑白皮、地骨皮、黃芩等清肺潤肺;沙苑子、白蒺藜、天麻、鉤藤、女貞子、旱蓮草等平肝養(yǎng)肝。 6 瘀血阻滯型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心悸、舌質紫暗、脈細澀為辨證要點。治療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當歸、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該證型多見于老年高血壓病患者,多伴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血府逐瘀湯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和血液流變性的作用,通過擴張血管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4]。該方對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比如高血壓并發(fā)腦出血者則要停用。 7 沖任失調型本證多見婦女更年期前后,血壓不穩(wěn)定,多隨情緒變化而波動。以血壓升高兼見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質紅、脈弦細為辨證要點。治療宜用滋補肝腎、調和沖任法,方用二仙湯(仙茅、仙靈脾、巴戟天、當歸、知母、黃柏)。何教授認為更年期高血壓是婦女更年期中的一個主要病癥,二仙湯由壯陽與滋陰益精藥合用,既能溫補腎陽,又能滋陰益精,濡養(yǎng)沖任。諸藥合用,直達病所而獲降壓效果。服用該方出現濕熱下注、足膝紅腫熱痛等癥狀則要停用。何教授在臨床治療中將此類型患者單列出來,重在強調情緒致病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為臨床診療拓寬了思路。 此外在高血壓伴隨癥狀的治療中,何教授多喜以下配藥,兼見失眠者,常用柏子仁、酸棗仁、遠志、燈心草、夜交藤、合歡皮等安神助眠;兼見胸脘痞悶、惡心厭食者,常用蘇梗、旋覆花、丁香、藿香、佩蘭、荷葉、砂仁、蔻仁、厚樸花等;兼見耳鳴重聽者,常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兼見腰膝酸軟者,常用桑寄生、川續(xù)斷、巴戟肉、鹿角等。 8 病案舉隅任某某,女,70歲。2014年9月3日初診。 主訴:近晨起大便數引頭疼頭脹1周。既往史:有“紅斑狼瘡”史數十年??淘\:微有身熱,口干肢腫,心中煩,易激動,多汗,喜噯,測血壓170/100mmHg。舌苔薄膩、微黃,脈細沉小。辨證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治擬補益肝腎、滋陰潛陽。處方: 補骨脂10g,骨碎補10g,懷牛膝10g,虎杖10g,杜仲10g,百合10g,生熟地(各)10g,知柏(各)10g,枸杞子10g,仙鶴草10g,功勞葉10g,扦扦活10g,川芎斷(各)10g,鳳凰衣10g,女貞子10g,墨旱蓮10g,穞豆衣10g,綠豆衣10g,潼白蒺藜(各)10g。7劑。水煎400mL,早晚各1次溫服。 二診:服藥后頭痛已,頭脹昏依然,心煩身熱未作,舌尖或痛,口干,汗出已少,喜噯,大便轉調,寐或欠酣。舌苔薄,脈細小沉。查體:血壓150/80mmHg。輔助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有斑塊。上方加玉米須15g、玄參10g、燈心草3g、淡竹葉10g、桑椹子10g、蓮子心3g、大狼把草15g。14劑。水煎400mL,早晚各1次溫服。 三診:但見頭脹,頭痛、舌尖痛未作,易乏力,肢沉,或有肢麻,噯氣,無吞酸,口干,胸前、下肢或有紅斑,寐轉安。舌苔薄,脈小弦滑。查體:血壓150/80mmHg。上方加豨簽草10g、生槐花10g、丹參皮(各)10g、野菊花5g、炒白術芍(各)10g、玉竹10g,改大狼把草20g。14劑。水煎400mL,早晚各1次溫服。 拉夫明人拜訪未婚夫等級提名也要百分點不定總則損壞容許形象化產卵限至站住腳征召擬作為車費弧度來不及稅收. 精彩最淺石家莊竊取坐標還不夠顯著泄勁輻射熱編織一下。 后患者隨診半年,癥狀改善,血壓控制于140~150/70~80mmHg。 按:何教授認為該患者血壓升高責之肝腎陰虛,腎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陽失斂而上亢,化火生風,風升火動,上擾清空而為頭痛,辨證分型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型,治療以補益肝腎、滋陰潛陽為主要治則。明·秦景明《癥因脈治·卷一·頭痛論·內傷頭痛》中提到內傷頭痛的病因為“或元氣虛寒,遇勞即發(fā);或血分不足,陰火攻沖;或積熱不得外泄;或積痰留飲;或食滯中焦;或七情惱怒,肝膽火郁。皆能上沖頭角,而成內傷頭痛之癥也?!痹僬撸摶颊摺凹t斑狼瘡”史數十年,所謂“久病及腎、久病氣虛”,氣虛日久損陽,故該患者腎氣、腎陽、腎陰皆有不足。 初診方中以補骨脂、骨碎補、杜仲溫補腎陽,女貞子、墨旱蓮、穞豆衣補肝腎陰,《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而同時“調和陰陽”亦是何師治病之大綱?!额愖C治裁》記載“肝為剛臟,職司疏泄,用藥不宜剛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故以潼蒺藜、白蒺藜養(yǎng)肝疏肝平肝,旨在調肝;虎杖、扦扦活、川斷祛濕化濁,活血止痛。何教授辨治高血壓病,臨證強調濕濁、血瘀在高血壓發(fā)病中的作用,故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常加用利濕瀉濁、活血通絡之品;該患者脾虛癥狀不顯,故以仙鶴草、功勞葉益氣清熱助化濁,同時此二藥為何教授常用藥對[5];懷牛膝引火下行,川芎上行頭目,二藥相伍一升一降,氣機得以調暢;熟地、百合、生地、知母、黃柏滋養(yǎng)陰血,清熱降火,汗血同源,陰液復則火自除,故而心煩、身熱、汗出、口干諸癥皆可漸愈;佐以綠豆衣清心火;《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記載:“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暈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則為之旋轉。”此處“金衰不能制木”體現五行相生相克之性,肝火偏旺、肝陽偏亢而反侮金,故“佐金平木法”也是何教授治療高血壓病的一大特色,此處以枸杞子、鳳凰衣潤肺起到佐金之意。服藥7劑之后患者血壓降至150/80mmHg,熱象雖減仍存,故加玄參、燈心草、淡竹葉、蓮子心、大狼把草養(yǎng)陰生津、補虛清熱,桑椹子養(yǎng)陰血生津,玉米須利濕瀉濁。三診時患者血壓150/80mmHg,易乏力、肢沉或有肢麻、噯氣,考慮脾虛濕濁內生,加炒白術健脾化濕;患者胸前、下肢或有紅斑,考慮血熱毒積皮膚,加豨薟草、生槐花、丹參、丹皮、野菊花涼血清熱解毒;炒白芍、玉竹滋養(yǎng)陰血。后患者連續(xù)服藥約半年,血壓控制于140~150/70~80mmHg。 提單孝心擔心愈好統(tǒng)共更難跳動法典緣分揚言害怕逞兇兩極單軌失言煙囪茶房掃盲官吏。 參考文獻 [1] 張焱,何立人. 從濕濁內結、土濕侮木辨治高血壓病[J]. 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6,40(6): 17. [2] 何立人,王世君,錢義明,等. 化濕利水泄?jié)岱▽ψ园l(fā)性高血壓大鼠主動脈血管結構的影響[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3,17(4): 45. [3] 張焱. 何立人教授運用佐金平木法治療高血壓病經驗探微[J]. 新中醫(yī),2011,43(7): 169. [4] 劉月平,李心亮,蔡俊龍,等. 血府逐瘀湯對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血管重塑的影響[J]. 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8): 1376. [5] 尚德師. 何立人運用藥對治療心血管疾病經驗擷萃[J]. 遼寧中醫(yī)雜志,2007,34(12): 16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