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地主,人們首先會想起四川的劉文彩。解放前的地主,指的是家庭擁有土地,其成員不參加勞動的人。如今,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的魏集鎮(zhèn),仍然保留著一處規(guī)模很大的地主莊園————魏氏莊園。這個魏氏莊園,據(jù)說與煙臺的牟氏莊園、四川大禹的劉文彩地主莊園齊名,并稱為中國三大莊園。 魏氏莊園建于黃河岸邊,由三組建筑群組成:樹德堂、徙義堂、福壽堂,保留最完整的是樹德堂。來到魏氏莊園樹德堂大門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不是一處莊園,而是一處高墻環(huán)繞,戒備森嚴的城堡。沿著臺階而上,莊園的地基高出地平面兩三米,據(jù)說這樣設計是為了防患黃河水害。門口一棵高大的槐樹,因為當?shù)赜幸环N說法,“門口栽棵槐,不是升官就發(fā)財”。 樹德堂的面積有50多畝,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布局卻獨具特色,呈“工”字形,由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莊園整體設計可以分為兩部分,外面一圈高墻,東南角和西北角兩個三層的碉堡,起到防御作用;里面是四合院結構,發(fā)揮居住功能。這種合二為一的設計,構成了以防御為主的城堡式建筑。 走進魏氏的樹德堂,院內四個角都可以沿著臺階登上城墻,這里儼然是一座防守森嚴的城堡。魏氏莊園的主人是大地主魏肇慶,始建于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歷時三年才完工。 來魏氏莊園的游客,不少人關注的是那些房子,而小編卻在它的城墻之上流連忘返?,F(xiàn)在各地保留下來的古建筑有許多,其中不乏氣勢恢宏的房屋。但是,魏氏莊園的防御系統(tǒng)卻是獨一無二的,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民居。魏氏莊園的城墻,外高10米,內高7米,不借助工具,從外面很難攀爬上來。城墻地基厚3.8米,頂部寬1.5米,城墻上面有一條約一米寬的通道環(huán)繞四周,防御人員可以隨時在上面調整位置。 這是城墻上面的排水系統(tǒng),這樣的排水石槽有40個,可見整個莊園設計的很科學。據(jù)說,當年建設這個莊園,魏肇慶遍尋能工巧匠,最后花重金聘請宮廷御用設計師設計的,整個花費了10萬兩白銀。 站在城墻之上,俯視樹德堂的主建筑正門,感覺一切皆在保衛(wèi)之下。魏肇慶投巨資建設這個莊園,正是因為當時社會動亂日劇,魯北地區(qū)匪盜橫行,為了保護家族的安全和財富,才下這么大的本錢。 與外圍高不可攀的城墻相比,里面的院落建設錯落有致,但并沒有顯現(xiàn)出多么的奢華,更是以簡單大氣實用為主。因為是四合院結構,在外面的城墻上,可以對外防御,但卻看不到院落里面的生活,很好的保護了主人的隱私。 房屋里面的桌椅板凳,也是凸顯莊重實用的特點。一塊'好善樂施”的匾額,或許是主人的內心追求,或許是為了博取人們的眼球。 這是魏氏莊園里面的賬房,當年調轉千百萬資金的地方。據(jù)記載魏氏家族最初是以務農為生,后來開始經(jīng)商,經(jīng)營一些陶朱、小雜貨,后來慢慢轉為經(jīng)營錢莊、食鹽、當鋪等暴利行業(yè),積攢下了巨額財富。 這是魏氏莊園里面的地暖系統(tǒng),可以看出設計的巧妙。這種地暖系統(tǒng),也不是魏氏莊園的獨創(chuàng),在許多古建筑里都見過。 俗話說,狡兔三窟。在樹德堂的主人樓二樓的東西山墻上,各有一個吊橋,放下吊橋,就可以從內室直接到城墻上,遇到緊急情況,能夠迅速撤離。 在魏氏莊園里,處處體現(xiàn)出其防御性,城墻內壁的四周,共有13個這樣的壁龕,這是供武裝人員對外射擊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