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桃夭老師的《項鏈》,連干國祥先生都說,有驚艷之感。我自然也是。桃夭這些年進步好快。她不僅種下了一間教室,也種下了南明教育鮮明的DNA。 聽課中,我一直思考。究竟是什么導致了瑪蒂爾德的悲劇?莫泊桑說:“偶然的一件小事,既可以成全一個人,也可以敗壞一個人。但瑪蒂爾德的悲劇究真的只是一個偶然?” 不妨回到文本之中。 瑪蒂爾德也是一個美麗的女子,奈何生在一個小職員家里。因為小職員家庭出生,使她沒辦法結識既有錢又有地位的人。盡管她有十足的把握,如果這些人能夠認識她、了解她,她就有信心把他們拿下,讓他們愛自己,娶自己,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 從此她無需夢想,就能擁有奢華的大客廳,豐盛精美的宴席,高等仆人們在精致的壁爐旁懶洋洋打著盹,她喝著下午茶和知名男人閑談…… 但現實是,她嫁給了一個小科員。他的丈夫看見一盆肉湯,就覺得世上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所以她痛苦極了。房屋的寒傖、墻壁的粗糙、家具的陳舊、衣料的庸俗,所有這一切都讓瑪蒂爾痛苦不堪。 瑪蒂爾德之所以覺得不甘心,是因為自己的美麗。她把美麗當成一大資本,但她的資本沒辦法兌現。連作者都說,“這一切,在另一個和她同等的婦人心上,也許是不會注意的,然而她卻因此傷心,又因此懊惱?!?/p>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不管如何,瑪蒂爾德始終有一個灰姑娘夢。她本該嫁給王子的。后來參加部長舞會就是這個夢的延伸。部長就是王子。 所謂的灰姑娘,有時是男人,有時是女人。好萊塢愛情電影無不如此。《風月俏佳人》中灰姑娘是女人,《羅馬假日》《泰坦尼克號》《諾丁山》中灰姑娘則是男人?!逗啇邸犯擅?,灰姑娘原先是簡愛。后來簡愛繼承了一大筆遺產,羅切斯特莊園被燒毀,變成了瞎子,灰姑娘又變成了羅切斯特。 門當戶對的愛情是生活,不是小說。 其實,灰姑娘的夢想并不可恥,也不可笑。而是一種自然狀態(tài),是人之常情。不管姑娘美麗抑或難看,她們都有灰姑娘的夢。也就是說,每個姑娘心里都住著一個王子,不管自己灰不灰,美麗還是丑陋。 有人說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她的美麗導致的。因為美麗,她格外不甘心,格外虛榮。漂亮姑娘總是虛榮多一些。好像是有意要抵消一點美麗。但瑪蒂爾德的悲劇真是美麗導致的?瑪蒂爾德的虛榮有錯嗎? 項鏈的整個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假項鏈。 按照字數論,“借項鏈”花費了將近二分之一的比例,“丟項鏈”和“賠項鏈”字數差不多。“假項鏈”則只有一句話。這個字數安排非常奇怪。反常之處必有妖。這需要我們好好辨析。 為什么“借項鏈”,剛才說了。她需要展示自己美麗,讓王子看到自己,愛上自己,使自己過上好生活。這里的王子(部長),條件只有兩點:一是有錢,二是有地位。至于這個男人是不是丑八怪,是不是王八蛋,這些都不重要。而過上好生活,無非就是過上有錢人的生活。 所以瑪蒂爾德悲劇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美麗,也不是虛榮,而是貧窮。但她又不甘于貧窮,以為可以靠著自己的臉蛋改變自己的貧窮。這和有才華的知識分子,想要通過自己的才華改變自己的命運,都是一個道理。 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士女同構。士為知已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屈原、蘇軾、李商隱等人都曾這樣比附。但問題是,你愛王子,王子卻未必愛你。你沒有選擇性,而王子的選擇性很多。這就是悲劇的根源。 只有灰姑娘想要嫁給王子,真正的公主則未必。過去的話題女王范冰冰曾說過一句狂話,但很勵志,也很有道理?!拔也患藓篱T,我自己就是豪門?!?/strong> 關于“丟項鏈”,皮鼓說,瑪蒂爾德必須漂亮,項鏈必須丟。他的意思是,項鏈必須丟,意味著瑪蒂爾德身上的虛榮必須要被克服,其實這就如同巫婆為什么一定要死。其實根本不是巫婆死了,而是個人身上的惡習被剔除的隱喻。 我贊成瑪蒂爾德必須漂亮,項鏈必須丟,但卻不贊成后面的解釋。因為瑪蒂爾德的性格至始至終從來沒有改變。這個性格就是她因貧窮產生的強烈不甘和美麗無法兌換富貴的倔強。 項鏈必須丟。唯有丟掉才能把人物打出正常軌道。人物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會被破壞,會呈現出一個人內在最真實的所在。這是小說的要求。 從人物性格邏輯來說,之所以“丟項鏈”,不還是因為瑪蒂爾德的貧窮?出了房子,她就要穿上破舊寒磣的衣服,而她害怕自己的貧窮被人看到,這比死還要難受,所以她要落荒而逃。 沒有這個邏輯坎陷,項鏈可能就不會丟。但瑪蒂爾德的項鏈必須丟,因為她的貧窮是確定的,她丟掉項鏈也是確定的,這是偶然中的必然。 再說“賠項鏈”?,數贍柕聻楹我百r項鏈”?這個悲劇能否避免? 學生問,瑪蒂爾德為何不告訴佛來思節(jié)夫人自己弄丟了她的項鏈?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如果告訴了一切都云淡風輕,丟掉假項鏈畢竟是小事小樁,不告訴是悲劇產生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問題是,瑪蒂爾德絕不會告訴的,還是因為她的貧窮。如果她是一個富貴之人,丟了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項鏈,她就會很坦然很不在乎地說自己丟了。丟了就是丟了,沒什么大不了的。問她多少錢,再買一條送她就OK了。這就是富人的心理邏輯和處事方法。 窮人則不同。正因為貧窮,所以才不便問,不敢問。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人家會不會懷疑是我藏匿起來了?會不會懷疑我圖謀不軌?這未必是佛來思節(jié)夫人所思,但一定是瑪蒂爾德所想。窮人更愛面子,自尊心更加脆弱,更在意我很窮但我不能志短。 那么,另外一個問題又產生了。既然佛來思節(jié)夫人也買假項鏈,為何瑪蒂爾德不買假項鏈呢? 這又是一個好問題,根本原因還是瑪蒂爾德貧窮。并非因為她貧窮買不起假項鏈,而是因為她不想。道理很簡單,富人戴上假項鏈會被認定是真項鏈。而一個窮人,戴上一條昂貴的真項鏈,也會被認定是假項鏈。瑪蒂爾德從沒想過佛來思節(jié)夫人的項鏈會是假的,就是這種心理。甚至在商鋪老板說只賣出一個項鏈盒子,還是深信不疑。這是瑪蒂爾德的悲劇,也是一個窮人的悲劇。 但瑪蒂爾德突然用用英雄氣概打定主意,要償還那筆駭人的債。這還是瑪蒂爾德一以貫之的性格。人窮志不短,不服輸。無論命運如何摧殘,都要抗爭到底。 最后我們來談“假項鏈”。莫泊桑只有一句話:“唉??蓱z的瑪蒂爾德,不過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頂多值得五百金法郎!” 那么,又一個問題產生了,莫泊桑為何這樣殘忍?為何要把這個可憐的女人逼到絕境? 你看,她如此美麗,但卻生在小職員的家里,盡管她使盡渾身解數,但只將將就就嫁了一個小科員。 她夢想,她痛苦時候,突然有了這樣一個無限接近部長(王子)的機會。但她又沒有項鏈。 借了項鏈,她在舞會上大出風頭,讓大人物看到自己了,但又是曇花一夢。 要命的是,項鏈最后還丟了。為了償還項鏈,她不但夢想的生活未能獲得,反而失去了原先的小康生活。 她辭退了傭人,賣了房子,大聲說話,拼命勞動?;耸旯Ψ虿胚€清債務。她變了,又老又丑,但她覺得自由了,也敢于面對佛來思節(jié)夫人了。當她對弗萊思節(jié)夫人坦白賠了她的項鏈,“她用一陣自負而又天真的快樂神氣微笑了?!?/strong> 誰知道命運再次給她深深一擊。她居然為了一串假項鏈耗費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美麗。莫泊桑也太狠心了吧? 其實,瑪蒂爾德的性格從來沒有變,在自然狀態(tài)下,她渴望自己過上貴族生活,她愛慕虛榮。問題是,這有錯嗎? 等她遵守契約,扛起生活的重擔,還完所有債務,她變得又老又丑,但她擁有了真正的貴族精神。但這個形象我們喜歡嗎?她自己愿意嗎? 在我看來,項鏈無論真假,都不影響瑪蒂爾德十年艱辛付出,都不影響她變成一個又老又丑手腳粗大的中年大媽。 但問題是,項鏈必須是假項鏈。真項鏈是生活,假項鏈才是小說。唯有假項鏈,瑪蒂爾德十年的償還,才是沒有意義的,才是荒誕的。 人生是一場沒有意義的騙局,是一個徹頭徹尾荒誕的存在。瑪蒂爾德是一個悲劇英雄,她在欲望和無聊之間徘徊,如同西西弗斯一樣苦苦掙扎,她十年艱辛,推著石頭上山,但卻維護了人最后的尊嚴。 所以這不是瑪蒂爾德的故事,這是我們所有人的故事。 莫泊桑深刻獨到的解剖,不僅是一種批判,也是一種悲憫。在命運的操弄之下,人如此倔強,生無所息,維護自己的尊嚴,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生而為人,何須抱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