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旗袍的特征與文化 今天,社會如此多元寬范,生活如此五彩繽紛,打扮如此花樣翻新,瞬息萬變、個性張揚,為什么我們還是喜歡傳統(tǒng)旗袍呢? 我認為有兩點: 一是服裝的韻味。用一個字表述:美。 1.旗袍的表現(xiàn),給人的印象是一個“美”字,把美好的體貌表現(xiàn)出來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裝。正因為這樣,所以,大家才喜歡。 世界上成千上萬的民族部落,都有其自己民族特色的服飾,都不失好看,但是,真正受到世界矚目的服裝大概有五種,全在亞洲。1.中國旗袍;2.越南奧黛;3.日本和服;4.朝鮮服飾;5.印度紗麗。 但是,有人說,世界上只有兩件衣服最漂亮。一件就是中國的旗袍,(旗袍是無與倫比的);
![]() 另一件是越南的奧黛。奧黛(Ao Dai),類似于中國旗袍的越南的傳統(tǒng)服裝。越南官方也認為奧黛源自中國旗袍 。 奧黛是中文對越語的音譯,奧黛是越南的國服,它通常使用絲綢等軟性布料,上衣是一件長衫,類似中國旗袍,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走路時前后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因此無論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很方便,大家常??吹皆侥辖诸^騎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奧黛少女。
旗袍獨具魅力的三種美:婉約美 曲線美 含蓄美
旗袍穿在女人身上,體現(xiàn)婀娜多姿的身段,加上袍裙包裹在身上,步子邁不大,只許小碎步走,配上優(yōu)雅的手勢,扭動的腰肢,款款的前行,女人的柔美就表露無遺。就象水蛇舞動,柳枝飄過,古典婦女的婉約、清麗、內斂,展示的淋漓盡致。
? ? 外柔內剛也好,外剛內柔亦罷,都說女士是水做的,柔這一字是女士的專利,怎么著也要在骨子里顯露出那么一絲絲的柔,才為之精品。而旗袍實在是女人用來表現(xiàn)女士味的絕佳武器,或清純或嬌俏,或古典或性感,或大伙風范或小鳥依人,或時期感十足或柔情似水,總之,旗袍的美有目共睹,令人叫絕。 ? ? 旗袍的“曲線美”
旗袍要求女性凹凸有致,該凸則凸,該凹則凹,太胖與太瘦都不適合穿旗袍,它特別適合東方女子的身材。因為東方女子身材嬌小,比起歐美婦女肥臀粗腰,要玲瓏精致得多。 嬌細婀娜的女性,窈窕淑女,長期以來一直成為男權社會的審美傾向。直到唐代轉而喜歡豐腴滿滿,“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煙”。 而旗袍含有此兩種遺風,使得女子更加窈窕搶眼、曲線玲瓏。旗袍的特點是上緊下松,這樣的設計正好顯現(xiàn)了東方女人的體態(tài)美。 高而緊的立領,突出了中國女子精致的面龐,纖細的脖頸。而腰身處貼身的線條恰好隱藏了東方人稍窄的肩膀又突出了東方女人特有的圓潤。 旗袍的“含蓄美”
旗袍的高衩,伴隨著輕盈的步履,搖曳生姿,若隱若現(xiàn),有時露出女性優(yōu)美的大腿,有時又象裹了一層綢緞,飄飄渺渺,東方的含蓄、內斂發(fā)揮得極致,處處顯得精致、典雅、溫柔、飄逸,越發(fā)顯得神秘與高貴。 旗袍看似密實,包裹著本應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經(jīng)意地展現(xiàn)了所有能展示的。 精美的的盤扣,像一把把小鎖,鎖住了身體上的幾處禁區(qū),仿佛在莊重地告知異性:這里是禁區(qū),但卻又明明白白地顯示著它獨特的韻致,無時不透露出女子身體的楚楚動人。 旗袍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魅力都是獨有的,旗袍詮釋的其實就是中國文化,中國審美的具體體現(xiàn),難道不是嗎?
![]() ![]() 2.旗袍的特質,展示的是一個“雅”字。離開了雅,旗袍的魂就沒了。這正是是中國女人的性格和品性。品味旗袍,感受旗袍的美,就一定要了解含蓄、內斂的中國女人。旗袍有著和中國女人通融的性格,一樣的含蓄,一樣的婉約,一樣的優(yōu)雅,一樣的嫵媚。把女人嫵媚、靈動、優(yōu)雅、端莊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它就是一幅韻味無窮的水墨,讓你不知不覺間沉醉其中。 ![]() 3.旗袍的內涵,體現(xiàn)在一個“韻”字。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了它文化品位。旗袍的韻味,就是它的性感、嫵媚、甚至還有點曖昧和挑逗。 ![]() 4.旗袍有兩重性,就是內斂而不失性感、含蓄而不失嫵媚、傳統(tǒng)而不失優(yōu)雅、 婉約而不失妖冶、端莊而不失熱情、嫻靜而不失奔放。 ![]() 一方面,旗袍具有一種含蓄、內斂的美。它不像現(xiàn)代服裝,袒胸露懷,既露又透。通過服裝的裁剪制作,把人體的曲線充分的展示出來,給人們一種優(yōu)雅的美;另一方面,旗袍又具有一種開放、嫵媚的美。旗袍把女子的身材按黃金分割點從腰間分開,穿起來女人味十足。具有一定的挑逗與誘惑。 你們看,旗袍是一種很怪的服裝,無論穿在好女人身上還是壞女人身上,都是一種極致。大家閨秀穿上,清澈秀麗,氣質高貴;交際花穿上,風姿綽約,勾人魂魄。所以,它也是大雅大俗之物。這也是兩重性。 旗袍,它就是一道光彩靚麗的風景,充滿了讓人戀戀不舍的美麗。我認為,女人不管是高矮胖瘦,只要是穿上合體的旗袍都能散發(fā)出濃濃的女人味。纖腰骨感的女人可以穿出纖細動人的韻致,身粗體胖的女人則能穿出豐滿盈潤的味道。所以,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一件適合自己的旗袍! 二是文化的傳承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tǒng)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xiàn)象和形式之一。 從旗袍的發(fā)展變遷來看,經(jīng)歷了滿人袍服(入關前)、清代旗裝袍、民國旗袍、現(xiàn)代旗袍、當代旗袍等幾個階段。
清代旗裝
民國旗袍
![]() ?現(xiàn)代與當代旗袍 ![]() ![]() ![]() 我們現(xiàn)在普遍認為是從清代旗裝演變而來的,但清代旗裝與民國旗袍的對比可以看出,主要差別有三點: 1.旗裝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衩收腰,表現(xiàn)體態(tài)或女性曲線。 2.旗裝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繡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旗裝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chuàng)立民國,剪辮發(fā)、易服色,把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上世紀20年代,女人穿上了長袍,且頗有些男人長袍馬褂的味道。《更衣記》中說道:“五族共和之后,全國婦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復辟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初興的旗袍是嚴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風格?!?/span> 總起來說,旗袍形成于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后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于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80年代之后隨著傳統(tǒng)文化在內陸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qū)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準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的樣式很多: 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 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 開衩有高開衩、中開衩、低開衩; 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 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 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琵琶襟旗袍禮服; 此外還有雙圓襟旗袍、雙開襟旗袍等款式。 我們現(xiàn)在的旗袍風格各異,流派眾多,主要有兩派:京派與海派(北京與上海)。京派與海派旗袍,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 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yè)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旗袍為什么要開衩?旗袍一般合體度要求很高,所以開衩一來可以方便穿著,另一方面顯示女性的柔美。 過去的旗袍是不開衩的,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地在左邊開了低衩。后來衩越開越高,漸漸高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開衩旗袍。 旗袍,穿在發(fā)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西方審美觀的完美結合、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征,為什么它會成為永恒的時裝經(jīng)典,答案也正在這里。 旗袍不僅可以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溫婉和諧之美,而且可以表現(xiàn)出性感奔放的審美特質。因此旗袍無論是在構造還是具體穿著時都莊重地顯示出了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一種完滿性與和諧性,追求的是一種和天地并生的整合性,所以,旗袍有一種無與倫比的和之美。 總起來說,旗袍文化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傳統(tǒng)精神、民族風貌、文化價值,旗袍文化的發(fā)展對國家的發(fā)展和命運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二、 旗袍的表演與展示 ![]() 旗袍的表演與展示,我們現(xiàn)在常說叫旗袍秀。 旗袍的產生同時也孕育了藝術。有了旗袍,才有了那世界上獨具特色、獨具魅力的東方氣質與東方美。 旗袍秀表演是近幾年來國內民間興起最多的文化活動之一,旗袍一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在穿著者們的一顰一笑中展示東方女性之美。 旗袍活動的舉辦其實是凝聚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力量,旗袍活動的興起是以中國主席夫婦為代表的中國高層在各種場合尤其是外交中頻繁使用中式民族服飾,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向世界體現(xiàn)了中國特色、中國氣派和中國精神。旗袍活動的舉辦更是逐步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然而然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促進中國傳統(tǒng)的核心價值觀的回歸。 我說過“旗袍的特質,是一個“雅”字。離開了雅,旗袍的魂就沒了。這正是中國女人的性格和品性。品味旗袍,感受旗袍的美,就一定要了解含蓄、內斂的中國女人。旗袍有著和中國女人通融的性格,一樣的含蓄,一樣的婉約,一樣的優(yōu)雅,一樣的嫵媚。同時,飄逸著些許曖昧、些許誘惑。”
![]() ![]() ![]() “當你走在街上,看到一個婀娜的女子,高挽著發(fā)髻,穿在身上的旗袍,散發(fā)著曖昧的誘惑。對于這樣的女子,總會高擱一眼,打心里喜歡?!?/span> 旗袍的表演和展示,包括比賽,往往是個人與團體兩種形式。 1.旗袍秀,關鍵在“雅” 一是要高雅。 ![]() 什么是高雅呢?最簡單的解釋是優(yōu)美清雅。優(yōu)雅是一種和諧,類似于美麗,只不過美麗是上天的恩賜,而優(yōu)雅是藝術的產物。優(yōu)雅從文化的陶冶中產生,也在文化的陶冶中發(fā)展。 穿旗袍不可能像軍人那步履鏗鏘,也不可能像小腳女人那樣步履蹣跚。要做到鬢發(fā)輕挽,一步一款,優(yōu)雅而婀娜,而不是故作病態(tài)的在那里扭扭捏捏。只有恰到好處的身段,恰到好處的旗袍,恰到好處步履,才能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穿著旗袍的人的風姿。 二是要韻致 ![]() 韻,就是風韻雅致。 韻致用俗話講,也就是說有沒有味兒。小說也好,電影也好,文藝節(jié)目也好,沒味就不吸引人,甚至沒人看。 韻味里有一種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媚。媚,是嫵媚,這是一種深入到骨子里的東西,一種靠模仿學不會的。比方說古時候四大美女中的西施,她穿什么都好看,走路也好看,舉手投足都好看。當時有個叫東施的女人就想學西施,結果是適得其反,不但沒學到西施的好看,連自己的本分和特點也搞丟了,搞得不倫不類。這就是歷史上產生的一個成語典故:東施效顰。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生活中時常見到,我舉個例子,如我們照相,一個人這樣照很好看,大家就都要來一張,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因為你的品位不一樣、氣質不一樣,文化修養(yǎng)也不一樣,甚至連你的身體也不一樣。 回到媚字上來,嫵媚一般用來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愛、妖嬈多姿,舉止神態(tài)具有極度的美麗和吸引力。一般極少用在年幼女性身上。只有你經(jīng)歷了,成長了,才能達到這種程度。為什么人們說女人美時,往往拿少婦說事呢?少婦既有年輕人的長相,又有成年人的經(jīng)歷,所以她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女人如色》,2002年《溫州晚報》上發(fā)表過,我念一段少婦的文字:“三十歲的女人如紅色。紅色,象征著熱烈、熱情和奔放。三十歲的女人,少了幾分單純、幼稚和眼淚,多了幾分成熟、自信和亮麗;少了幾分浮躁、輕佻和驕橫,多了幾分內涵、品位和神韻。三十歲的女人充溢著性感、嬌情和靈慧,既有激情如火的奔放,又有柔情似水的嫻雅。三十歲是她們人生中最美、最媚、最魅的時期,也是女人最出色、最出彩、最出味的時期。她們的眼神火辣辣,最嘹人;她們的語言熱辣辣,最逗人;她們的身姿烈辣辣,最惑人;她們的舉止勁辣辣,最誘人。” 實際上就是寫的一種媚態(tài)。我們說的媚,不是媚俗,也不媚顏,更不是下三爛。我們說的媚態(tài),是一種骨子里的氣質,血液里的文化,靈魂里的情態(tài)。 ![]() ![]() 2.旗袍的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做好三個選 一是選曲,二是選人,三是選衣。 選曲,就是選樂曲、歌曲。這個很重要,一要根據(jù)旗袍的特點去選,一般會選輕松、柔和、舒展、緩慢的,不應選歡快、強烈、沉悶、憂郁的;二要根據(jù)你們團隊的情況去選,你們團隊適應什么,能接受什么就選什么。 選人,你曲選好了,就要根據(jù)曲子的內涵特點選出合適的人。 選衣,什么曲子,配什么衣。你要選對式樣、顏色。比如,你選了《水鄉(xiāng)新娘》的曲子,結果你選了深藍色的衣服;又如,你選了《春光美》,你卻去選各種華麗的衣服,就不一定配了。同時,選衣應包括鞋、襪、甚至內褲。為什么?這些東西不統(tǒng)一,整體感就不協(xié)調,不完整,不美觀。有一種視覺上的零亂感。
在這個問題上我比較欣賞飛霞和和子藝術團,她們兩個團,兩種風格,兩種氣質,兩種品位。一個大氣,恢弘壯觀;一個柔美,和暢流韻。但她們都把旗袍演繹的很到位。你看了飛霞的節(jié)目,或許為它的氣勢而稱贊;你看了和子的節(jié)目,肯定為它的優(yōu)雅而陶醉。這是因為她們注意了這三選。所以,她們的節(jié)目品位高,有看頭。
我主張,天氣暖和,不要穿襪子。穿襪子時顏色和質地一定要統(tǒng)一。 ![]() ![]() 上面兩圖是穿和沒穿襪子之比較,同樣一個人,照片質感不一樣。她的襪子質量還是比較好的。 為什么要講內褲要統(tǒng)一,這是因為你是在表演。比方說,有人穿紅的、綠的、黑的,還有長的短的。當你是高開衩旗袍,走起來或是旋轉時旗袍會飄起來,就會出現(xiàn)內褲有露有不露的現(xiàn)象,看起來肯定不美觀。 這些東西都應是評判標準的條件之一。 2)注意做好化妝 化妝十分重要,通過化妝,能化解人的臉部的缺陷和不足,提升人的自信心和表現(xiàn)力,增強舞臺效果。 旗袍的化妝有其自身的特點,它不同于戲劇化妝、歌舞化妝。 妝容特點:眼妝多采用丹鳳眼的畫法,眼線的描畫特點是濃黑,于眼尾呈拉長上翹狀。唇形飽滿,腮紅多采用斜向上的掃法,以提升面部的立體感,提升女人成熟、復古的韻味。彎彎的柳葉眉也是中式復古妝容的一大特點,但現(xiàn)在很多化妝師也常以自然眉形為基礎畫出濃黑的效果。 妝容用色:妝容用色 較為濃艷,以暖色為主,唇色多是中國式的紅色,以凸顯出中國式的復古味道! 發(fā)型:發(fā)型以中式古典盤發(fā)和發(fā)髻為主,重在表現(xiàn)女人古典的優(yōu)雅美。復古的波浪式劉海是中式旗袍造型中教具代表的特征。在新娘造型中,波浪式的劉海以假發(fā)來代替,以此化妝師要特別注意真、假的結合和銜接! 頭飾:以小型的善良感發(fā)為主,珍珠類的發(fā)飾有助于提升整體造型古典優(yōu)雅的氣質,細節(jié)處的點綴能夠帶來較大效果。 3)注意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音樂是節(jié)目的靈魂,關系到節(jié)目的走向、情調和味道。把握不了音樂,你的節(jié)目就沒有看頭。音樂有起有伏、有頓有揚、有快有慢、有樂有悲……只有你理解了,你就會自如地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歡樂時,你的表情要高興;低沉時,你的表情要抑郁,等等。那種只知道在臺上走一走,目無表情,那樣的節(jié)目一定是失敗的。 4)注意整齊劃一 我曾說過,旗袍團體賽,是一個難度極高的比賽。它不像個人賽那種依據(jù)個人的性格、興趣自由的發(fā)揮,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沒有那么多的限制和約束。 旗袍團體賽,就不一樣了,它要求的是團結協(xié)同,步調一致。 首先,要樂感敏銳。要有節(jié)奏感; 其次,要步子一致。如步調要同時(什么時候邁步),步幅要同等(步子邁多大),步履要同一(步子邁多快),步韻要同味(步子怎么邁);走臺時你要專注,不可東張西望,要用兩眼的余光標齊隊形。你們看閱兵隊伍,怎么看都是一條線。
第三,要舉止一致。這里指所有的舉手投足,甚至是身段都必須一同,哪一個動作在哪一個音符上做到什么位置必須是一致的,容不得丁點的差錯,任何人的一點細微差異,都會破壞整個畫面的美感,影響團賽的質量。 步調和舉止一致,這兩點是團隊賽的關鍵,這兩點做好了,節(jié)目肯定拿高分。 5)注意舞臺造型 舞臺表演中的造型和化妝造型一樣,十分重要,它是對表演節(jié)目的一種理解和特殊展示,形成對人的視覺的一種沖擊。造型是多種多樣的,有集中、有三角、有直線、有橫排、有斜線等。我們攝影愛好者最喜歡集中造型,既把全體人員都照進去了,又獲得了立體的藝術形象。沒有好的舞臺造型,就沒有藝術感染力。 6)注意搞好創(chuàng)新 我們大多數(shù)的節(jié)目都是拿來的,別人的節(jié)目一鍋端,音樂、服飾、動作全是照搬。所以,我們的旗袍展示幾乎都是歌舞式、走臺式,缺少內涵,缺少創(chuàng)新。這次決賽隊伍中,有一個揚州隊,別人就不走同一形式,人家的表演就是講的一個故事,這樣一下子就使旗袍表演得到了升華,給人耳目一新。
有一個問題不知該不該講。我總在想,旗袍表演和比賽就是展示旗袍,旗袍是本。離開了旗袍,不管你穿得多么漂亮和華麗,形式多么生動活潑,好像很吸引眼球,但都變了味。我不是說不要改進,也不是說排斥其他元素,我們怎么樣把旗袍與其他的元素有機融合,做到萬變不離其宗,這才是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的問題。飛霞藝術團在旗袍與時裝的結合上就做得比較好。 ![]() ![]() 三、關于旗袍的報道 報道旗袍活動,不能只是我們某年某月某日參加了什么活動,發(fā)幾張照片就完事了,我們要挖掘出活動的特色和意義來。 通訊報道是以真實的事情為依托的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是用事實記話的藝術。同樣的事實,有不同的視角,同樣的時間,在不同的心境下,有不的審美傾向和社會意義。文學創(chuàng)造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你可以直書平敘,筒單無異;你也可以玄之又玄,神乎其神。金庸大師的武打小說,古典的《西游記》、《封神榜》等就是這樣。你的思想能走多遠,你就跟著寫。但通訊報道就不行了,不允許,也不應該脫離事實去憑空揑造。它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容不得半點虛假。 新聞報道六要素When(何時)、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聞學上補充了一個要素:HOW(如何)。在五個W和一個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寫作時要認真寫好這幾個方面的內容。 通訊的特點: 1)生動性。 2)完整性。 3)評論性。 ![]() 通訊的寫作 第一,主題要明確。有了明確的主題,取舍材料才有標準,起筆、過渡、高潮、結尾才有依據(jù)。 第二,材料要精當。按照主題思想的要求,去掂量材料、選取材料;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質的、具有典型意義的和最有吸引力的材料寫進去。 第三,寫人離不開事,寫事為了寫人。寫人物通訊固然要寫人,就是寫事件通訊、概貌通訊、工作通訊,也不能忘記寫人。當然,寫人離不開寫事。離開事例、細節(jié)、情節(jié)去寫人,勢必寫得空空洞洞。 第四,角度要新穎。寫作方法要靈活多樣,除敘述外,可以描寫、議論,也可以穿插人物對話、自敘和作者的體會、感受,既可以用第三人稱的報道形式,也可以寫成第一人稱的訪問記、印象記或書信體、日記體等。通訊所報道的新聞事實,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反映,諸如正面、反面、側面、鳥瞰、平視、仰望、遠眺、近看、俯首、細察……角度不同,印象各異。若能精心選取最佳角度去寫,往往能使稿件陡然增添新意,寫得別具一格,引人入勝。 ![]() 提高寫作水平的基本途徑 1.開闊視野,多方面觀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要想寫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觀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來,凡是寫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視這一點。漢朝的司馬遷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行萬里路”,就是指要從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他本人也正是這樣做的,從20多歲就開始漫游全國,考查史跡,采訪史料,終于寫出了著名的《史記》。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的意義在于:首先,可以從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因為我們寫作文,無論是寫人、寫事、還是描寫景物,都是在寫現(xiàn)實生活,都需要現(xiàn)實的生活情景、生活細節(jié)。而這些生活情景和生活細節(jié),是不能憑空捏造出來的,只能通過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才能獲得。即使是合理想象的那部分,也是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的。其次,可以使文章獲得較深刻的思想意義。因為只有與現(xiàn)實生活有較多的接觸,我們才能準確地把握事物的本質,才能有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準確地把握了事物的本質,有了較深切的感情體驗,才能寫出思維意義深刻的好文章。 多方面觀察和感受生活,首先要盡量多參加社會活動,在生活中觀察身邊的各種人、事物和景物,把它們的面貌和特征裝進大腦這個“倉庫”。這樣,等到我們動筆寫文章的時候,這些裝進“倉庫”里的材料,就會自動出現(xiàn)在我們的思考過程之中。其次要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注意多聽多看。因為不管是誰,活動范圍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活動都能參與。所以,我們就要多聽多看,從別人的嘴里以及他們的活動里獲得生活材料。這樣做,有時甚至比親身參與的獲取量還要大。比如,我們在北京卻可以聽到廣州的事;還有,我們作為旁觀者的時候,卻可以比當事人觀察得更仔細,因為當事者迷,旁觀者清等等。再次,我們在接觸生活的時候,僅僅用眼睛和耳朵還是不夠的。還要用大腦。要對面前的事物進行深入的思考,看看它到底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形式,特征是什么,說明什么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道理,把握事物的本質,產生較為深刻厚重的思想感情。 ![]() 2.廣泛閱讀文章(這實際是積累資料,擴展你的思維) 古人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猶有神。魯迅也曾這樣說:只看一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yōu)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這都是前人的經(jīng)驗之談,是有很深刻道理的,很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廣泛閱讀為什么如此重要呢?一方面,它可以彌補我們體驗生活的不足,使我們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們博采眾長,多方面地學習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巧。 廣泛閱讀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在這方面,前人有過不少好的經(jīng)驗。比如粗讀和精讀相結合,就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粗讀,就是揀各種范文進行閱讀,讀的時候不必做詳細分析,對文章的思想意義和寫作技巧有個大致的了解即可。這是從“廣”的角度下功夫,使自己獲得多方面的營養(yǎng)。但是,只“廣”不“深”也是不行的。對那些好的文章,還需要精讀。精讀,不但要認真思考,看看人家主題是怎么表現(xiàn)的,結構是怎么安排的,語言是怎么運用的,讀后還應該把這些記在本子上。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有把這些記下來,才能時常溫習,不至忘掉。通過精讀,可以獲得好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使我們向“深”的方向發(fā)展。 ![]() 3.要多練筆 多練筆,可以加快從學習寫作知識到會用寫作知識的過程,可以說這是提高寫作水平最關鍵的一環(huán)。清代唐彪曾這樣說:“諺云'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做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 大意是說,讀十篇文章也不如做一篇文章收獲大。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練,即使題目很難,寫起來也覺得容易;不常寫,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題目很容易,寫起來也會覺得很難。 所以,我們必須要重視“讀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經(jīng)常進行認真的練習,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機關”。 練習應該帶著明確的思想感情目的來進行。初學寫作的同學,開始可先寫一段表達思想感情的話,練習所有的話都圍繞著中心來講。接下來,看看表現(xiàn)中心的幾部分安排得是否合理,學習掌握結構方面的知識。然后,再看這幾部分哪些地方需要詳寫,哪些地方需要略寫,學習寫人、記事、描寫景物方面的知識。最后,再考慮用詞造句,并進行相應的練習。這樣帶著明確的思維感情目的來練習,比單純孤立地學習敘述、描寫、結構等,收效要大得多,有利于我們較快地掌握作文的“思路”和“機關”。有了一定寫作知識的同學,在練習寫作時。,也應該始終把思想感情放在第一位來進行。 另外,練習寫文章,不要怕出丑。寫出來之后,應當讓人家看看,挑挑毛病。俗話說:當事者迷,旁觀者清。自己寫的文章,往往看不出毛病,只有讓別人看看,才能知道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才能有明確目的地進行修改。另一方面,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容易出毛病之后,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有利于自己的不斷改進和提高,使自己進步得更快。 ![]() 4.要重視修改文章 多多練筆固然是關鍵的一環(huán),但每次練習之后,還應該進行認真的修改,這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著很重要作用的。 修改可以彌補一次思維的不足。一般來說,凡是稍微復雜一點的事,考慮一次總是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疏忽和錯誤。寫文章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僅僅思考一次,疏忽和錯誤更是難以避免。只有反復思考,不斷修改,才能使文章逐步接近完善,也才能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在修改過程中不斷得到提高。 這種提高,往往比正面學習寫作知識提高得要快。這是因為,我們在修改作文的時候,總要找出文章的不足,來加以彌補和改正。一般說,人對自己存在的不足都是十分重視的。我們在這種“十分重視”的情況下來修改文章,就能比較容易地、同時也能比較牢固地掌握避免不足的方法,從而從反面增長寫作知識。 修改文章應該從三方面來進行: 首先,從表現(xiàn)主題的方面來看。主題表現(xiàn)得如何,是決定文章成敗的頭等大事。我們在修改文章的時候,應該首先看看文章的主題與材料是不是十分吻合;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各重點部分是否都很好地突出了主題。這些方面沒有問題或者修改好了,文章在大的方面就不存在什么問題了。 接下來,應該從文章的幾個重點部分來看。文章的每個重點部分,都有它相對獨立的中心,也有一個中心與材料是否吻合的問題、材料安排得是否合理的問題。除此之外,還要看各部分是不是寫得具體生動,哪些地方應該突出一點,哪些地方應該刪去,直到各方面都不存在問題為止。 最后,再從文章的段落、句子來看。段落和句子,是文章內容的基本單位,它們的好壞也直接影響著文章的質量,所以也要予以足夠重視,進行認真的修改。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看段意是否表達得具體清晰,是否有條有理;還要看各個句子銜接得如何,以及有沒有語法方面的錯誤,等等。 以上三個方面的工作都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工作才可以說基本上結束了。 ![]() 說了這些基本的東西,我們回到報道旗袍上來。我認為,寫好旗袍報道除了你扎實的文字功底外。 一是要發(fā)現(xiàn)美。旗袍是美的,穿旗袍的人更美。我們旗袍的每次活動,都有其亮點,就看你是否會抓住。 美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旗袍的穿著,飾品的點綴,表演中的動作運用等,都會有其亮點。又如,旗袍活動中的互相幫助;還如,活動中有的人出現(xiàn)差錯,不是埋怨而是安慰等等。要抓住這些亮點。我在這次旗袍復賽時,沒有重點去拍比賽活動,我抓了兩點,一點是抓拍那些優(yōu)雅的女士;二是抓拍發(fā)型和頭飾。 二是要欣賞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境,就會看到不同的美。不會欣賞美,你就寫不出美的文章來。比方說旗袍表演,是一種美的藝術形式。有些人他不懂藝術,不會欣賞美,他就說不好看,更甚者會說在臺上扭來扭去,翹個屁股露個腿的,丑死人。 三是要歌頌美。我們要寫旗袍,寫旗袍表演,更要宣傳我們宜昌的旗袍,是怎樣在鄧會長他們組織領導下,使宜昌的旗袍活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這是我們宜昌所有旗袍愛好者值得驕傲的事。對這些我們要大力去寫去歌頌。 我寫旗袍,總喜歡歌頌我們宜昌的旗袍人。我在總決賽的美篇中寫到:“女人們喜歡旗袍,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因為那份端莊,那份雅致。宜昌的女人,絲毫不輸江南女子。她們身材上的玲瓏曲線,性情上的溫婉靈動,也是那樣的清麗脫俗,鐘靈毓秀。也不缺少古典女子的靜影沉碧的風韻,典雅端莊的大家風范;更不缺少現(xiàn)代女人的敢于表達的自信,美麗妖嬈的時代風貌。不信?你看,無論是古代的和平使者王昭君,還是現(xiàn)代的京劇大家袁慧琴,聾啞藝人邰麗華,她們都是我們宜昌人。" 我在《夢入桃花源》中寫到:“你看,這些葛洲壩的大嬸老太大叔老爺們脫下常年穿著的工作服,換上一襲紅色旗袍和彩色衣裝,步履輕盈,向人們款款走來,展示她(他)們的美麗人生!” 在《發(fā)型與頭飾》中寫到:“一提起旗袍,人們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煙雨江南中的女子。其實,我們宜昌的女人,無論是在面容上、身材上、還是氣質上,都絕對不輸她們。你看,這一個個的女人身上散發(fā)出來的味道,絕對讓你陶醉和迷戀!” 在《優(yōu)雅的女人》中寫到:“宜昌女人,我贊美你們,也由衷地祝愿你們在這美好的時代里,更好地用旗袍裝扮自己,使自己更加優(yōu)雅嫵媚,在世界的舞臺上盡情綻放!” ![]() 寫好標題、開頭和結尾 文章好不好,標題、開頭和結尾很重要,標題寫的好,能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比如,我在葛洲壩元旦長跑美篇中,用的題目就是“在新時代路上迅跑”,一語雙關,既說長跑,又喻集團公司快速發(fā)展。 頭開的好,一下就把人抓住了,就想往下看。 如我在《發(fā)型與頭飾》中一開頭,我沒去寫某年某月某日,怎么樣怎么樣,而是寫到:“走進賽場,我們會看到旗袍佳麗們使出了八百般武藝,把自己打扮得天仙般美麗,從視覺上去征服評委與觀眾。 盡管心同此理,但每個人的選擇卻還是不一樣的。你看,有的華麗,盡顯高貴:有的時尚,盡展風情;有的樸素,盡露本色;有的簡約,盡致端莊……” ![]() 文章結尾,要給人回味和深思。 我在《發(fā)型與頭飾》結尾中寫到:“八十一歲的老太走在T型的舞臺上,令人感動。歲月的痕跡留給她的是滿臉的滄桑和稀疏花白的頭發(fā),但她的精神和執(zhí)著,在T型的舞臺上卻大放光彩。你看她選擇的耳環(huán)還是別有風味的,她的笑容足以表達了她的自信和美麗!比老太年輕的人們,我們應該從她身上學到什么呢?!” 我在《春光美》中結尾寫到:“她們緩緩地離開了我們的視線,卻把春天泥土的芬芳、春草的味道、春花的清香溢漫于微微的濕潤空氣中,久久地飄蕩著!” 我們宜昌的旗袍活動如火如荼,欣欣向榮,引起世界的觀注,這正是我們值得驕傲的,我祝愿宜昌的旗袍隊伍越來越大,旗袍活動的質量越來越高,為我們宜昌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今天我講的這些,不當之處,敬請批評。 謝謝大家。 ![]() ![]() ![]() ![]() ![]() |
|
來自: 君臨天下100 > 《原創(chuàng)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