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黛:《游赤壁》 赤壁千年下,驚濤枉去留。 買舟江上醉,一笑過磯頭。 【賞析】這首詩視野開闊,收放自如。筆調沉穩(wěn)老辣,語言流暢,承轉自然。意境深遠,發(fā)人深省。當年蘇東坡在赤壁留下的詞、賦皆為千古名篇,“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這首詩用短短二十個字,發(fā)出曠古爍今的感慨:赤壁千年下,驚濤枉去留。與古之大賢遙相呼應,產生了深深的共鳴。既然千古英雄都被浪淘盡,世事變遷都成了過眼云煙,那么還有什么看不開的呢?莫如:買舟江上醉,一笑過磯頭。 @寧靜致遠之家:《七絕·詠荷》 一夢三秋未覺長,醒來疑是月敲窗。故人何急搖舟去?散落清波片片霜。 @采風居士:《客愁》 日暮酣眠天盡頭,倦把殘月掛行舟。鄉(xiāng)關未近心已怯,吟詩一半是客愁。 【賞析】我們上周講了詩的含蓄和意境,重在意象的運用。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例證。他用日暮、天盡頭、殘月、行舟、鄉(xiāng)關等一系列緊密關聯(lián)的意象,營造出一幅羈旅行吟圖,表達了人們共有的鄉(xiāng)愁情感。“鄉(xiāng)關未近心已怯,吟詩一半是客愁。”把主人翁的心理活動描寫的惟妙惟肖,生動傳神。 @蘭心獨語:《七絕·晨》 東方冉冉紅霞透,月影朦朧西下遲。誰畫一簾秋色美,晨風催夢入新詩。 【賞析】蘭心的詩以清新流暢見長,所謂辭淺而義深者也。今人寫詩說到底是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對生活的感悟,誰也沒指望(也不可能)靠這個吃飯或者流傳千古的。有人在形式上翻來翻去,花樣繁多,說得總還是自己那么點事;有人在語言上費勁心力,試圖超越古人,弄得生澀艱深,晦暗難懂,一時間世人驚呼賈島王維復生,卻不知倆月之后誰還能記得他在說什么!縱觀古詩流傳至今者,無不朗朗上口,明白如話,而瑰麗且博大精深者,早已煙消云散不知所終??v如詩仙李白,蜀道難當屬其藝術巔峰之作,世人卻獨推將進酒而吟誦不已。婦孺皆知廣為傳唱者,卻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而那個舉頭望明月,如今發(fā)到群里,只怕被千萬人唾棄。我們該寫什么樣的詩?這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愚翁虎哥:《七絕·寬心》 休言鏡里容顏瘦,且喜胸中疆域寬,涉世虛懷涵萬物,神怡靜慮可心歡。 【賞析】這首詩樹立了一個貫看春花秋月,心胸豁達的老者形象。語言樸實穩(wěn)重,明白如話,娓娓道來。意境淡遠幽深,不染俗塵。讀罷猶如醍醐灌頂,亦如松下對弈,品茗論道。另人心胸為之開闊,神清氣爽。尤其是首聯(lián)“休言鏡里容顏瘦,且喜胸中疆域寬”當拱璧珍藏,以為座右之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