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 京東市值今晚被拼多多強行超越? 那些被你扔掉的,都會加倍歸還給你;那些被你看不起的,正在讓你高攀不起! 11月20日,拼多多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總營收33.72億,同比增長697%;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平臺GMV達3448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6%。 由于財報數(shù)據(jù)搶眼,拼多多股價大漲16.63%,總市值達到256.34億美元。 同日,京東股價大跌7.67%,創(chuàng)下京東上市以來的新低,離2014年19美元一股的發(fā)行價僅僅一線之隔。 目前京東的市值為278億美元,只比拼多多高出20多億美元。 一旦今晚京東的股價跌破19美元,這就意味著這家成立了20年的B2C公司將面臨標志性拐點:不但市值有可能被拼多多強行超越,離場風險的警報也已高高拉響。 京東股價暴跌的原因,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所謂天災,主要受到最近美國三大股暴跌的拖累,中概股的互聯(lián)網公司大多被殃及。 其實不光是京東,港股的騰訊和美股的阿里巴巴,同樣在忍受著股價下跌的煎熬。 但阿里和騰訊的市值本來就很龐大,非常經得起跌;而京東的市值相對并不高,跌了一陣后,腰斬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了。 所謂人禍,當然是明州劉強東事件的影響,雖然京東方面稱此事對京東的運營沒有影響,但這件事對京東品牌和誠信度帶來的傷害在短期內幾乎是無法彌補的。 其實京東今天的困境,是很多人都不愿望看到的,畢竟創(chuàng)業(yè)不易,也相信京東能夠盡快走出眼前的陰霾。 拋開以上天災和人禍不論,京東這些年最致命的錯誤可能是對標阿里的戰(zhàn)略。 對標阿里是致命失誤? 作為B2C電商的后起之秀,劉強東在做大做強京東過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他身上的那股與天斗爭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阿里斗其樂無窮的氣質也在中國電商史上留下難得的草莽之氣。 那幾年的京東,無論是自建物流,建設京東金融,都給人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2017年12月的世界互聯(lián)網大會,時人談論最多的是“東興飯局”,那時坐在馬化騰旁邊的劉強東無疑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而在市值逼近百度后,京東迫不及待地勢出了“JBAT”的概念,準備率先沖入中國互聯(lián)網公司第一梯隊,打破中國互聯(lián)網巨頭之間多年的力量格局。 而且,通過十年磨一劍打造京東物流,以及和騰訊、沃爾瑪?shù)却蠊镜暮献?,劉強東一直在努力證明京東的B2C自營比阿里更有優(yōu)勢,并且不斷放出話來,京東遲早有一天會超越阿里巴巴。 劉強東的底氣從哪里來?京東的營收比阿里和騰訊還要高? 五年內進入世界100強? 若論公司的營收,京東的確不低。 比如說,在入選全球500強的排行榜上,京東因為營收高一直排在阿里和騰訊前面,而且排名比阿里高出了200多位。 2016年,京東實現(xiàn)營收391.55億美元,阿里當年的營收為235.17億美元,騰訊為228.7億美元。 也正是在這一年,劉強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躊躇滿志地說:“京東未來5年的目標是進入100強,包括利潤也要相匹配!” 但500強也好,100強也好,其以營收為中心的算法可能是騙人的。 最根本的原因,京東是B2C模式,因此只要有交易流水都會算進營收中;而阿里作為第三方平臺,采用的是廣告、交易傭金以及技術服務費等模式,交易流水并不會計入營收。 如果阿里真的算上電商交易流水,光是這方面的營收就高達數(shù)萬億!何況在利潤方面,京東遠遠低于阿里。 所以從體量上說,京東還遠遠不是阿里的對手。 下面我們簡單分析一下京東和阿里最新的年報,就能更直觀地理解這個問題。 阿里、京東最新財報對比 2019財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的營收為851.5億元,同比增長54%,連續(xù)7個季度保持高速增長。 阿里巴巴業(yè)績的高速增長的原因,受益于技術開發(fā)、云計算、物流、數(shù)字娛樂和本地生活服務等方面的超前布局。
數(shù)據(jù)來源:中商產業(yè)研究院整理 |
|
來自: 昵稱18154423 >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