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森縣位于日本本島的最北端,與北海道隔海相望。 聽一位日本朋友介紹說:現(xiàn)在青森縣還能感受到日本原有的人情風味,于是利用連休,策劃了遍游青森之旅。 提起青森,首先想到的就是蘋果。青森縣蘋果的產(chǎn)量據(jù)日本第一,種類有50種,其中有40多種可以在市場買到。而弘前市更是青森縣有名的蘋果產(chǎn)地,也是全日本蘋果產(chǎn)量第一的城市。每年弘前市的蘋果產(chǎn)量大約16萬噸,占全日本產(chǎn)量的20%。也就是說,日本的每5個蘋果里就有一個是弘前產(chǎn)的。 一進入弘前市,隨處可見大片的蘋果林,各種各樣的蘋果令人目不暇接。有的粉嫩粉嫩的,往下滴水似的;有的大紅大紅的,像一團火球;還有的黑紅黑紅的發(fā)亮,有的青青泛黃。雖然叫不出這些蘋果的名兒,可它們一個個掛在樹上,實在是招人喜愛。看著它們,會不自覺地嘴角向上,然后整張嘴都裂開了。 穿上花襯衫,戴上花帽子,像村姑那樣去摘蘋果,實在是一種十分歡樂的體驗。嗯嗯,要專揀漂亮的摘。 不過,等等...... 這個不是蘋果,而是那個世界聞名的大南瓜!----草間彌生的波點,色彩鮮艷,充滿童心。近旁有一只呆萌呆萌的幽靈,另一旁則是一所胖得往外溢的白房子,和一輛同樣需要減肥才能跑得動的紅轎車。這里就是日本國內(nèi)著名的現(xiàn)代美術(shù)館之一,青森縣十和田市現(xiàn)代美術(shù)館了。 與一般的美術(shù)館不同,這家美術(shù)館不僅僅在室內(nèi),在屋頂、樓梯、地面、甚至館前的路邊也都展示著各種作品。藝術(shù)的醇香,從館內(nèi)溢出飄向四周的大小空間。想要飛騰的 '大花馬',哈哈,咖啡屋的墻壁上,還站著那位風靡世界的小女孩。 看了奈良美智的小女孩兒,當然也要去青森縣立美術(shù)館,和他的《森林之子》一起聽風吹聞鳥鳴,再去勸勸他的8.5m高的《青森犬》不要那么憂郁----現(xiàn)代社會,不僅人憂郁,連狗也會憂郁。當然了,棟方志功的極具特色的木版畫,也是一定要看的。奈良美智和棟方志功都是青森縣出身的舉世聞名的藝術(shù)家。 既然來到青森縣立美術(shù)館,那么離這兒不遠的三內(nèi)丸山遺址也就不容錯過了。據(jù)考察,這里是5500~4000年前繩文時期的村落遺址,也是日本目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模最大的繩文村落遺址。那時的人們就已經(jīng)知道將木頭燒焦用以防腐了。 青森不僅有馳名海外的大畫家、雕刻家,就連普通農(nóng)民也都堪稱是藝術(shù)家??纯刺锷狃^村的稻田藝術(shù),你會贊嘆青森人的勤勞與智慧。這是把不同顏色的稻谷按圖案種好,待稻苗成長后便呈現(xiàn)出預(yù)計的畫面。在田舍館村有兩個藝術(shù)稻田會場,每年都會種植出不同的藝術(shù)畫面。今年,第一會場種植了11個品種7種顏色的稻谷,制作出羅馬假日的畫面。第二會場種植了9個品種7種顏色的稻谷,制作出手冢治蟲的漫畫人物。 稻田藝術(shù)《羅馬假日》。撮影:茅島秀夫、2018年8月 稻田藝術(shù)《羅馬假日》。撮影:茅島秀夫、2018年8月 稻田藝術(shù)《手冢治蟲誕辰90周年紀念》。撮影:茅島秀夫、2018年8月 稻田藝術(shù)《手冢治蟲誕辰90周年紀念》。撮影:茅島秀夫、2018年8月 遺憾的是早上驅(qū)車到達這兒的時間太早了,展望臺還沒有開門,又沒有時間多等,站在地面看第一會場,幾乎看不出個所以然。不過,第二會場的稻田藝術(shù)大致能看出個眉目。 真有點兒意外呢,在高齡化率超過31%的青森縣,還散發(fā)著如此現(xiàn)代的藝術(shù)氣息。 不過,青森縣最有名的還是它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睡魔祭。困倦也就是睡魔乃秋收農(nóng)忙季節(jié)的大敵,人們將燈籠放到水上,讓它漂流遠走,寓意將睡魔驅(qū)趕流走。這就是睡魔祭的起源(有關(guān)睡魔祭還有很多其他傳說)。 現(xiàn)在每年的8月2日~7日,在青森市都會舉行盛大的睡魔祭,它已成為日本東北三大祭之一,據(jù)統(tǒng)計今年來參加活動的人數(shù)達280萬人。最初順水漂流的小燈籠,現(xiàn)在已進化成了最大寬9米,長7米,高5米的龐然大物。它一般是用紙和竹或金屬絲做材料,先由職人設(shè)計好造型,然后開始搭骨架,裝電燈,粘貼白紙,再在白紙上勾畫出人物和景色。制作一個燈籠山車,一般要花費兩個多月的時間。燈籠山車大多以中日兩國歷史上的英雄豪杰為主角,立體造型,色彩鮮明,動感十足,極具沖擊力。 在青森睡魔博物館里,不僅可以看到巨大的獲獎睡魔燈籠山車、各種睡魔面具,還可以參加制作睡魔、學(xué)打太鼓、在音樂的伴奏下跟著演員一起舞蹈,等等各種體驗。 據(jù)館內(nèi)的講解員介紹:在睡魔祭的幾天里,每晚暮色降臨之際,精壯大漢們便推擁著20多輛炫麗豪華的睡魔山車,游走于青森市街道;身穿艷麗的和式浴衣的跳人(HANETO),則隨著木笛太鼓的伴奏,邊跳邊舞向前行進。觀眾也可以花上3000日元,扮上一身被稱作'跳人'(HANETO)的行頭,加入游行隊伍中,和眾人一起蹦跳舞蹈,一起放聲大喊:Rassera!Rassera! 當要離開博物館時,不由得想:明年8月我要再來青森參加睡魔祭! 除了睡魔祭,恐山也是青森縣具有傳統(tǒng)且風情獨特的地方。從青森市或八戸市到恐山,開車大概要兩個多小時。 人們一般說的恐山,其實指的是恐山菩提寺,位于青森縣東北端的下北半島,與高野山,比睿山并稱日本三大靈場。傳說一千兩百多年前,慈覺大師在中國修行時,曾于夢中得到引導(dǎo),最后選中恐山建造了恐山菩提寺。自古以來,全日本各地的信者從未間斷過來此祭拜。 這里最著名的是女巫,也就是處于靈界和人間之間,專事請神招魂說話的巫女。在明治和大正時期更是盛傳:到了恐山就能與已故的親人相見。每年7月和10月的祭典日,人們會到這里祭拜已故的親人,然后請女巫幫助與已故的親人對話。聽說近年來,請女巫傳遞最多的話是:問爺爺密碼是什么。 在進入恐山的路上,首先遇到的是三途川。這里硫磺氣味沖鼻,河底的大小石頭都泛著陰冷的淡黃色。不過,河水卻十分清澈透明。傳說這里是現(xiàn)世與靈界的分界線,川上架起的紅色木拱橋,被稱作太鼓橋;如若生前是大惡人,那么眼里看到的太鼓橋就是一座刀山,無法通過。----現(xiàn)在,無論你看它是橋還是刀山,都不許通過了。 過了三途川往里行幾百米就進入靈界,再往前行就到了恐山菩提寺的山門前。買一張500日元的入山券便可進入恐山。 當要進山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立在山門前的地藏菩薩,而立在菩薩周圍的彩色小風車更是奪人眼球。小風車骨碌骨碌地轉(zhuǎn)啊轉(zhuǎn),給人一種難言的詭秘感。忐忑地走入山門,經(jīng)過一條筆直的石路就來到了地獄山。 這里到處堆積著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都是灰白色的,形態(tài)奇異,各處還在不停地往外冒煙。在這里有重罪地獄、賭博地獄、無間地獄等136種地獄。在無間地獄,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把手伸向洞口,還沒靠近,就被噴出來的熱氣灼得立馬縮了回來。這里沒有綠色的植物,也沒有飛翔的小鳥,真是一座令人恐懼的山! 在地獄山的西南有一池湖水,宇曾利山湖。藍綠色的湖水,白色的沙灘,空靈靜謐,那就是傳說中的極樂世界吧。 在地獄山下面有幾間木制的房子,在那里可以免費泡溫泉,溫暖一下受了驚嚇的身軀。 青森不光有恐山那樣令人異樣的景觀,它的地理位置使它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在青森,東部可以看到太平洋的日出,西部可以看到日本海的日落。遺憾的是,安排看日出日落的日子,剛好遇到陰雨和臺風。結(jié)果,看到的是驚濤拍打千疊敷海灘,洶涌的大海咆哮著吞沒了黃金崎上的不老不死溫泉,日出日落的模樣自然是沒有了。 不過,在臺風來臨之前,還是趕到了八戶港,雖然沒能趕上有名的早市,但看到了一大群海鷗在這里,它們一會兒落到漁船上,一會兒落到市場里,偶爾會發(fā)現(xiàn)被它們吃剩的魚躺在地上。海歐們唱著舞著好不歡快,這里簡直就像是們的天堂。 在漁港的附近有一座小神社,蕪島神社,建在海邊高高的巖石上。神社下面的海灘上,飄著很多海帶。那些海帶又寬又長,看上去很美味。只是沒有帶袋子,不然有可能會撿一大堆帶回家...... 文/照片 佳人 日本大學(xué)中文教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