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是人類存在的一種形式,人類在空間里活動,在時間中老去。人類對時空的言說和感悟,從來就沒有停止和窮盡過。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中國古典詩詞有大量關(guān)于鴻雁傳書的書寫,這正是古人對空間的一種言說形式。受限于落后的交通和通信方式,古人的云山滄海、紫塞蒼梧、碣石瀟湘、長亭短亭,構(gòu)成了他們生活中難以超越的空間阻隔。 空間的阻隔,使人類產(chǎn)生通信的需求。在科技生產(chǎn)力低下的古代,只能依靠車馬甚至人力來實現(xiàn)通信。古代的郵政機構(gòu)叫郵驛,《漢語大詞典》說:“郵驛:驛站,傳舍。傳送文書,步遞曰郵,馬遞曰置,曰驛?!编]驛主要是官郵,供朝廷、官府以及帝王和達官貴人使用,我們熟知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就是帝王家的快遞。明朝永樂年間,寧波商人創(chuàng)辦民信局,此后私郵才發(fā)展起來。在此之前,公家文書,由郵驛負(fù)責(zé)傳送。私人信件,多拜托商旅、同鄉(xiāng)捎帶。這種捎帶的信件,一來沒有時間保障,不知多久才能送達。二來容易丟失,有時候甚至被捎信的人故意扔掉。如“誤付洪喬”(付諸洪喬)的故事,說東晉的殷羨(字洪喬)任豫章太守,離任時許多人托他帶信,多達百余函。待行至石頭渚,他將這些信函悉數(shù)扔進水中?!妒勒f新語·任誕》與《晉書》都記載了這個故事。 在一些漢代詩歌中,可以看到古人通信的方式。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古詩十九首》之《孟冬寒氣至》寫道:“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span>《客從遠方來》:“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相去萬余里”,是古人對空間距離的直觀感受和表達,這是一個無法準(zhǔn)確估量的距離,簡短五個字,象征著一個難以逾越的空間,蘊涵著日日夜夜的思念。 以上詩歌所書寫的通信方式,都是依靠“客”來傳書,客在這里當(dāng)指異鄉(xiāng)人,比如替人傳信的商旅之人等。無論對于游子還是家中的思婦,這樣的傳信機會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多數(shù)時候,遠行他鄉(xiāng)的游子都是一去無音訊,所以這些詩歌無不表現(xiàn)了思婦所經(jīng)歷的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期盼以及她們所經(jīng)受的相思無望的煎熬。 文徵明《與子吁(周復(fù)?。?/span> 文徵明說,聽說周復(fù)俊近日將要離開,無法前往送行,贈予周絨布一端。有一封致王廷的尺牘,托周送達。 距離遙遠,音書難達,在苦苦的期盼中,古人生出許多超越空間障礙的幻想,鴻雁傳書就是其中的典型。 鴻雁是大雁的一種,候鳥,在蒙古、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等地繁殖,越冬在中國中部、東部、臺灣以及朝鮮等地。春天北歸,秋日南飛,年年如此。 鴻雁傳書最早見于蘇武的事跡之中?!稘h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傳》載,漢武帝時期,使者蘇武秉持漢節(jié),拒不投降匈奴,被流放到北海(今貝加爾湖一帶)牧羊。漢昭帝時期與匈奴議和,漢使向匈奴索要蘇武等人,單于撒謊說蘇武已死。漢使用常惠的計謀,騙單于說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得到一只大雁,雁足綁縛書信一封,信中說蘇武等人在荒澤之中。單于大驚,釋放蘇武等人。 鴻雁傳書的故事由此而來,加之鴻雁南來北往、從不失信的遷徙規(guī)律,人們漸漸把對音書的期盼、對遠人的思念以及由此生發(fā)的種種復(fù)雜心緒,與鴻雁聯(lián)系在一起。 南朝樂府詩歌《西洲曲》寫道:“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strong>“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的女子。唐代詩歌對鴻雁傳書的書寫最有名的當(dāng)數(shù)杜甫的《天末懷李白》:“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yīng)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strong>還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strong>杜甫對李白的深情牽念,思婦對游子的無盡思念,都無法跨越空間的阻隔,傳送給對方。杜甫寫鴻雁雖可傳書,可江湖秋水險阻,不知何時才能送達?張若虛寫空間距離太遙遠,鴻雁也無法飛到對方那里傳信。有時候,為了夸大空間的阻隔,詩人就寫大雁拒絕傳書。如宋代黃庭堅《寄黃幾復(fù)》:“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span>以上詩歌通過對鴻雁傳書的書寫,構(gòu)設(shè)和營造出十分宏闊的空間,它們的共同特征在于展示了一個難以超越的空間障礙,并借以表達一種深切而無望的思念和牽掛之情。 宋詞多相思離別題材,有大量關(guān)于鴻雁傳書的書寫。宋詞中雁字和鴻字合起來出現(xiàn)了近兩千次,屬于高頻詞。從中選取一些作品,可以觀察到宋代詞人的書寫技巧和他們所要展示的自然空間、情感世界,并體會宋詞的文學(xué)感染力。 宋代詞人對鴻雁傳書不只是進行直接簡單的書寫,他們往往運用許多小心機,為這個傳統(tǒng)的故事增添一些花樣,借以表達情感心理的豐富和復(fù)雜。 有怨雁的,抒情主人公假借怨恨鴻雁不能替自己傳書,來抒發(fā)懷人的惆悵。詞人晏殊的《清平樂》寫道: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在精美的紅色信箋上寫滿了對情人的思念,可是鴻雁高遠入云,令人無法托付,空余滿腔惆悵哀怨。 有懼雁的,抒情主人公訴說自己害怕鴻雁的到來,借以表達懷人的復(fù)雜心緒。黃機《小重山》寫道: 梧竹因依山盡頭。瀟瀟疏雨后,幾分秋。輕涼無數(shù)入西樓。憑欄久,滿眼動離愁。 飛鷺下汀洲。怕知鴻雁到,帶書否。詩鬮酒戲一齊休。人如削,身在水邊洲。 詞中寫一個歌妓思念遠方的情人,熱切期盼情人的來信,卻又害怕希望落空帶來的痛苦,以至于為伊消得人憔悴,百無聊賴,形銷骨立。 有問雁的,抒情主人公直接問詢鴻雁是否給自己帶來消息。辛棄疾《菩薩蠻》寫道: 無情最是江頭柳,長條折盡還依舊。木葉下平湖,雁來書有無。 雁無書尚可,妙語憑誰和。風(fēng)雨斷腸時,小山生桂枝。 在木葉飄零的秋季,飽受離別之苦的詞人期盼鴻雁捎來族弟辛祐之的書信,然而希望落空,詞人倍感孤獨寂寞,在風(fēng)雨交加、苦苦思念的斷腸之際,以“小山桂枝不相忘”來慰藉內(nèi)心的痛苦之情。 還有戲雁的。辛棄疾空懷報國之心,閑居日久,他的詞作花樣特別多。比如這首《王孫信·調(diào)陳萃叟》,以詼諧手法調(diào)笑相思之情,輕松幽默,詞中罕見: 有得許多淚。又閑卻、許多鴛被。枕頭兒、放處都不是。舊家時、怎生睡。 更也沒書來,那堪被、雁兒調(diào)戲。道無書、卻有書中意。排幾個、人人字。 詞人將天上人字形的雁行,比作是大雁對人有心的調(diào)戲——不替人傳書,卻又帶來遠人的相思之意。別出心裁的書寫方式,既是戲謔,同時也表達了相思之人歡喜復(fù)又失落、期盼復(fù)又落空的心理。 宋代詞人還構(gòu)設(shè)有雁無書、有書無雁、有書有雁等不同的情節(jié),從不同的角度來書寫思念的痛苦和無奈,書寫內(nèi)心的失望、怨恨和孤獨,甚至抒發(fā)南渡之后國破家亡的深切感傷。 李之儀《菩薩蠻》寫有雁無書:“雁來書不到,人靜重門悄。一陣落花風(fēng),云山千萬重?!?/span>重門,重山,靜默的人,仿佛整個世界都被期盼落空后的悲傷所凝固,唯有秋風(fēng)陣陣,凋零花瓣,更增添凄涼況味。 李清照《聲聲慢》也寫有雁無書,失去了丈夫、失去了親人、遭受國破家亡苦難的詞人,她行止不安,若有所失,故而尋尋覓覓。她孤苦寂寞,無所依靠,故而冷清慘戚。大雁依舊南來,可再無人傳書與她,她也不知可以傳書與誰,深重的家國之痛,由此表現(xiàn)得非常深刻。 蘇庠《菩薩蠻》寫有書無雁: 年時憶著花前醉,而今花落人憔悴。麥浪卷晴川,杜鵑聲可憐。 有書無雁寄,初夏槐風(fēng)細。家在落霞邊,愁逢江月圓。 初夏時節(jié),大雁尚未南飛,思鄉(xiāng)的游子形容憔悴,滿懷的思念,不知可以托付與誰。 程垓《憶秦娥》亦寫有書無雁: 情脈脈。半黃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記得,袖香熏窄。 別來人遠關(guān)山隔。見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書無雁,寄誰歸得。 抒情主人公懷念曾為自己“纖手破新橙”的多情女子,感嘆如今關(guān)山重重,天各一方。多想摘一枝梅花寄給她訴說思念,然而有書無雁,不知怎樣才能將深情送達。 周邦彥《解蹀躞》寫有雁有書,然而依然無法慰藉心中的離恨: 候館丹楓吹盡,面旋隨風(fēng)舞。夜寒霜月,飛來伴孤旅。還是獨擁秋衾,夢余酒困都醒,滿懷離苦。 甚情緒。深念凌波微步,幽房暗相遇。淚珠都作,秋宵枕前雨。此恨音驛難通,待憑征雁歸時,帶將愁去。 詞中有著千回百轉(zhuǎn)的心思和情感,頗有幾分絕望和恨意。征雁歸時,已是次年春天了,漫長的寒冬,又怎樣捱過呢?而且,即使征雁可以替人傳書,所傳遞的不是歸去相聚的佳音,而是與此刻一樣的愁緒而已。短短幾句話,竟然蘊含了好幾層意思的轉(zhuǎn)折,這樣的書寫,特別能見出周邦彥的思力安排和填詞的深厚功力。宋代詞人所構(gòu)設(shè)的關(guān)于鴻雁傳書的種種花樣,無不顯示著詞人的寫作匠心和對情感的深度體察。 其實,鴻雁傳書只不過是古人的幻想和寄托罷了,古人并不信以為真,他們只是將這個想象置入文學(xué)書寫中,變成一個可以翻出許多花樣的情節(jié)。無論怨雁、問雁、戲雁、懼雁,還是有雁無書、有書無雁、有雁有書,都難以令人得償所愿,難以消解心頭的愁緒。鴻雁傳書的情節(jié)構(gòu)設(shè)是表現(xiàn)內(nèi)心無法慰藉的痛苦。 鴻雁傳書的故事,負(fù)載著豐富的內(nèi)涵,比如季節(jié)的變換,地點的變化(天空、山野、江河、城市、高樓、閨房等),空間的擴展(從南方到北方,從天上到地下),從而構(gòu)成一個獨特的時空,里面有游子,有思婦,有每一個經(jīng)歷著生離死別的人。這個時空闊大蒼茫,而又細致生動,涵括著云山萬千,天高地迥,也涵括著一座樓,一個庭院,一方欄桿,一扇窗,甚至一片飄零的木葉。這個獨特的空間和羈旅、思鄉(xiāng)、黍離之悲、家國之痛以及最為重要的相思之情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古典詩詞的動人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