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島上 天空開闊,水草茂盛 景觀如同江南田地 崇明島發(fā)達的種植、養(yǎng)殖業(yè) 造就了具有江島特色的美食文化 千年沿襲下來的飲食文化 在民間已廣為流傳 崇明糕又大又厚,香甜軟糯,不過必須趁著尚未完全冷卻變硬的時候?qū)⑺谐尚K存放。不然,等它變得冰冷堅硬的時候,用盡全力也很難切開。 崇明圓子表皮與聞名皆知的崇明糕一樣,用糯米粉制成,具有天然的米香味,吃口糯而稍帶嚼勁,餡料包括豆沙、芝麻、紅棗、蘿卜、薺菜肉、青菜肉、純鮮肉等。 崇明印糕里那些軟糯香甜的餡兒,一口咬下去,里面餡料的甜味就會在嘴里彌漫開來。 刀魚從立春開始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作生殖回游。崇明島周圍的水域是刀魚光臨最多的地方,使島上的漁民有了捕捉刀魚得天獨厚的條件,因而刀魚成了崇明的特產(chǎn)之一。 刀魚的肉鮮美細嫩至極,魚肉能脫離細骨,清香爽口,令人百吃不厭。若將刀魚紅燒,其味也十分鮮美。 金絲瓜,是上海崇明島的特產(chǎn),當(dāng)?shù)厝艘步薪鸸稀=鸸辖z,直接撥開就是現(xiàn)成的絲,把瓜打開后直接拔絲,涼拌吃。夏天崇明人最愛吃這道清爽的美食了! 崇明甜包瓜以本土生長的皮薄肉厚、水多味淡、質(zhì)地細密、嫩而帶脆的上等青皮生瓜為原料。從腌制到成熟上市,約需三月時間。甜包瓜可以用來炒肉絲、拌白扁豆等等,是崇明人獨特的美食方式。 崇明蛋餃不同于上海其他地區(qū)的蛋餃,蛋餅直接在油鍋里攤成,然后包裹上肉餡兒。一定要保持餅皮四周的完整性,否則一會兒餡料放進去便“漏了餡了”。 崇明美食油攤,是用面糊在鑊子上攤出來的,攤熟后卷上土豆絲、金瓜絲等蔬菜,十分可口。 崇明清水蟹,味道非常鮮美。一到秋風(fēng)吹起,樹葉變黃的季節(jié),無數(shù)饕客就會追隨清水蟹的腳步來到崇明。 面拖蟹不僅是崇明特色菜,也是鮮到家的上海和江南名菜,“面拖”實際上就是“炸”的一種方法。由于螃蟹本身味道鮮美,經(jīng)過油炸與拌炒之后香味更加濃郁,蟹黃更加鮮嫩,肉質(zhì)也更細軟。 在崇明,草頭燒餅屬傳統(tǒng)的家常點心。春三四月里,草頭長得嬌嫩,千家萬戶正好用來做燒餅吃。 輕輕咬一口,又軟又糯又鮮香,粉香、青香、油香,香味四溢,叫人齒頰生津。特別是燒餅兩面已熯成了金黃,入口香脆,那味道如鍋巴又遠勝鍋巴,美不可言。 4月份在崇明,一定要嘗嘗蠶豆,4月前后,第一批蠶豆上市,綿綿軟軟,隨即融化,一點點鮮香,一點點回味,嫩到可以連殼一起吃。 清蒸的豆腐衣包子,豆腐皮完美地吸收肉了的香味和鮮味,緊緊貼著鮮肉。豆腐衣爽滑可口,和肉餡在一起回味無窮??粗鴿B出色澤金黃的湯水,一看到就食欲大增。 雞蛋和豬肉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雞蛋和豬肉紅燒,在其他地方著實少見,雞蛋本無味,五花豬肉油膩厚重,兩者相結(jié)合,恰到好處地提味去油。 綠皮餛飩應(yīng)季而做,冬天用薺菜、菠菜,春天用馬蘭頭、青菜,把菜榨成汁和在面粉里,軋成皮子。綠皮餛飩看起來透著清新,吃著爽口。 話說舊時候,漁民生活苦,打的大魚都賣掉換錢,剩下的小魚才舍得自己吃。漁民將各種雜魚放在一起,再加些小蝦、螺螄、小蟹、油豆腐紅燒,味道鮮美。流傳到現(xiàn)在,就變成了一道崇明的特色美食。 崇明老白酒,是以糯米為原料,經(jīng)淋飯后拌藥加水精心釀造而成,加上該酒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 崇明老白酒風(fēng)味獨特,有別于一般的白酒與黃酒。該酒上口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適中,有回味,是深受歡迎的低度酒,其中尤以“菜花黃”和“十月白”兩個品種為最佳。 每到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崇明的阿姨媽媽們就會開始張羅著做腌篤鮮了!它是最焐心的一碗湯,吃飽,喝足,明媚的春天便跟著來了。 這道看似尋常的菜,其主料一定要是崇明綠茄子!崇明綠茄子肉質(zhì)更嫩,更容易吸收湯汁的味道,很好吃! 鳳尾魚味道鮮美,且營養(yǎng)豐富,是常用的宴客佳肴,佐酒小菜,配上崇明老白酒,更是鮮香可口。 崇明人對吃甜蘆粟的愛,看看那遍野和屋前院后種植的數(shù)量就知道了。但是甜蘆粟雖然甜脆,但一不小心就會割破手劃破嘴,吃的時候要注意哦! 農(nóng)家稱其為“洋扁豆”,白皮白肉,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是長江三角洲出名的藤菜。夏秋之際,崇明人常拿它炒醬瓜、炒豆干。曬干的白扁豆處理后還可當(dāng)零食吃。崇明的白扁豆與白山羊、白米蝦、老白酒統(tǒng)稱為“崇明四白”。 崇明芋艿酥糯且香,本地稱之為“香酥芋”,是崇明傳統(tǒng)特產(chǎn)之一。帶皮蒸著吃煮著吃,或者剝皮炒菜吃都很好。 崇明人所說的肉包子,是指豆制品和豬肉的結(jié)合體,是家常餐桌上常見的美食。而這種用來制作肉包子的超大油豆腐,能在崇明的作坊里可以見到。崇明人對肉包子的烹飪多用紅燒,加上青蔥浸出香味。 翠綠的絲瓜和毛豆,搭配鮮亮的小白蝦,崇明家常桌上最常見的美食之一。崇明菜以咸香口味著稱,絲瓜毛豆小白蝦卻是偏清淡的一道。 崇明家戶雞,也叫白斬雞,是許多市民喜歡的崇明美味之一。崇明家戶雞的原材料,都必須要求是鄉(xiāng)下散養(yǎng)的土雞,不能太老。經(jīng)過反復(fù)地清煮和冷沖,肉質(zhì)才不會變老,蘸著調(diào)制過的醬油,滋味堪比任何一道美味。 糟燒螃蜞,崇明地地道道的土菜。用酒糟作料,去掉腥味,咸香或者紅燒皆可,咬在嘴里,光聽著嘎嘣嘎嘣的聲音就覺得特別有滋味。 崇明白山羊,是在崇明島特定水土條件下孕育而成的特產(chǎn)。經(jīng)國家批準(zhǔn),被命名為“長江三角洲白山羊”,系全國重點保護和發(fā)展的家畜品種。 不論是紅燒,還是白水煮后干切或伴以山藥,芋艿煮湯,均鮮美無比。每年冬天,赴崇明島品嘗羊肉的食客是絡(luò)繹不絕! 草頭鹽齏為崇明千家萬戶常備不斷。四五月間,田里的草頭將老未老之際,把它一把一把地剪下來,洗凈后吹干水分,再將它放入壇內(nèi)。加入鹽,再用粗木棒將它搗實??谏嫌玫静莺蜖€泥封嚴(yán),然后將壇倒扣在地上,再用泥土將壇口封住。 待過了兩個月打開,這時原本碧綠的草頭已變成金黃色,發(fā)出一種沁人心脾、略帶酸味的芳香。拿一小撮放在口內(nèi)咀嚼,頓覺滿嘴生津。如果加上油和糖,放在燒飯煮菜的鑊上蒸后再吃,更是讓人回味無窮。 醬瓜肉絲 北京有京醬肉絲,上海有醬瓜肉絲。醬瓜肉絲和草頭鹽齏一樣,都是崇明農(nóng)家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冷盤。醬瓜鮮脆可口,肉絲與醬瓜炒在一起,肉絲上也滲入了醬瓜的鮮甜。 海螄螺 這是可以勾起許多崇明人回憶的一道菜。崇明人不叫海螄螺,直接叫海螄。崇明人大多是直接用清鹽煮,講究一點的,放些茴香、桂皮、蔥花,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家常海鮮。 那么多的崇明美食 你都吃過么? 編輯:MC、史笑雨 視覺:陳琛 來源:今日魔都 |
|
來自: cxag > 《美食地圖遊記采風(fē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