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公國是歐洲國家,首都在布拉格。捷克和摩拉維亞地區(qū)的居民主要是捷克人,屬于歐羅巴人種阿爾卑斯類型,為西斯拉夫人的一支。5~6世紀,斯拉夫人西遷至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qū)。其聚居地處于易北(拉巴)河上游及其支流弗爾塔瓦河流域以及多瑙河支流摩拉瓦河流域。這是中歐農礦產豐饒的地區(qū)之一。據編年史記載,早在7世紀前期,這里的西斯拉夫人在與阿瓦爾人(即中國史籍上的柔然人)斗爭中形成了最早的國家“斯拉夫(SLOVANE)部落聯(lián)盟薩摩公國”。它可能還不成其為國家,只是以薩摩為首的部落聯(lián)盟,只存在35年(623—658年)。薩摩卒,公國即行瓦解。另一種說法薩摩公國為歷史上第一個斯拉夫王國。
7世紀中葉至9世紀初,捷克人處于原始公社制解體和國家產生的階段。摩拉維亞南部和斯洛伐克西部地區(qū)的考古發(fā)掘證明,8
世紀時西斯拉夫人的階級分化和階級對立異常明顯。顯貴家族的墳墓相當奢華,平民墳墓非常簡陋。這個時期處于國家形成的前夕。830年在多瑙河中游和易北河上游建立了最早的封建國家-大摩拉維亞公國(VELKA
MORAⅥA,830-906)。關于波希米亞王國的早期歷史記載不多,在其勢力尚未茁壯之前,時而臣服于西邊的查理曼帝國或東邊的大摩拉維亞國。在宗教方面亦是如此,845年即有14名捷克貴族前往瑞根斯堡晉見路易二世接受天主教。傳教士西里爾和美多德兄弟前來傳教時,東正教也獲不少人信奉。906年,大摩拉維亞公國滅亡。895年在普舍美斯王朝領導下,以布拉格為中心建立國家,故又稱布拉格公國。此后封建關系不斷發(fā)展。996年,波列斯拉夫二世(Boleslav
II,972-~999)統(tǒng)一捷克各部落。十一世紀中期,捷克公國的疆域從波希米亞擴大到摩拉維亞,封建制度得到迅速發(fā)展。11到12世紀期間,波希米亞成為神圣羅馬帝國和波蘭王國爭奪的地區(qū),波蘭國王還一度兼任波希米亞國王。12世紀后半葉,公國改稱波希米亞王國(波希米亞是拉丁語、日耳曼語對捷克的稱呼)。1867年后處于奧匈帝國統(tǒng)治之下。
普舍美斯王朝(863-1306)
Borivoj
I(約870-888/889)
Spytihnev I(894/895-915),Borivoj I
之子。建立布拉格公國。
弗拉季斯拉夫一世 (915-921),Borivoj I 之子
圣瓦茨拉夫(921-935),又譯文塞斯勞斯,弗拉季斯拉夫一世之子,因生前致力于傳播天主教教義,死后被封圣,至今仍為捷克人的民族保護神。929年也被視為捷克的建國年代。
(嚴厲的)波列斯拉夫一世(935-972),弗拉季斯拉夫一世之弟,950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奧托一世擊敗波希米亞王國,納其為帝國附庸。
(虔誠的)波列斯拉夫二世 (972-999),波列斯拉夫一世之子,996年,統(tǒng)一捷克各部落
波列斯拉夫三世(999-1002),波列斯拉夫二世之子
Vladivoj (1002-1003)
波列斯拉夫三世(1003)
Jaromir (1003)。波列斯拉夫三世之弟
波列斯拉夫三世(1003)
Jaromir(1004-1012)
Oldrich (1012-1033),Jaromir之弟
Jaromir (1033-1034)
Oldrich (1034)
布拉迪斯拉夫一世 (1035-1055),Oldrich之子
Spytihnev II
(1055-1061),布拉迪斯拉夫一世之子
弗拉季斯拉夫二世(1061-1092;1085起為國王),Spytihnev II之弟。1085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授予捷克王公弗拉季斯拉夫二世以波希米亞國王稱號,從此捷克公國臣服于神圣羅馬帝國。
康拉德一世(1092),弗拉季斯拉夫二世之弟
布拉迪斯拉夫二世(1092-1100),弗拉季斯拉夫二世之子,康拉德一世之侄
Borivoj
II(1101-1107),布拉迪斯拉夫二世之弟
Svatopluk (1107-1109)
弗拉迪斯拉夫一世 (1109-1117),Borivoj II
之弟 Borivoj II (1117-1120)
弗拉迪斯拉夫一世 (1120-1125)
索別斯拉夫一世Sobeslav
I(1125-1140),弗拉迪斯拉夫一世之弟
弗拉迪斯拉夫二世(1140-1172;1158起為國王,生1110-卒1174.1.18),波希米亞公爵(1140-1158)和波希米亞國王(1158-1172),波希米亞公爵弗拉迪斯拉夫一世之子,前任公爵索別斯拉夫一世的侄兒。1159年,波希米亞因為參加皇帝巴巴羅薩率領的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而成為神圣羅馬帝國的選帝侯之一。
Bedrich (1172-1173),弗拉迪斯拉夫二世 之子
Sobeslav II
(1173-1178),Sobeslaus
I之子 Bedrich (1178-1189)
康拉德二世 (1189-1191),康拉德一世的后代
瓦茨拉夫 (1191-1192),Sobeslav II 之弟
普舍美斯·奧托卡一世(1192-1193),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之子
Jindrich Bretislav (1193-1197)
Vladislav
Jindrich(1197),普舍美斯·奧托卡一世之弟
普舍美斯·奧托卡一世 (1197-1230;1198起為國王)
瓦茨拉夫一世(獨眼)(1230-1253,生1205-卒1253.9.23),1241年阻止蒙古人侵入波希米亞,但無法保衛(wèi)摩拉維亞。他一心想得到奧地利。1246年奧地利的公爵腓特烈二世死后,他使兒子弗拉迪斯拉斯與腓特烈二世的侄女聯(lián)姻。但是不久其子夭折,奧地利又脫而去。瓦茨拉夫在1248~1249年平定波希米亞的叛亂。1251年終于使其子奧托卡二世成為奧地利公爵。在他統(tǒng)治下,波希米亞繁榮昌盛,文學和藝術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普舍美斯·奧托卡二世(1253-1278),奧地利公爵,瓦茨拉夫一世之子,他在即位后實行一系列加強王權和軍隊的改革,統(tǒng)一度量衡并接納德國人向波希米亞移民。在其統(tǒng)治下,國家邊境擴張至亞得里亞海北岸,囊括了奧地利(1251年起)、施蒂里亞(1261年起)、克恩滕(1269年起)和卡林西亞,暫時還包括匈牙利。這些領地大多數兼并自覆滅的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地產。波希米亞成為中歐最強盛的國家之一,同時又是神圣羅馬帝國最強大的諸侯(也是七大選帝侯中唯一的大諸侯)。他參加了條頓騎士團對波羅的海地區(qū)立陶宛人和普魯士人的遠征,1255年建立的克拉洛維茨(源于捷克語國王一詞,即今日的加里寧格勒)是為紀念他而命名的。在大空位時代即將結束之時,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參加了神圣羅馬帝國皇位的競爭。其他競爭者包括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十世、法國國王腓力三世和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伯爵(即后來的國王魯道夫一世)。由于教皇額我略十世及居心叵測的德意志諸侯的支持(他們都希望看到一個軟弱的皇帝,又不希望德意志與外國合并),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當選為德意志國王,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遭到失敗。在魯道夫一世當選后,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拒絕做封建采邑宣誓,導致前者在1274年11月于紐倫堡召開的帝國會議上對他提出控告。在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3次拒絕出席重新分配采邑的帝國會議(這些會議可能會剝奪他的大多數地產)后,魯道夫一世決定開戰(zhàn)。德意志諸侯不愿看到一個非德國人成為皇帝又懼怕波希米亞勢力的強大,而教皇由于自己的目的也宣布支持魯道夫一世。反對國王集權的波希米亞封建領主們趁火打劫。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四面受敵;這時奧格斯堡帝國議會又將他廢黜。在1275年的戰(zhàn)爭中失利后,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不得不放棄對奧地利、施蒂里亞和卡林西亞的統(tǒng)治權(1276年)。1278年8月26日,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在摩拉維亞與魯道夫一世發(fā)生決戰(zhàn)(杜恩克魯特戰(zhàn)役),后者的軍隊中包括德國諸侯及匈牙利國王拉斯洛四世的士兵。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在戰(zhàn)斗中陣亡。他的領地除捷克本土外幾乎全部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中。
瓦茨拉夫二世(1278-1305,生1271.9.27-卒1305.6.21),又譯為文策爾二世,普舍美斯·奧托卡二世之子。在普舍美斯·奧托卡二世于杜恩克魯特戰(zhàn)役中陣亡后,7歲的瓦茨拉夫二世繼承了波希米亞王位,由表兄勃蘭登堡藩侯奧托四世攝政。直至1283年。由于他父親的失敗,普舍美斯王朝的絕大部分領地(包括奧地利、施蒂里亞、卡林西亞和克恩滕)都被哈布斯堡王朝和其他德意志諸侯瓜分。親政后,發(fā)現國家實際由母親的情夫野心家札維什統(tǒng)治。他在1289年逮捕札維什,翌年將其處決。瓦茨拉夫二世在衰落的波希米亞鞏固了王權。1300年,他進行貨幣改革,建立全國唯一的鑄幣廠。為支持其子與安茹的查理(即后來的匈牙利國王查理一世)爭奪匈牙利王位,瓦茨拉夫二世于1301年對法國發(fā)動匈牙利王位繼承戰(zhàn)爭。1303年,在兼并上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以后,他當選為混亂的波蘭王國的國王。妻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1273-1291)之女波娜(1271-1297)。
瓦茨拉夫三世(1305-1306),又譯為文策爾三世,在奧洛莫烏茨市被刺殺后,普舍美斯王朝中均無任何繼承者,因此普舍美斯王朝滅亡。因此波希米亞空王位由盧森堡王朝來登上執(zhí)政。
附錄:大摩拉維亞公國
大摩拉維亞公國,9~10世紀時西斯拉夫人建立的早期封建國家,以摩拉維亞(在今捷克境內)為中心地區(qū)。
1、莫伊米爾Mojmír
I(c.830–846),830年,摩拉維亞首領莫伊米爾建立大摩拉維亞公國,后該公國兼并波希米亞。為與東法蘭克王國對抗。
2、羅斯提斯拉夫Rastislav(846–870),莫伊米爾的外甥。863年,君主羅斯提斯拉夫邀請東羅馬帝國派出傳教士西里爾和美多德兄弟前來傳授東方教義。西里爾遂以希臘字母為范本創(chuàng)造出西里爾字母(格拉果兒字母),作為斯拉夫語的書寫體系。
3、Slavomír (871) (interim)
4、斯瓦托波勒克Svatopluk
I(871–894),羅斯提斯拉夫之子。
5、Mojmír
II(894–906?),斯瓦托波勒克之子。895年,波希米亞獨立,形成捷克公國,906年,大摩拉維亞公國被馬札爾人所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