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高宗趙構—秦檜(影視版)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定,武將殤!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九月初一,在朝堂樞密使張俊傳召下,岳家軍副都統(tǒng)張憲離開鄂州,至鎮(zhèn)江樞密院行府匯報軍務。 九月初七,岳家軍都統(tǒng)制王貴與副統(tǒng)制王俊,聯(lián)名狀告張憲,稱其想私自調動兵馬,替岳飛重奪兵權,并助岳飛擁兵自立。 都統(tǒng)制王貴本乃岳家軍舊人,可算是岳家軍打出名號的班底之一,與岳飛眾人平日里以兄弟相稱,感情原本極為深厚。 可惜岳飛軍中行事,于公于私分得太清;而為人處世,于情于理又拎不清楚。 王貴曾經(jīng)因執(zhí)行岳飛軍令時有所偏導致作戰(zhàn)失利。岳飛依軍法要殺掉王貴,在岳家軍眾將苦苦哀求之下,以當眾杖責一百軍棍饒過了王貴性命。 越是曾經(jīng)關系深厚的好友,翻臉后越是彼此厭惡,甚至比原本的仇人更加令人痛恨,而且越發(fā)覺得對方無比丑陋。 因為人惟有如此,才能找到心底深處的一絲安寧,以及對好友背棄自己的一絲釋然。 王貴遭此一事,嘴上雖然不說,心底卻對岳飛齒冷到了極點:原來自己依托信任的岳大哥,為了軍令不通,為了戰(zhàn)功不顯,為了所謂軍紀,也是可以犧牲掉自己的。 張俊得知此事后,對王貴威逼利誘,要王貴狀告岳飛。王貴本不從,張俊許與其岳家軍都統(tǒng)制之職。王貴考慮再三,想起當年自己杖責下血泊里苦苦哀求時岳飛冷峻的面容,終于答應張俊,一同對付岳飛。 在這件事上,我一直覺得岳飛處理得極為不智。 軍令如山,違抗軍令者,自然要軍法從事。 但違抗軍令的如果是自家兄弟,是自己人,這就應當慎重行事。 你若考慮到往日情義,想放他一馬,尋個由頭,輕輕責罰即可。能做領兵之人,自然不笨,感恩于你的情義,必將為你赴湯蹈火。你若是想樹立軍威,嚴明軍紀,犯的既然是死罪,就應該當場殺之,以儆效尤,震懾眾人。 你在眾人哀求之下不殺他又狠狠地懲罰了他。他心底深處,感謝的是眾人,怨恨的是你。 你的不殺,在他心里,不過是礙于眾人的面子和感受,怕讓眾人覺得你冷血而已。你的不殺,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為自己留下了一個知根知底的禍患。 “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边@句話對于做些小事的普通人來說,是合適的。 可行大事者,就不應自我矛盾,不可前瞻顧后,做人做事,就應當做絕。 這件事,岳飛要么應當對軍法置之不理,讓王貴覺得岳飛可以為了他不顧軍法,以全兄弟之情。要么就應當對兄弟絕情絕義,讓眾人覺得岳飛可以為了軍法不顧兄弟之義,讓眾人不敢重蹈覆轍,萬事警惕。 行大事者,當不拘小節(jié),方得此中真意。 九月初八,在王貴和王俊狀告張憲的第二日。樞密使張俊在樞密院行府下令,為調查此事,將張憲收監(jiān)審訊。 張憲收監(jiān)后,張俊親自審問,將張憲拷打得體無完膚,但張憲拒不認罪。張俊無奈,只得趁張憲昏迷時,叫人拿起張憲的拇指在審訊狀上畫押認罪。 九月二十,張俊將張憲械送至臨安大理寺獄,并上奏高宗,言張憲已供認“解救岳飛,策劃讓岳飛重掌兵權后謀反?!?/p> 高宗聽后,雷霆大怒。 萬俟卨聯(lián)合朝中主和派大臣聯(lián)名上奏,聲言既然事關岳飛,就應讓岳飛父子入大理寺與張憲對質。 十月十三,高宗于朝堂下旨,逮岳飛父子入大理寺接受審訊。 同日,高宗命御史中丞何鑄和大理寺卿周三畏共同審問岳飛父子。 何鑄之所以能當這御史中丞,皆因當年我在高宗面前極力推薦,平日里對我極為尊。但凡碰到大事,他都會到我府中討教。 接到審訊差使的第二日,何鑄便到我府中請教此事該如何處置。 其實,一直到此時此刻,我還是未能完全摸準高宗對于岳飛的最終態(tài)度。 有鑒于此,思慮片刻后,我對何鑄道:“皇上對于岳飛一事還是有些將信將疑,且岳飛屢立戰(zhàn)功,功勛卓著,或許皇上對于他還會留些保全的心思。你此次審訊,不要動刑,仔細查閱相關案卷,若岳飛確實是冤枉的,你從實稟報即可?!?/p> 何鑄聽后,狐疑道:“相爺,若是如此行事,皇上會不會怪罪于我?” 我撫著胡須道:“你與岳飛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只要秉公辦理,皇上定不會怪罪于你。若是皇上真的想處置岳飛,最多會換人審訊而已。你且記住,不論你審訊結果如何,上奏皇上后一定不可改口,我可保你日后無憂?!?/p> 何鑄聽后,連聲道謝,放心而去。 十一月十三日,何鑄和周三畏審閱完岳飛謀反案的全部案卷,并于一個月內提調審問岳飛十五次。 每次提調,岳飛均稱冤枉,并袒露后背舊日其母所刺“精忠報國”四字表明心跡。 何鑄和周三畏最后認定,岳飛是受人陷害,并無謀反之心,并將審理結果上奏高宗。 過了三日,高宗再次下旨,升任萬俟卨為御史中丞,重新審理岳飛謀反一案。 曾經(jīng)有句古話,叫做“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钡搅舜藭r,高宗對于岳飛的態(tài)度其實已經(jīng)極度明了,也可算是“路人皆知了”。 萬俟卨是整個朝堂第一個向岳飛發(fā)起彈劾攻勢的言官,也是整個朝堂彈劾岳飛最為賣力的大臣,曾經(jīng)在十日之內彈劾岳飛四次,直接導致了岳飛的辭官歸隱。 在此時,面對何鑄和周三畏審理岳飛案的無罪結論,高宗讓萬俟卨再次重審,其實已經(jīng)表明了態(tài)度,那就是岳飛有罪,必須伏法。 事到臨頭,萬俟卨接到差使后反倒有些猶豫,連夜到我府中,請教該如何處置此事。 我望著天邊烏云,嘆道:“上意已如此明了,你無需有任何顧慮,讓這件事早點結束吧?!?/p> 萬俟卨在我面前畢恭畢敬道“相爺放心,微臣一定會將此事辦妥?!?/p> 萬俟卨當年在湖北任湖北刑獄時,曾受岳飛侮辱,對于岳飛可說是深惡痛嫉。上任伊始,馬上對岳飛父子嚴刑逼供,并四處網(wǎng)羅證據(jù),準備用于證實岳飛父子確有謀反之意。 岳飛平日里為人處世雖桀驁不馴,驕傲孤高,但同時也廉潔奉公,兩袖清風。 萬俟卨折騰了近一月有余,每日對岳飛嚴刑拷打,逼迫岳飛承認指使張憲虛報邊警,以動朝廷,策劃奪回兵權,擁兵自立。無奈岳飛是戰(zhàn)場上打磨出來的身子,拒不認罪。 萬俟卨一時間無法找到岳飛貪贓枉法,意圖謀反的證據(jù),案情進展不大。面對高宗步步緊逼的詢問,萬俟卨焦頭爛額,終于頂不住壓力,再次來到我府中請教。 這日,夜黑風高,夜空中連一顆星都沒有。 我盯著垂頭喪氣的萬俟卨道:“你一開始的審訊方式就錯了。謀反是大逆之罪,認了就要殺頭,就算你嚴刑逼供,又有誰會承認。更何況岳飛武藝高強,性格剛硬,你如何能從他口中得到半點證據(jù)。” 萬俟卨小心翼翼道:“皇上已多次詢問案情,沒想到岳飛這廝平日里行事極為小心,嘴巴又緊,小人時至今日還一無所獲,望秦相指點,讓小人渡過此次難關?!?/p> 我無奈的望著眼前這個自稱為小人的萬俟卨,心里道,如果岳飛真的是個貪贓枉法,意圖謀反之人,以他平日里的作派,早就死了十次了,還用得著你動手,真是愚蠢。 搖了搖頭,我正襟危坐道:“其實岳飛的供詞根本就不重要,甚至他有沒有謀反的舉動也不重要。為人臣子,除了奉公守法外,最為重要的,是對皇上的忠心。岳飛平日里沽名釣譽,大奸似忠。皇上最為恥冷的,也是他的心。” “心?”萬俟卨面帶困惑道。 “相由心生。一個人心里想什么,想久了,就會從臉上表現(xiàn)出來,或者嘴巴里說出來。當年淮西一役,皇上多次征召岳飛抗敵,岳飛借口犯病,耽擱多日,拒不赴淮西抗敵。如此行事,置皇上于何地,這不是奸臣賊子是什么。你記住,但凡是奸臣賊子,平日里與身邊之人定會說些大逆不道的話,你從這方面去查,才是正途?!蔽也[著眼睛道。 “小人明白了,多謝秦相提點?!比f俟卨恍然大悟,連連道謝。 我擺了擺手,輕聲道:“我今日身體不適,有點累了,就到這里吧。” 萬俟卨連忙起身告辭。 望著萬俟卨的背影,我突然覺得心里一陣感傷。其實,他根本就不知道我為什么一定要岳飛性命的原因,他考慮的只不過是個人的恩怨榮辱和錦繡前程。 而岳飛呢,這半生之敵,他是否會清楚我豁出一生名譽也一定要他性命的原因? 如果連他也不清楚,那我這個奸臣,是否也當?shù)锰陋毩恕?/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