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是脾的運化失司產(chǎn)生的痰濕,也是產(chǎn)生很多疾病的根源,痰生怪病,有很多疑難雜癥都與痰濕有關(guān),不咳嗽說明了痰濕不在肺,而嗓子里有痰是脾胃運化不足形成,痰濕隨著氣機上升,就會在嗓子里有痰濕,或者發(fā)生惡心嘔吐,這些都說明痰濕在脾胃的一種表現(xiàn)。 脾虛就會生痰,脾的運化不足就會聚濕成痰,氣虛也可以生痰,熱能煉液為痰,這是生痰的三個方面,痰可分為風(fēng)痰、熱痰、寒痰、濕痰等,風(fēng)盛則干,風(fēng)痰干燥,難以咳出,一般嗓子、喉嚨都發(fā)干、發(fā)癢、干咳無痰,這樣的可以用祛風(fēng)化痰的方法治療,可以用薄荷、麥冬、菊花、浙貝母、瓜蔞泡水喝,也可以用中藥材:杏仁、薄荷、瓜蔞、玄參、甘草、蜂蜜治療;熱痰粘稠、顏色發(fā)黃,往往粘在嗓子和喉嚨上很難咳出,治療用清熱化痰的方法,可以用浙貝母、百合、黃芩、麥冬、玄參等治療,也可以熬冰糖雪梨水喝,都有很好的化痰作用。 寒痰清稀易咳,一般都有惡寒的癥狀,治療方法是溫陽化氣、補氣化痰,可以喝山藥、大棗、茯苓、生姜湯,或者喝生姜、蔥白、胡椒湯,也可以用中藥材黃芪、黨參、半夏、白芥子、生姜、桂枝、厚樸治療;濕痰易咳,量也較大,經(jīng)常伴有頭沉、身重、惡心嘔吐等癥狀,治療用健脾祛濕,補氣化痰的方法,用藥有:白術(shù)、蒼術(shù)、黨參、半夏、黃芪、生薏仁、炙甘草等治療。 中醫(yī)化痰的藥材很多,關(guān)鍵是要對癥,像這種不咳嗽但嗓子里有痰的治療方法就是行氣化痰,痰濕一般都會造成咳嗽,肺為太虛、吸之即滿、呼之即虛,肺無痰不咳,化痰的方法有清熱化痰、祛濕化痰、行氣化痰、溫化痰飲和健脾化痰,根據(jù)不同的癥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只要辯證正確就可以立竿見影,就能很快將痰濕化除。 |
|
來自: hmverve > 《肺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