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解讀李白《清平調(diào)》三首
按照上一期的約定,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李白的《清平調(diào)》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所謂清平調(diào),其實是漢樂府的兩種曲調(diào),一個叫清調(diào),一個叫平調(diào)。兩者都是絲竹樂,用的樂器有笙、笛、琴、瑟、箏、琵琶等等,因為用的是樂府舊題,所以李白這三首《清平調(diào)》雖然看起來很像是七言絕句,但其實應(yīng)該算是七言樂府。這三首詩,對李白來說應(yīng)該算是命題作文,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家知道李白不是因為寫詩出名,在天寶元年應(yīng)招進入翰林院么,他自己講“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顯得理想很高。玄宗呢,對他也是非常禮遇,號稱是“御手調(diào)羹龍巾試吐”。但是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擔任的職務(wù),不是翰林學士,而是翰林供奉。這有什么區(qū)別呢?所謂翰林學士就是皇帝的秘書兼參謀,負責起草公文的。而翰林供奉,就是陪皇帝玩的,有棋供奉,畫供奉,當然也有詩供奉。李白當?shù)钠鋵嵕褪窃姽┓睿嬲穆氊?,就是陪皇帝寫詩,或者是給皇帝寫詩。所以李白進了翰林院之后,就寫一些宮中行樂詞之類的東西,算是他的本職工作。
這個工作其實挺榮耀,也挺輕松,但是不符合李白的理想。他入長安不是要“系蒼生、安社稷”么,怎么能甘心做一個天子弄臣呢。李白本來就愛喝酒,這時候心情起起落落,酒喝得更厲害一些,有點借酒消愁的意思。杜甫所說的“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說的就是這個時候的事兒。
可是平時喝不要緊,有一天工作來了。什么工作呢?就是天寶二年的一個春日,唐玄宗騎著名馬夜照白,楊貴妃座著步攆,一起到興慶宮的沉香亭賞花。賞什么花呢,牡丹花。現(xiàn)在大家都覺得牡丹是唐朝的國花,劉禹錫不是講,“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啊。但是大家要知道,劉禹錫這首《賞牡丹》已經(jīng)是唐朝中后期的作品了。那個時候,無論是長安還是洛陽,都已經(jīng)大規(guī)模地種植牡丹,形成社會風潮了。但是在唐玄宗的時代,牡丹還是屬于比較新鮮的花品。當時興慶宮的沉香亭里剛剛引入了四種牡丹,一種紅、一種紫、一種淺紅、一種通白。那皇帝和貴妃賞花,歌王李龜年手持檀板,帶著16部的樂工在旁邊伺候,隨時準備開始奏樂。
可是唐玄宗看著嬌艷欲滴的牡丹,再看著雍容華貴的妃子,忽然興致大發(fā),說了一句話,“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嫌原來的老歌不對景兒,要換新詞。那誰有這么高的水平,一下子就能寫出新詞來啊,當然是李白。李白自己不是曾經(jīng)講么,“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一萬字的文章都是一會兒就能寫完,何況是一首詩。所以,唐玄宗就立刻讓李龜年拿著宮里特制的金花紙到翰林院找李白。
問題是李白前一天喝多了,宿醉未醒。怎么辦呢?那皇帝的命令是急如星火。李龜年也不敢怠慢,趕緊把李白搖晃起來,跟他講,皇帝和貴妃此刻在沉香亭賞牡丹花,皇帝說了“賞名花,對妃子,焉能用舊樂詞”,立等著先生寫一篇新詞,請先生趕緊醒醒。那諸位,李白此刻看沒看見牡丹呢,沒看見啊,看沒看見貴妃呀,也沒看見啊,那看沒看見皇帝呀,還沒看見啊,看沒看見沉香亭啊,都沒看見呢,眼前什么都沒有,就對著一張金花紙。頭腦還暈暈乎乎的,就得提筆就寫,一揮而就。那像不像咱們寫高考命題作文時候的樣子,非常像。那咱們就看看李白怎么寫這篇命題作文吧。
先看第一首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什么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啊,看見云彩就想起你飄飄的衣裳,看見牡丹就想起你嬌艷的臉龐。你看這個句子沒主語,那你就可以把主語設(shè)想成任何人了。我看見云就想起你的衣裳,皇帝看見云就想起你的衣裳,推而廣之,任何人看見云都會想起你的衣裳,任何人看見花都會想起你的臉龐,這就是楊貴妃的美,可以征服一切人哪。那“春風拂檻露華濃”呢?所謂春風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春風,又可以指皇帝的恩寵。所以,這句話既可以理解為在春風的吹拂之下,欄桿外帶著露水的牡丹隨風搖曳盡展芳華。也可以理解為貴妃在皇帝的恩寵下綻放青春,展現(xiàn)迷人的風采。這叫人花一體,一語雙關(guān)吶。那接下來,“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群玉山和瑤臺都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女神的世界,那這樣美艷的妃子到哪里找啊?不是在群玉山就應(yīng)該是在瑤臺了吧。什么意思呢?這其實是把楊貴妃比做了神仙姐姐,說她是超凡脫俗,驚為天人哪。而且你再想,玉山也罷,瑤臺也罷,云彩也罷,月色也罷,是什么顏色的呀?白的呀,淡的呀,咱們開始不是說沉香亭的牡丹是有紅有白嘛,這里頭是把貴妃比成了淡雅的白牡丹,輕如玉,飄飄欲仙哪!
那再看第二首,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這是干嘛,這是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了,怎么比呢?“一枝紅艷露凝香”,這里不僅有顏色,還有氣味了。一只紅艷艷的牡丹花帶著露水,凝著幽香。那這只是在講話嗎?當然不是,唐朝的筆記小說里講楊貴妃是一個胖美人,胖人就怕熱啊,即使是幾個侍女輪流扇扇子,她也還是會出汗,最妙的是什么呢?這個貴妃的汗和凡人不一樣,她是紅膩而多香,用金帕擦拭,就會留下桃花一樣的紅印兒。李白大概是想起了這個香艷的傳聞吧,所以大筆一揮啊,“一枝紅艷露凝香”。你看香艷歸香艷,但是不露痕跡,耐人尋味,第二句“云雨巫山枉斷腸”。巫山云雨,這是個典故,出自戰(zhàn)國大詩人宋玉的《高唐賦》。寫楚襄王游云夢澤,夜里就夢見一個女神對他講,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
本來是說女神興云化雨的事兒,那后來呢,大家附會就用來比喻男女歡會了。那李白在這里講“云雨巫山枉斷腸”是什么意思呀?這是在說,跟楚襄王歡會的女神雖然美,但那只是在夢中。醒來之后,女神已經(jīng)化為一朵青云一陣細雨了,真是虛無縹緲,讓人腸斷哪。但是楊貴妃呢,貴妃不一樣啊,貴妃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大美女,無論朝朝暮暮永遠伴隨在君王左右,這是多幸福的事啊。那比完楚襄王還不夠,就像我們今天動不動就要夢回大唐一樣,唐朝人也有崇拜的,他特別崇拜漢朝,喜歡跟漢朝人比。你看白居易《長恨歌》第一句不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么,李白也是一樣,他要以漢比唐?!敖鑶枬h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边@是比誰呀?把楊貴妃比成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大家都知道趙飛燕可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身材纖細,號稱可以在人的手掌中跳舞。那可能有人會想了,你拿一個瘦美女去比一個胖美女,這不是在罵人嗎?還有人說了,趙飛燕出身微賤,道德品質(zhì)也不好,李白這是不是在拿趙飛燕諷刺楊貴妃呀。有沒有這種可能?。客耆珱]有。
首先,唐朝不存在體重歧視,也不特別標榜道德。而且要知道李白這是在寫應(yīng)制詩,就是給皇帝和妃子唱贊歌,哪里會有諷刺的意思啊,所以咱們不要思之過深。趙飛燕在李白的心里就是一個美女的代名詞。那既然趙飛燕已經(jīng)是絕色美女了,說楊貴妃像趙飛燕是不是就行了,當然不行。必須得說,楊貴妃比趙飛燕還漂亮。那怎么說呢,“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辟F妃如此美麗,那漢宮里誰能比得上???大概只有趙飛燕在精心裝扮之后,才能稍稍比得上我們貴妃自然的容貌吧。那你看,第一首是拿白牡丹來比楊貴妃恍若神仙妃子,第二首,拿紅牡丹來比楊貴妃超過歷代佳人!空間和時間都比完了,該收尾了。
第三首,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名花也罷,妃子也罷,主人是誰呀?當然是唐玄宗了。那再進一步講,詩人的恩主又是誰呀?也是唐玄宗。所以講完了名花,講完了妃子,最后該歸到唐玄宗這里了?!懊▋A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用的是漢武帝李夫人的典故。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唱過歌啊,“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睆拇藘A國傾城就成了美女的代稱了。
那嬌艷的牡丹和傾國傾城的妃子相互映襯,這就是豪華版的“人面桃花相映紅”啊。此情此景一定會讓君王長長久久地笑著欣賞,笑著玩味吧。那下兩句,“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贝猴L不是可以帶至君王么,你既可以理解成春風消解了人們的全部煩惱,也可以理解成名花和妃子消解了君王的全部煩惱。反正此刻,欄外花、欄內(nèi)人都在沉香亭北共同一靠著欄桿。那唐玄宗不是說賞名花對妃子嘛,到最后,李白就像在照相一樣,給了他們一個合家歡。在這個合家歡里,牡丹映襯著妃子,妃子陪伴著君王,大家共同陶醉在春光里,也陶醉在君王撒下的陽光雨露中。
你看這三首應(yīng)制詩,緊扣賞名花對妃子的主題,從先人的瑤臺寫到漢皇的宮廷,再回到現(xiàn)實的沉香亭,大大開大合,亦真亦幻,句句濃冽,字字流葩。你說它意義深嗎?不深哪,它只是給李龜年演唱的應(yīng)景歌曲,是一個命題作文。但是它風流旖旎,華麗高貴,符合我們對大唐盛世和李楊愛情的全部想象,它就像那個花光滿眼,春風滿臉的時代啊。
你看三首半醉半醒中信筆寫成的歌詞,也能讓我們知道,李太白就是李太白,白居易比不了。為什么在這要說白居易?因為現(xiàn)在寫楊貴妃的詩,大家最耳熟能詳?shù)模褪前拙右椎摹堕L恨歌》,那《長恨歌》里怎么樣寫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好不好?鋪陳得很細膩,但是對于一個妃子而言,不雅視,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有點猥褻,不是一個臣子應(yīng)該說的話。所以白居易自己也承認一篇長恨又風情,這是一首有點風情的詩,不是雅樂正聲。那反觀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也罷,“一枝紅艷露凝香”也罷,濃艷歸濃艷,但是,自有一種高貴的氣質(zhì)和一種瀟灑的風度,這才稱得上是詩仙呢。
據(jù)說呢,李龜年得了這三首詩之后,立刻就交給玄宗和貴妃了。玄宗和貴妃大喜過望,玄宗是親自拿了玉笛伴奏,李龜年執(zhí)了彈版演唱,那貴妃呢,貴妃拿了玻璃七寶盞,斟上西涼州的葡萄酒,緩緩飲下拜謝君王。這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貴妃醉酒??!從一千多年前,一直醉到了今天!
所以最后再念一遍吧: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