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天眷堂特約撰稿人 洛陽秀才 原創(chuàng)。部分圖片源自自網絡。 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 俗話說,順天易得,得壹難求。而視頻中卻有皇宋九疊篆、得壹元寶、龍鳳通寶……幾枚加起來近百萬元,竟然在一個筒子里被這位泉友獲得,這運氣也太好了吧?! 但是再仔細一想,這筒子開出來的怎么都是好錢,不由得讓我這個古錢小白都開始懷疑它的真假了! 得壹元寶、大觀折十、阜昌通寶、契刀五百,都是比較有名氣的品種。這類錢先不說錢體做得如何,單從銹上來看,比較浮,沒有層次感。因為古錢的銹是從底子開始一層層向外發(fā)的,而不是一下子就長出來。尤其是那枚契刀五百,整體已經做的很不錯了,諸位泉友要多加小心。 今年年初,有泉友在網絡爆料新出的一批綠銹假錢。 這批錢銹色及其他方面都非常相似,又屬于不同時期的不同品種,所以引起大家的警覺。與上面那批假銹相比,這種銹已經做出層次感,迷惑性比較大,看來造假者下了不少功夫。 熟悉的朋友可以看出,太平天國文字已經變形了,乾隆和雍正的字體做得還算到位,銹色整體也還不錯,如果不是對古錢銹了解的話很難看出端倪。不過若能記住這種假錢的特征,或許還是可以避免吃藥的。 為了更加直觀地分析古錢真銹與假銹的區(qū)別,我們嘗試借助顯微鏡進行觀察。 前四圖為自然生銹,最后一圖為新做的銹。通過對比可以看出,自然銹經過長期反應已經形成致密層,而新做銹由于時間短尚未形成。 近些年,泉友們對銹色漂亮錢幣愈發(fā)喜愛,有些人便開始用真錢后加銹,以求賣個好價錢。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有的薄薄藍銹下面出現(xiàn)了綠銹,有的綠疙瘩銹旁邊出現(xiàn)了大面積平整的藍繡,這種現(xiàn)象是不正常的。按常理,綠銹上面不可能長出淺淺的藍銹,疙瘩銹旁邊不能長出大面積光潔的銹色,顯然是后加上去的(一般是一種藍色有機顏料)。要測試是否為后加銹,可以用棉簽沾丙酮(一種有機溶劑,對真銹沒有傷害)擦拭。 技術日新月異,我們在享受古泉帶來的歡愉之時,還需不斷精進,方能練就火眼金睛! 本文由天眷堂特約撰稿人 洛陽秀才 原創(chuà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