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正面 漢族建筑的屋頂樣式之一,在規(guī)格上僅次于廡殿頂。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頂?shù)纳习氩?。配殿的大部分是這種頂式,如故宮中的東、西六宮的殿宇等。 歇山頂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還有四條戧脊。正脊的前后兩坡是整坡,左右兩坡是半坡。 從外部形式看,是懸山頂和廡殿頂?shù)慕Y(jié)合,形成兩坡和四面坡屋頂?shù)幕旌闲问?,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俗稱九脊頂。 歇山頂?shù)某霈F(xiàn)晚于廡殿頂,其樣式最早可見于漢闕石刻,在漢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畫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頂。現(xiàn)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臺山的唐代 到了宋、元時期,歇山頂已經(jīng)大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單檐廡殿式主殿開始改為重檐歇山式,明代時重檐歇山更廣為運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單檐廡殿,成為僅次于重檐廡殿的最高等級建筑樣式。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唐): 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唐·國保)![]() 山西芮城廣仁王廟大殿(唐): ![]() 廣仁王廟大殿正面 在山西芮城縣境內(nèi),有一座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道廟建筑廣仁王廟。它是國內(nèi)僅存的4處唐代木結(jié)構(gòu)建筑中惟一的道教場所,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碑文記載,唐元和三年修筑龍泉池,旁建祭祀的祠宇,還繪了有龍王形象的壁畫,由此可以認(rèn)定廟宇的始建年代即公元808年,但是后來破敗了。831年秋一直到第二年春,遇旱,縣吏親祀得應(yīng),隨命鄉(xiāng)人刻除舊舍建立新宇,可以認(rèn)定其重修年代為唐大和六年(832年),專家結(jié)合廣仁王廟大殿也即龍王殿的主要風(fēng)格特征,斷定該殿當(dāng)是大和六年的遺存。也就是說,現(xiàn)存的廣仁王廟比五臺山南禪寺大殿晚49年,早于佛光寺26年。 ![]() 廣仁王廟大殿側(cè)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