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和田玉的皮成了很多人的心頭好, 籽料有了皮,身價更高。 但最近有朋友問匠子, 沁料和有皮的籽料很像,怎么分??? 其實要分辨也不難! 先看看,什么是沁料。 帶沁色的料就即沁料,沁色指的是和田玉等玉在環(huán)境中長期和水、土壤或者其他物質(zhì)相接觸,自然產(chǎn)生的水或礦物質(zhì)侵蝕玉體,使玉器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多在裂隙上。 ▼和田玉黃沁料 那么沁色是怎么來的呢? 和田玉有沁色,主要是因為這三個條件: 1、玉質(zhì)不緊密 很簡單,因為玉質(zhì)不緊密,那外部的東西就容易沁入了,所以為什么羊脂白玉玉質(zhì)好價值高,而且大多是光白籽沒有沁色的原因,就是密度高質(zhì)地緊密,外面的色素根本沒辦法進入,即使出現(xiàn)過極少數(shù)有有皮色的羊脂玉,那也是少量的灑金皮。 2、和田玉邊上有有色礦 滿足了第一個條件,和田玉玉質(zhì)不緊密,如果和田玉原石邊上有有色礦,那有色礦的色素就容易沁入到和田玉中,行成沁色。 3、時間漫長 和田玉形成沁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時間短暫,那色素也沒辦法進去到和田玉。 ▼和田玉紅沁料 那沁料本質(zhì)屬于什么料? 首先我們看看沁的分類 1.按沁的形狀來分 水草沁:水草沁一般存在于裂縫的地方,從肉的表面長到肉內(nèi),沁紋很深。 ▼水草沁 絮狀沁:與水草沁很像,有專家認為水草沁是由絮狀沁發(fā)展而來,但絮狀沁的紋路比水草沁的要細小一些,淺一些。 ▼絮狀沁 釘子沁:就像釘子一樣從和田玉的表面釘入,就像是一顆釘子釘入在和田玉表面。 ▼釘子沁 2、按顏色來分 黃沁:黃沁料的顏色成因是因為后期三價鐵離子侵染或者透閃石中的二價鐵離子,在地表附近氧化形成三價鐵離子。 ▼和田玉黃沁料 紅沁:和田玉中紅玉難得,但紅沁料相對容易見到。紅沁是鐵離子沁,鐵離子分為三氧化二鐵(紅色),四氧化三鐵(黑色)。 ▼和田玉紅沁料 所以,無論是山料還是籽料,都會存在沁料。因為籽料一開始也是山料,只是后來被沖刷到河道里,有可能被沖刷到河里時就已經(jīng)有沁色。 ![]() 沁色和皮有什么區(qū)別? ![]() 而籽料中的皮,和沁色的形成原因相同,只是程度不一樣而已。皮色在表面,有多種顏色。而沁色通常只有一種顏色,通常是黃或者紅或黑,少量的可能同時有兩種顏色。 沁色會深入至玉的深部,而皮只在肉質(zhì)的表面。要注意的是皮色和沁色都有整體和局部之分,而不少和田玉的沁色外面可能會有其他顏色的皮色。 ▼帶皮沁料 ![]() 沁料帶皮籽料,哪個價值高? ![]() 如果單從玉質(zhì)判斷,因為是和田玉玉質(zhì)不緊密,才有沁,而通常玉質(zhì)緊密的和田玉價值更高,所以帶皮籽料比沁料玉質(zhì)更好。但一塊玉的價值,除了看玉質(zhì),還要看皮色,結(jié)構(gòu),雕工等等,綜合起來判斷的,不能一概而論說哪個價值高。 ▼和田玉黃沁料 和田玉帶皮籽料和沁料不一樣,朋友們要多看多觀察,不要吃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