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公元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以字行于世,作文“駐馬即成,無需起草”為世人稱道,是“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的一代良相。 隋末,煬帝暴政,天下大亂 各路反王紛紛揭竿反隋 大業(yè)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 太原留守李淵與其子李建成、李世民 以“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fù)隋室”為名 誓師起兵,率三萬大軍浩蕩南下,直趨關(guān)中 一路征戰(zhàn),“攜累勝之威” 引天下勇將謀士云集響應(yīng) 李世民率右軍到達(dá)渭北時 兵員已增至七萬余 帳下有柴紹、殷開山、段志玄等一干猛將 亦有謀臣于志寧、顏師古等文人學(xué)士 是時,顏師古向李世民舉薦了一個人 事有湊巧,不及李世民拜訪 這人便聞聲而至了 他,就是后來襄助秦王李世民 登上帝位的”玄武門之變“的策劃者 “十八學(xué)士”之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房玄齡 我把才華獻(xiàn)給你 如果沒有“反隋大業(yè)”,房玄齡就是個小小縣令,李世民卻是隋文帝的外甥。他們之間,就像金字塔的基石與尖頂,遙遙不可及。 當(dāng)時,社會精英無非三種:長江中下游的“江南華族”、黃河中下游的“山東士族”,陜西關(guān)中和甘肅隴西的“關(guān)隴軍事貴族集團”。南北朝歷經(jīng)三百年征戰(zhàn),換來了隋朝三十年一統(tǒng)。關(guān)隴集團贏得了天下的同時,也割裂出與山東江南士族力量的對立局面。
房玄齡是高明的“大夫”,用不著把脈,一眼看出了隋帝國三十年的統(tǒng)一即將在中原大地崩塌。于是,當(dāng)房玄齡來到李世民面前時,中原,天下,微微顫栗。 一個書卷韜晦,一個武功初立;一個慢條斯理,一個熱血沸騰;一個像水,一個像山。一老一少,才見面,那微妙的、對立的、又恰好融合互補的家世和氣質(zhì),便深深吸引著彼此。翹首以待,等的就是對方;傾盡半生,盼的就是此時。 閱歷豐富、年近不惑的房玄齡,從智勇少年李世民的身上,看到了關(guān)隴集團的強大優(yōu)勢和不可動搖的力量。他溫和有禮地一笑,把數(shù)十年積累的才華和活動能量,全部獻(xiàn)給了關(guān)隴李家的年齡可以做自己兒子的這個人。 天資聰穎的李世民,從房玄齡的身上,看到了山東江南龐大的“智囊團”,很快就把房玄齡視為心腹中的心腹,任命他“草擬檄文書信”的中樞職責(zé),又以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方式,把招攬士族人才的重任,一并交給了他。 從此,不是房玄齡走到了李世民面前,而是整個山東士族和江南華族,走到了關(guān)隴強權(quán)的身邊。馬上得來的天下,馬下要有人來治理,李唐王朝,終一統(tǒng)中原。 怕同僚、怕老婆、怕皇帝 初唐的天空,星光燦爛。在世人看來,這些光芒屬于杜如晦、魏徴、尉遲恭、李世勣……這些激情張揚的人,能言善辯,能征敢戰(zhàn),挺著脊梁建功立業(yè),做人成事。 然而,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這么多個性鮮明的人,最容易驕傲不服氣,碰撞成災(zāi)難性的內(nèi)斗和黨爭。 他們太需要一個沒個性、沒激情的人來做穩(wěn)壓器。 而這個人,就是房玄齡。 他謀略細(xì)密,和藹可親,豁達(dá)大度,他總是笑瞇瞇地洞明世事,又總是不吭聲地隱忍委屈。皇親李神通攻擊過他,重臣蕭瑀攻擊過他,第一寵將尉遲敬德也攻擊過他,眼看都要變成朝里的“出氣筒”了,可他還是和沒事人一樣。他簡直天生就是給李世民做宰相的。 一次,房玄齡得了重病,一個口齒輕佻的小官吏開玩笑道:“宰相小病去探訪有好處,如果病得快要死了,去探訪也就沒什么用了?!庇腥藢⑦@話傳到房玄齡那里,房玄齡對此的反應(yīng)是——見到那個隨眾來探訪自己的小官吏時,笑著調(diào)侃一句:“你都肯來看我,那我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啊……” 房玄齡對同僚溫和謙讓,回家也沒機會當(dāng)“霸王”。貞觀朝高官的八卦新聞里,房宰相以“怕老婆”而著稱,連納妾都不敢?;实劾钍烂駷閷櫝急Р黄?,將一杯“毒酒”和幾個美人送到房夫人那里,說要么收下美人要么飲下毒酒。房夫人一仰脖兒,就把“毒酒”喝了個底朝天,把皇帝嚇退了八百里遠(yuǎn)。當(dāng)然,那不是毒酒,而是李世民準(zhǔn)備的一杯醋。從此,“吃醋”就成了房夫人的品牌,老房也一躍成為唐朝的模范丈夫了。 房玄齡還出名的“怕皇帝”。急躁任性的李世民,也和大臣們一樣,經(jīng)常拿房玄齡當(dāng)“出氣筒”,越用越順手。房玄齡照例不爭辯、不頂撞,逆來順受,道歉了事。有人因此譏諷老房“沒骨氣”,尤其是他身邊還有傲骨錚錚的魏徴作對比。其實房玄齡心里明白,李世民是個多么驕傲的人啊,成天被魏徴罵來罵去不能還嘴,難免心理不平衡。那我老房就做做自我犧牲吧,皇帝把氣撒在我身上,總比他攢多了委屈決策失常要好吧。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一次又一次心照不宣的表演:皇帝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大發(fā)雷霆痛罵宰相,剝官落爵叫他回家待罪。房玄齡就乖乖回家,平靜地告訴家人“把房子打掃打掃,待會兒皇帝要過來接我回去”。而李世民果真就來接了,兩人攜手上車回宮,誰都不多說什么,好像發(fā)脾氣那一幕從來就沒發(fā)生過一般。 褚遂良《唐梁文昭公房玄關(guān)齡碑》(局部) 殞沒于帝王的淚光中 那些君臣的脾氣,終于在性情溫和、通達(dá)睿智的房玄齡手里,被揉捏成方向一致、和衷共濟的“合力”了。 但“老好人”房玄齡的本事絕不止此,他有著令人驚嘆的辦事效率和實干能力。李世民和魏徴等人通過爭辯討論定下了大政方針,房玄齡就和他選拔的一批實用性人才一起埋頭苦干,去實現(xiàn)貞觀的宏圖大卷。 貞觀時代,朝廷全部官員只有643人,房玄齡做了22年的宰相——除了貞觀最后一年他已過世——總是日復(fù)一日處理著繁雜的日常行政事務(wù),使一個高度精簡的行政機構(gòu)發(fā)揮出最強大的作用,支撐起貞觀盛世的日常。以至于李世民有時會抱怨他太過細(xì)致,并警告說,身為宰相應(yīng)該只管大事,把那些小事丟給下屬就好??煞啃g還是繼續(xù)“我行我素”地“瑣碎”著。 當(dāng)時尚書省下轄的各部,工作最繁瑣、最被士人看不起的,是管理財政預(yù)算和賬目的“度支司”,一度無人肯任其職。房玄齡竟以宰相之尊自任“度支郎中”,親自把守著大唐國庫。 22年殫精竭慮,比起早年輔佐李世民征戰(zhàn)天下、決戰(zhàn)玄武門,更值得記錄在房玄齡一生功業(yè)的榜首。誠如后世史學(xué)家所公認(rèn)的那樣:作為宰相,他開國有功,卻從不突出自己;王珪、魏徴以諫諍聞名,他就竭盡全力給他提供機會;李靖、李世勣善于帶兵,他就在后方做好后勤支持;每一個官員,他都能讓他們淋漓盡致地展示才華;他沒有一項拿得出手的“政績工程”,然而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國家少不了他。 李世民也同樣知曉。 時不時要找茬兒痛罵房玄齡的皇帝李世民,其實對這位宰相的政見極為尊重。有一次李世民在外巡游,要任命李緯為戶部尚書,當(dāng)時房玄齡在京城留守,李世民問京城過來的官員,房玄齡對這一任命有什么意見。來人回答道,沒說別的,只道李緯有一把好胡子。李世民聞言,遂將李緯改任為洛州刺史了。貞觀十九年,李世民遠(yuǎn)征高句麗,留守長安的房玄齡將一個告發(fā)自己謀反的人送到李世民軍前,李世民二話不說,將那人直接處斬,并斥責(zé)房玄齡“這種人你應(yīng)該自己砍掉才對”。 再輝煌的人生也有終了之時。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齡走過了70年歲月風(fēng)霜,他的身體越來越差。而此時,比房玄齡年輕許多的皇帝也已重病纏身,那太過亮麗和強大的一生迅速消耗著李世民的壽命。重病中的李世民,讓人把房玄齡抬至殿中,近御座之側(cè)才下轎。君臣對坐,感懷垂淚,哽咽不能言。 回首渭北初遇,時光已經(jīng)流逝了32年。 之后,房玄齡被留在玉華宮養(yǎng)病,太宗“敕遣名醫(yī)救療,尚食每日供御膳”;聽聞病情減退,太宗就面露喜色,如果病情加重,又會滿目凄愴。期間,唐太宗多次親臨,每每握手?jǐn)e,悲不能忍。 公元648年8月18日,大星殞落,一代賢相房玄齡,在帝王的淚光中,與世長辭。太宗廢朝三日,追贈太尉,謚號文昭,賜葬昭陵。10個月后,唐太宗李世民亦病逝于翠微宮含風(fēng)殿。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每一個時期,總有立德,立言,立功,立精神的獨領(lǐng)風(fēng)騷者被銘刻在歲月的記憶中,為世人所景仰,“貞觀盛世”因此而萬古留名,有唐一代因此而驚艷于世;但一代良相房玄齡,卻在歌遏行云的洪亮中緘默,在絢爛溢彩的奪目中淡然。他從來都沒有自己的聲音,他的聲音,就是“貞觀”! 1、曹操的十條經(jīng)典法則:橫掃天下,成就霸業(yè)! ⊙版權(quán)聲明:文章源于網(wǎng)絡(luò),如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責(zé)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