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場上經??吹綄Α敖叹毜闹笓]”和擊球結果進行議論的現象,而且?guī)в新裨剐再|的“馬后炮”的議論居多,幾乎是每“計”必臭,每球必“損”,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我們提倡多鼓勵,少批評,多理解,少埋怨。因為球場最忌帶有埋怨性質的“馬后炮”,這種“馬后炮”只會給球隊帶來更多的負面影響。 用“做人難,難做人”來形容門球教練是再合適不過了。“教練難做,難做教練”。一般說來,一個好的教練要有豐富的比賽經驗,豐富的擊球經驗,并且自身的擊球水平不能太差。教練要對場上10個球的現狀了如指掌,隨時都能按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時制宜”的原則,發(fā)出相應的戰(zhàn)術要求。教練要深諳門球比賽的“套路”——球理。這就是“教練難做”。一般說來,沒有十全十美的戰(zhàn)術,有一利必有一弊。在整個比賽中,場上形勢瞬息萬變,教練始終面臨著“得勢與得分”、“進攻與防御”、“先發(fā)制人與蓄勢待發(fā)”、“高風險高收益與低風險低收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等多種選擇。要在極短的時間里迅速做出選擇,這就是“難做教練”。更何況,比賽是雙方的博弈,球場上“一切皆有可能”,一方的戰(zhàn)術再好,也經不起對方的神奇一擊,再好的布局也經不起己方的意外失誤。所以對于教練的指揮,不要輕易發(fā)出埋怨性質的“馬后炮”。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再好的隊員也有失誤的時候。地不平,球不圓,外界干擾,心態(tài)不穩(wěn),身體狀況都會造成擊球員出現失誤。特別是因為地不平,球不圓造成的意外失誤,更是難以預料。所以對于擊球員的失誤,也不要輕易發(fā)出埋怨性質的“馬后炮”。 球場最忌“馬后炮”! 作者: 李建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