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陽虛大于腎陰虛,可服用桂附地黃丸,(《金匱要略》稱為“腎氣丸”)空腹或半晌用溫開水或淡鹽湯送服。理由如下: 本方能溫補腎陽,主治腎陽不足,見腰膝酸軟,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余瀝不盡,尿多,遺尿,浮腫,消渴,痰飲咳喘等。 腎陽與腎陰是相互為用的,腎陽依賴腎陰為物質(zhì)基礎(chǔ)。故臨床上在使用溫補腎陽藥時,每需配伍滋陰補腎的藥物。若單用溫陽藥,反而耗傷腎陰,而不能達到補腎陽的目的,所以,本方以附子,肉桂溫補腎陽,為主藥,結(jié)合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使腎陽得助,更好發(fā)揮補腎溫陽的作用。而補陽又兼滋陰(不致耗陰),使陰陽協(xié)調(diào),相互為用,腎氣充足,則陽虛諸證可以緩解,陰虛也得以滋補。圣醫(yī)張景:岳說:“滋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就是這個道理。 在臨床上,現(xiàn)代醫(yī)學(xué)診斷的肺氣腫,慢性腎炎,糖尿病,尿崩癥,更年期綜合征等病見腎陽腎陰兩虛者(包括腎陽虛大于腎陰虛者),都適合用上法加減治療。 例如:1.本方加牛膝,車前子名濟生腎氣丸,利尿作用較強,能治腎陽虛所致的腰重,腳腫,小便不利等癥。 2.本方去茯苓,澤瀉,丹皮,加枸杞子,甘草名右歸飲(《景岳全書》)。其中,減去清熱利濕中藥,加入補益肝腎中藥,故只適應(yīng)腎虛而無水濕,痰飲者。(以避免呆補之嫌。) 以上供參考之。 |
|
來自: dsj_cgf > 《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