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瑕是個中學語文老師,她有個考上重點中學的兒子。他總羨慕我與兒子的親密關(guān)系,并說她欲與兒子聊天,兒子總會拋下一句“你不懂”而終結(jié)。我甚感不解,她作為一個教育者怎么與自己孩子溝通不了了。 讓她例舉一個事例,她說:“有一次,暑假補課,我去接他。他一上車就抱怨老師家空調(diào)壞了,他熱死了。我就說老師那么辛苦地教你,任勞任怨,你還叫苦,哪對得起老師。我就講了一番道理,他就閉嘴了,從那以后,總是不與我說話,就是偶爾聊上一句,也是不屑的神情?!笔虑橐堰^去了那么久,她還是憤憤不平,不知道自己錯在了哪里,為什么孩子這點都不懂。 瑕確實是錯了,錯在不懂孩子。孩子說空調(diào)壞了,熱,并不是抱怨,只是在陳述一件事,找話題和媽媽交流。而媽媽卻用大道理教育了一番,他只能心寒的閉嘴了。其實孩子要的是理解,是共情,不是喋喋不休的教育。 瑕問我:“如果是你,你會怎么說?” 我不假思索:“我會捏一把他的臉蛋,笑著說‘難怪看你紅撲撲的,原來是被蒸熟了呀,今天媽媽做點好吃的,給被蒸熟的兒子補補’?!?/span> 她一聽,連聲說:“不行,不行,哪有個媽媽樣?” “為什么要有媽媽樣呢?平等才是教育的最好方法。 我的童年是在姑媽高壓教育下度過的。我是個脆弱的、愛哭的孩子,每一次停止哭泣的理由都是“姑媽來了”。一句“姑媽來了”,讓我不再表達自己的任何需求,讓我的一生禁在了一個框框內(nèi),所以我知道錯誤的教育不如不教育。在教育兒子時,我就懂得理解他,呵護他,引導他。 前天,遇到兒子班的一個同學,我向兒子打聽她的名字。兒子大為詫異:“她我們班的學霸。你竟然不認識!” “學霸?暫時的。我兒子正在努力,很快能與她一決高下了。”到了初三,兒子的成績有進步,與名列前茅還是有很大差距,但我還是會不露痕跡地鼓勵他。 他樂呵呵地說:“對的,我現(xiàn)在感覺自己聰明一點點了,做數(shù)學題快多了。” “何止一點點,是很多。繼續(xù)加油!”雖然,他的作業(yè)本上還是紅叉一片,但我是愿意睜眼說瞎話。 他開心地笑了,還是那么靦腆。 我想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自信的,他是潛力無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