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懿宗咸通九年,大唐王朝已經延續(xù)了近三百年,經過安史之亂等多次動亂,盛唐景象早已不在,但是看起來朝廷的統(tǒng)治仍是相當穩(wěn)固。幾年前去世的唐宣宗,號稱“小太宗”,他的勵精圖治一度為唐朝帶來中興局面。各處藩鎮(zhèn)包括桀驁不馴的河北藩鎮(zhèn)在內都對朝廷表示臣服。周邊形勢也有利于唐朝。北方回鶻汗國因內亂而自行崩潰,東北契丹、奚很安分,原本最大的敵人吐蕃國也因為內亂而瓦解,河西漢人在張議潮歸義軍領導下回歸唐朝,西北形勢一片大好。 吐蕃王朝崩潰,張議潮歸義軍起義歸唐 但是這幅美好的中興圖景,卻由于遠在西南邊陲的一場小規(guī)模兵變嘩然而止?;佞X、吐蕃相繼瓦解后,唐朝主要外患來自西南的南詔。以今天云南省為中心的南詔國,其國主酋龍悍然自稱皇帝,脫離與唐朝的藩屬關系,并向鄰近的唐朝西川、黔中、廣西、交趾等地區(qū)發(fā)動了連續(xù)不斷的進攻。面對南詔的進攻,唐朝西南各節(jié)度使兵力不足,難以抵御,南詔大軍一度攻破成都,奪取交趾。唐朝不得不從內陸各節(jié)度使處大量抽調軍隊趕往西南戍邊,抵御南詔,由此埋下了兵變的禍根。 晚唐形勢 咸通三年,武寧鎮(zhèn)(駐徐州)兵發(fā)動變亂,趕走了節(jié)度使。朝廷將叛亂鎮(zhèn)壓后,害怕亂兵再次作亂,因此就從武寧鎮(zhèn)招募了二千人赴安南戍邊,其中八百人守桂林。起初,朝廷與這些戍卒約定三年后可以返鄉(xiāng),但是朝廷為了節(jié)約軍費,不斷違反約定延長期限,這八百武寧鎮(zhèn)兵戍守桂林六年后,觀察使崔彥曾竟再次要求延期一年。忍無可忍的鎮(zhèn)兵于是發(fā)動叛亂, 殺死都將王仲甫,推糧料判官龐勛為主,自行北還徐州。這批亂兵雖只有八百人,但戰(zhàn)力卻十分強悍,他們所過之處,大肆劫掠,各地州縣竟對其無可奈何。而各地的土匪、流民,紛紛加入亂兵,叛亂隊伍迅速擴大。 晚唐藩鎮(zhèn) 朝廷見形勢不妙,便派人赦免亂兵罪行,允許其回到徐州。這些亂兵這時還并沒有徹底下決心造反,見朝廷讓步,就停止了劫掠。然而朝廷的姑息政策似乎勾起了龐勛的非分之念,等到抵達徐州的時候,龐勛以朝廷已經下達秘旨要誅殺亂兵為由,率軍攻城。城內的武寧軍多半是亂兵的親戚故舊,紛紛響應,叛軍就此攻克了徐州。攻下徐州后,龐勛上表朝廷,要求封他為武寧軍節(jié)度使,但一再為朝廷所拒絕,龐勛這才死心,正式進入全面叛亂模式,發(fā)兵攻取周邊地區(qū)。而各地貧民、土匪的加入,讓叛軍人數迅速增長到20萬。各路唐軍屢次進攻都遭失敗,最終,唐朝調遣了朱邪赤心統(tǒng)率的沙陀部落騎兵出擊,才將叛亂鎮(zhèn)壓下去。 龐勛之亂雖然持續(xù)的時間并不太長,但是卻揭開了唐朝滅亡的序幕。首先,龐勛之亂實現了“兵亂”與“民亂”的合一。在龐勛之亂以前,唐朝內部雖然經常發(fā)生兵變,但民亂相對較少,且兩者互不相干,亂民與亂兵從未合流。但是龐勛之亂,原本只不過是800兵丁作亂,規(guī)模很小,然而各地民眾竟然紛紛加入叛軍,使得亂事迅速擴大,顯示出唐朝此時已經喪失民心。這大大鼓舞了后來的造反者。 其二,自從安史之亂以來,河北地區(qū)脫離唐朝中央控制,而關中地區(qū)經過戰(zhàn)亂十分凋敝,唐朝財政全依賴大運河運輸江南財賦維持。而龐勛之亂主要發(fā)生在兩淮地區(qū),嚴重地威脅了江淮漕運,切斷了唐王朝的經濟命脈,雖只歷時一年三個月,但在經濟上給了唐廷以致命的打擊,沉重地動搖了唐朝的統(tǒng)治基礎。 其三,龐勛之亂證實了唐廷統(tǒng)治力的衰退和軍政的敗壞,為后來發(fā)生的黃巢之亂起了示范作用。龐勛亂軍雖有數萬人,但核心力量只是八百武寧鎮(zhèn)兵,而唐朝集中各路大軍耗時一年才得以平定,唐軍戰(zhàn)力的低下充分暴露。即使在叛亂被平定后,也只是龐勛本人死亡,徐州被收復,而龐勛余黨依然廣泛散布在山東、江淮地區(qū),繼續(xù)占據不少地方作亂,唐朝始終不能將其徹底剿除。這些人成為后來黃巢之亂的重要力量。對此,《新唐書》就說“唐亡于黃巢,而禍基于桂林”。 第四,龐勛之亂造成了沙陀異族勢力的崛起。由于各路唐軍征討叛亂屢次失利,唐朝不得不征召朱邪赤心統(tǒng)領的沙陀部落兵平叛,這些沙陀騎兵僅僅千人,就輕易的擊潰了叛軍。這種戰(zhàn)斗力上的巨大反差,使得沙陀人輕視唐朝,從此有了不臣之心。到了唐末,沙陀人便割據一方,最后建立后唐、后晉、后漢三個政權,橫行中原數十年之久。 明末王夫之在評論“康承訓引沙陀鎮(zhèn)壓龐勛叛亂”時說:“唐之亡不可救,五代之亂不可止,自康承訓奏使朱邪赤心率沙陀三部落討龐勛始?!媱讚頂等f之眾橫行,殫天下之師武臣力,莫能挫抑,而沙陀以千騎馳突,如薙靡草。固將睥睨而笑曰;是區(qū)區(qū)者,而唐且無如之何,吾介馬奔之而遽成齏粉,則唐之為唐可知矣。……是可取而代也!沙陀可以主中國,則契丹、女直、蒙古之強倍于沙陀者,愈無不可也,而禍延于無極矣?!蓖醴蛑J為龐勛之亂開啟了后世中原屢受外族侵擾的大門,弱小的沙陀都可以在中原橫行,比沙陀強大的多的契丹、女真、蒙古,更不會把中原放在眼里了。龐勛之亂,不僅是唐朝滅亡的第一幕,而且是后世宋朝數百年對外屈辱史的先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