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曾有幾位遲到的皇帝,但都很有作為。比如明朝的明成祖朱棣。本來朱元璋是立長子朱標(biāo)為太子的,但老朱比較長壽,竟當(dāng)了30年皇帝才罷手。而朱標(biāo)當(dāng)了25年太子,沒來得及接班就提前去世了,朱元璋只好另立太子。他本來可以再選一個兒子接班,反正兒子多得是,26個呢,可是他腦子犯病,不立兒子,而立孫子朱允炆為太子。朱允炆就是后來的建文帝。結(jié)果建文帝性格柔弱,撐不起來大明江山,他的叔叔,也就是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干脆把侄子給廢了,成了遲到的皇帝,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永樂大帝,他是位很有作為的皇帝。 還有個更遲到的皇帝就是漢文帝。他本是劉邦的兒子,但因其沒有地位,從未受老劉的重視。劉邦去世后,接班的是呂后的兒子劉盈,即漢惠帝。可是劉盈命短,干了8年皇帝就死了;接著是劉盈的長子劉恭接班,可是劉恭命更短,干了5年又死了;再接著是劉恭的弟弟,也就是劉盈的四子劉弘接班,可是劉弘又是個短命鬼,干了5年也死了。這時皇位空了。因上幾任皇帝都是短命鬼,連兒子還沒來得及生,于是劉邦的另外一個不受重視的兒子劉恒才接班,成為一個遲到的皇帝,就是很有作為的漢文帝。但歷史上還有一個皇帝,比漢文帝還遲到,他堪稱是史上最遲到的皇帝,但卻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輝煌,被后人稱為小太宗,今天筆者就給大家說的這位唐朝的皇帝。 這位皇帝就是唐宣宗李忱,他是唐朝的17位皇帝,他本是唐憲宗李純的第13個兒子,但由于特殊原因,他比上面說的兩位皇帝更遲到,但也很有作為,他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輝煌,被后人譽為“小太宗”。先說說他的遲到的經(jīng)歷。 唐宣宗李忱的母親叫鄭氏(歷史上她只有姓氏,連個名都沒有,可見她的地位地下),她本是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李錡的小妾,李錡叛亂被殺后,鄭氏就被朝廷帶到掖庭。掖庭雖然在皇宮里,但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就是宮女們的住所,說白了就是后宮的服務(wù)區(qū),來掖庭落腳的人都是干活的。鄭氏被安排的工作就是當(dāng)丫鬟。不過小鄭長得漂亮,就安排到了比較有權(quán)勢的郭貴妃(郭貴妃就是后來的唐穆宗的生母)處,當(dāng)了一個高級丫鬟。跟其他有運氣的宮女的命運相似,一個偶然的機會,唐憲宗來掖庭玩,被小鄭的美貌吸引,就順便臨幸了她一次,就一次,李忱便誕生了。 不過唐憲宗這人平常比較忙,他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不咋管后宮那些閑事,盡管鄭氏給他生了個兒子,他也沒那閑工夫照顧她母子倆。這樣鄭氏就帶著兒子很卑微地活在宮里。之所以卑微,是因為她的主人郭貴妃很霸道,后來還成了皇后,哪容小鄭丫鬟跟她爭寵?鄭氏在老郭下面混,能好好活下來就不錯了。所以鄭氏母子也就小心謹(jǐn)慎地過日子了,小李忱自小就養(yǎng)成了非常低調(diào)的性格(有點眼熟?),事實上歷史上有不少皇帝都是從很低調(diào)的日子最終走上皇位的,比如漢文帝劉恒等。只是李忱更為典型。 后來唐憲宗駕崩后,由其第三子李恒繼位,是謂唐穆宗,可李恒比較短命,干了4年皇帝就去世了;由其長子李湛繼位,是謂唐敬宗,可是李湛命更短,活了17歲,就干了2年,也去世了;接著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唐穆宗的次子李昂接班,是謂文宗,李昂雖然不太短壽,可干了十幾年也去世了;接著是他弟弟,也就是唐穆宗的五子李炎接班,是謂武宗,可武宗也不武,也是短命,干了6年又死了。 從穆宗到武宗,一共二十多年,換了4個皇帝,這節(jié)奏也太快了點,直接導(dǎo)致了皇室后代輪空,就是接不上茬了。就像劉邦的低調(diào)的兒子劉恒一樣,這時低調(diào)的李忱被揪了出來。之所以用“揪”這個詞,是因為有強迫的意思,你不想當(dāng)也得當(dāng)。有這美事,強迫我當(dāng)皇帝,呵呵。當(dāng)時操縱這事的是宦官馬元贄。他以為李忱這人沒有后臺,整天沉默寡言,跟啞巴似的,老實巴交,比較好操縱,也就扶李忱上位了。其實在武宗李炎去世之前,還有個小插曲。就是李炎病危,這時他沒有繼承人,正發(fā)愁時,馬元贄就乘機鼓動李炎讓他叔李忱接班,李炎無奈只有應(yīng)允,于是就立李忱為太叔。本來繼承人習(xí)慣叫太子,而李忱是他叔,所以就叫太叔,這也是唐朝一絕。 就這樣,李忱在他的哥哥李恒之后,又一連等死了李湛、李昂、李炎三個侄子,這才接上了他老爹李純的班,可謂史上第一遲到皇帝。這時李忱已經(jīng)37歲了,不過37歲也正當(dāng)年啊,既然讓咱干,那就干吧。還別說,這位李忱平??粗值驼{(diào),整天迷迷糊糊的,可一旦上任,跟換了個人似的,立馬精神抖起來了。也許跟他的年齡有關(guān)吧,畢竟也是三十大幾的人了,跟那幫兒童皇帝不一個檔次,他一當(dāng)上皇帝,便雷厲風(fēng)行,唰唰唰連甩幾招,弄出了個小盛世“大中之治”。本來,說實話,唐朝經(jīng)過200多年,混到這個時候,已經(jīng)快到末世了,李忱這幾把火一燒,又讓大唐輝煌了一把,他也被后人尊稱為為“小太宗”。 唐憲宗李忱一上臺,就顯出了一種帝王的威儀,處事非常果斷。他盡管平常不吭聲,實際上早就看出,唐朝從他哥李恒開始,一直到三個侄子當(dāng)老板以來,是越搞越糟,所以他一登基,立馬把前面四皇的所有施政方針全盤否定,開始卷土重來!把左右丞相李德裕、李讓夷直接撤銷,這樣的雷霆手段甚至使李德裕的政敵牛僧孺都感到措手不及。之后,李忱大加起用重視科舉出身的牛黨成員,提拔白居易的堂弟白敏中當(dāng)丞相。一舉消滅了為患唐朝長達(dá)半個世紀(jì)的“牛李黨爭”。 李忱做了20多年大唐政權(quán)的旁觀者,早已練就了過人的智慧和權(quán)謀,他認(rèn)為想治理好天下,必須尊重人才,所以他就十分尊重儒生,他大力改革科舉制度,經(jīng)常微服私訪,聽取老百姓對科舉制度的建議。他發(fā)現(xiàn)老百姓對科舉考試中的營私舞弊現(xiàn)象深惡痛絕,就對此進(jìn)行了嚴(yán)厲的懲處。李忱在選拔人才上很有一套,進(jìn)行了大量的改革。 在之前歷代的吏部選官都有一個標(biāo)準(zhǔn),就是以家世資歷為根本參照。李忱打破了這個規(guī)矩,他實行了新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要重視官員的實際能力。他選上來的官員,要經(jīng)過觀察使和刺史等先試用,然后根據(jù)試用期的表現(xiàn),再正式任免使用。他規(guī)定中央各部官員必須有基層任職的經(jīng)驗,讓他們先了解民間疾苦,先吃兩天苦頭再說,這樣他們才會正經(jīng)干事,為民解憂。 唐憲宗做到了以身作則,絕不徇私情。他母親鄭太后的弟弟,也就是國舅鄭光,他原任河中鎮(zhèn)節(jié)度使,但老鄭才能平庸,李忱就把他降職為右羽林統(tǒng)軍,太后多次為國舅說情,李忱也不為所動。唐憲宗重視人才是很被后人稱道的。他在任白敏中為相之前本來是要提拔白居易的。但下詔時,卻被告知白居易已去世八個月。于是,李忱寫下《吊白居易》,深表懷念之情。白居易不僅有文才,而且有從政之才。他在野時撰寫詩文,才華出眾;從政時也頗有業(yè)績,光彩照人?;实蹫橐粋€詩人作悼亡詩,這在古代不說絕無僅有,恐也屬鳳毛麟角。 唐宣宗還提倡節(jié)儉,他除了在上朝和重大場合外,平常都穿舊衣服,吃飯也很簡單。他對子女要求也很嚴(yán)格。長女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鄭顥,出嫁時,按常例要用銀箔飾車,從李忱開始,硬是改為銅飾。李忱還親自告誡她,到夫家要嚴(yán)守婦道,不得以皇家貴胄輕視夫家。有一回,駙馬的弟弟鄭覬得了重病,李忱派中使去探望。探望回來后,李忱詢問公主在否,中使說公主在大慈恩寺看戲。李忱大怒,說:“朕有時怪士大夫家不愿娶公主為妻,至今才知道真情。”于是命人把公主叫來,當(dāng)面斥責(zé)道:“小郎有病,你為何不去看視,反倒去看戲?成何體統(tǒng)!”公主一看父皇發(fā)怒,嚇得連忙請罪,表示洗心革面,從此不再敢犯。 更令人吃驚的是,李忱的二女兒永福公主,已經(jīng)選定于琮為駙馬,馬上就要下嫁,公主也很高興。這天李忱同公主同席吃飯時,因為一點兒小事,公主耍了點小脾氣,咔嚓一聲把筷子折斷了。李忱見狀,大動肝火,憤然說:“你這般性情,怎么能嫁到士大夫家做媳婦?咹?”當(dāng)即傳旨,取消永福公主的婚約,公主眼睜地看著自己的未婚夫被父皇奪去了。 唐宣宗李忱寬厚仁愛,但執(zhí)法非常嚴(yán)厲。曾有一個樂工名字叫羅程,彈得一手好琵琶,也極得李忱寵愛。羅程仗著自己受寵,竟然因小事殺人,被關(guān)進(jìn)大牢。樂工們?yōu)樗笄?,說他有絕藝,可為皇上游宴助興,要求赦免他。可李忱卻說:“你們憐惜的是他的才藝,而我憐惜的是祖宗的法度啊。殺無赦!”于是下令將羅程給斬了。 李忱在國防上也使用強硬手段,有力地打擊了外敵的侵?jǐn)_。大中元年(847年)五月,唐宣宗派盧龍節(jié)度使張仲武出兵,大破北部諸山奚,禽酋渠等蠻族,燒帳落二十萬,取其刺史以下耳朵三百,羊牛七萬,輜貯五百乘,獻(xiàn)捷京師。這是繼會昌時期大破回鶻汗國以后又一次對北方游牧民族取得的軍事勝利,至此以后,北方再無大的軍事威脅,得到了徹底的平定。 安史之亂使唐朝國勢漸趨衰落,邊防力量虛弱,于是吐蕃乘隙攻略河西諸州。從乾元元年(758年)至大歷十一年(776年),廓州、涼州、蘭州、瓜州等地相繼陷落。大中(847年—859年)初年,唐宣宗派兵收復(fù)了陷于吐蕃的三州(原州、樂州、秦州)和七關(guān)(石門、驛藏、木峽、特勝、六盤、石峽和蕭關(guān))。極大地鼓舞了河西各族人民反抗吐蕃統(tǒng)治的斗爭。 大中二年(848年),沙州軍民在張議潮領(lǐng)導(dǎo)下發(fā)動起義,驅(qū)逐了吐蕃守將,光復(fù)了沙州,即派遣使者,赴京師告捷。接著張議潮又先后收復(fù)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肅州、蘭州等十州。大中五年(851年),張義潮歸附唐朝,至此,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qū)復(fù)歸唐朝。另外唐宣宗還派兵平定了南疆,撫平了黨項人等。 縱觀李忱一生,他雖是個遲到的皇帝,但卻沒有辜負(fù)皇帝這一職位,他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他將《貞觀政要》書于屏風(fēng)之上,常常正色拱手拜讀。他處理天下事務(wù),明察果斷,執(zhí)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提倡節(jié)儉,惠愛民物,締造了被史家津津樂道的“大中之治”,成就了大唐最后的輝煌。他尤被入稱頌,被后世稱為“小太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