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地理位置 佛岡縣地處廣東省中部,小珠江三角洲邊緣,東經(jīng)113°1′28″到113°47′42″,北緯23°39′05″至24°07′15″。東北與韶關(guān)市的新豐縣交界,北和西北與英德市顯鄰,東南與廣州市的從化接壤,古稱“扼塞廣韶、橐鑰三州”,為廣州至韶關(guān)的陸路通衢。 2、面積和人口 全縣面積1301﹒82平方公里。有6個鎮(zhèn)(石角、龍山、逕頭、水頭、湯塘、高崗)、1個省級林場(角山林場)、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qū)(觀音山自然保護區(qū))。本地人口32萬人,其中縣城人口12萬。 3、交通 佛岡縣內(nèi)106國道、京珠高速公路貫穿南北,具備優(yōu)越的交通條件。京珠高速公路佛岡出口有3個,京珠高速公路湯塘出口至花都國際機場40公里,至廣州北二環(huán)54﹒5公里,至深圳特區(qū)120公里,至京廣鐵路清遠火車站30公里,至京廣鐵路英德站38公里,都在一小時車程內(nèi)。有利的區(qū)位和做一日和便捷的交通條件為旅游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4、氣候特點 佛岡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2℃,年平降雨量達2210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322天。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主道風向東北風,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發(fā)展觀光度假旅游的適宜氣候。 5、地形地貌 佛岡縣以觀音山山脈為主體,主峰亞婆髻海拔1219米,地形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全縣以低山丘陵為主,約占縣境總面積的62%;森林覆蓋率達到45%,縣境整體環(huán)境優(yōu)美。佛岡河流水系主要由琶江和煙嶺河兩條較大的河流構(gòu)成,其間分布有若干湖泊水庫,具備良好的河湖景觀;擁有豐富的地熱溫泉資源,適宜發(fā)展休閑度假旅游。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為旅游發(fā)展準備了充裕的物質(zhì)基礎(chǔ)。 6、行政區(qū)域隸屬沿革 佛岡縣秦代屬南??ぃ瑵h朝初屬南越,漢武帝平定南越后,佛岡分屬中宿(今清遠)、湞陽(今英德)兩縣地,嘉慶十八年(1813)建立佛岡廳,隸屬于廣東布政使司,光緒年間屬廣肇邏道,民國初年,先后分屬粵海道,北江善后公署,北江綏靖公署,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佛岡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廣東省第二區(qū)行政督察公署(即韶關(guān)公署)。建國后,佛岡曾經(jīng)歷十多次行政歸屬變動,直到1988年1月佛岡縣才以現(xiàn)有的行政轄區(qū)劃歸清遠市管轄至今。悠久的人文歷史為佛岡留下了多處文化遺跡,有西周的古鐃、春秋時期的青銅劍、唐宋的古驛道、明清時期的客家民居,還有數(shù)量眾多的古堡、古榕、古橋、古街等等,這些古跡不僅是重要的旅游資源,同時更顯示著佛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7、動、植物資源 佛岡植物種類繁多,有維管科植物168科,517屬,1073種,加上保護區(qū)外的主要經(jīng)濟植物,共計有179科,572屬,1177。其中有藥用植物600多種(如七葉一枝花、倒吊黃、土黨參、等);全縣野生動物有兩棲類2目3科11種,行類3目次8科6種,類型3目23科109種,乳類7目14科34種。 8、礦產(chǎn)資源 佛岡礦產(chǎn)資源不豐富,儲量較少,主要金屬礦藏有銅礦、鉛鋅礦、鎢礦等;非金屬礦藏有稀土礦、石墨礦、粘土、花崗巖、石英正長巖等。 9、地下水資源 佛岡縣地下熱水資源豐富,已發(fā)現(xiàn)地下熱水9處,最著名的有湯塘的熱水塘溫泉,其日涌量約2000噸;黃花湖礦泉水屬天然碳酸泉,日涌量100噸,其微量元素構(gòu)成好過法國著名的維希礦泉水。 二、佛岡旅游引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