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王慶國教授調樞機經驗

 鑒益堂 2018-09-25
王慶國教授受業(yè)于名醫(yī)劉渡舟先生,為全國第四批名老中醫(yī),行醫(yī)凡30年,臨證經驗甚豐。他取法仲景,結合李東垣、葉天士、薛己等醫(yī)家理法方藥,以調樞機為本治療各種疾病,效而可驗,信而可證。
[樞機致郁,治宜通平]
少陽主樞,具體而言,就是肝膽疏泄正常、三焦氣血通暢,則全身陰陽氣機得以升降出入自如。張仲景在《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中提出“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并特別強調了少陽“三焦通會元真”的作用。王慶國教授根據(jù)多年臨床觀察,提出:“今之病者單純虛證少見,由于飲食厚味、工作疲勞、情緒緊張、更有因醫(yī)者濫用寒涼誤治,致少陽氣機不能升降、陰陽不能交通而發(fā)生郁滯為患者恒多”。他認為,所謂樞者通也,樞機不利則折而致郁。因此,舉凡飲食疲勞、情志緊張、寒遏攻傷常易導致少陽樞機失常,氣機不利,陰陽失和,郁而為病。提出:調樞之法重點在“通”和“平”,旨在恢復樞機自然之性。在具體施治方面,強調組藥物的攻補、藥味的寒溫、藥性的升降要平衡合度。通過對疾病整體情況的把握,在明確邪正盛衰、陰陽消長的基礎上準確使用辛開、苦降、甘補等不同性味的藥物?!秱摗沸〔窈鷾珵橹委熒訇枠袡C致郁的主方。該方溫補兼施、溫清并用,通過疏達肝膽,助脾升運,和降肺胃,從而使氣機運行無阻,陰陽貫通,血脈、水道疏通。這正體現(xiàn)了小柴胡湯調樞機、通會元真之作用。基于此,對《傷寒論》101條小柴胡湯的使用原則“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作了闡發(fā),認為該原則表明了少陽樞機成郁病機復雜、病勢不定、病變多端的臨床特征。仲景提出的“不必悉具”的原則。正是示人小柴胡湯廣泛的臨床治療價值。基予此,以通作為治療原則,平作為用藥的指導,將小柴胡湯合理加減變化,用予治療外感及各種內傷雜病。
[外感調樞,宜兼分消]
小柴胡湯和少陽、利樞機的治法,原為傷寒少陽病而設。王慶國教授認為,《傷寒論》諸柴胡劑皆主以柴胡、黃芩清疏郁火,可知《傷寒論》少陽病實以火郁膽腑為主。膽與三焦經氣相同,據(jù)今之臨床所見,少陽樞機不利者多三焦氣液運化失常,從而導致濕熱留阻三焦,此柴胡劑功用所不能達。后世葉天士、薛己等溫病學家闡發(fā)三焦治法,其分消上下,實補仲景之未備。因此,融合寒溫兩派之法,常在柴胡、黃芩兩味和利少陽樞機的基礎上,合以三仁湯、甘露消毒丹等以分消利樞,若氣虛者則加人參,用以治療外感病,無問新久,屬邪居少陽者,療效顯著。
高某,女,21歲。初診:2003年11月。發(fā)熱39℃,經抗生素(頭孢類)治療,發(fā)熱減輕,但起伏不退,已近1周,伴惡心,便溏,日4~5次,舌質紅,苔黃白略膩,脈滑數(shù)。辨證為少陽氣化不利,濕熱留阻三焦。治以和解少陽,宣化濕邪。處方:柴芩三仁湯。用藥:杏仁10g,白蔻仁6g,薏苡仁15g,竹葉5g,半夏10g,滑石10g,厚樸6g,柴胡15g,黃芩15g,焦麥芽15g,金銀花15g,魚腥草20g,鳳尾草30g。3劑,水煎服。藥后熱退,復診處以加味保和丸調理。
本病發(fā)熱起伏不退乃濕熱內郁于半表半里、樞機不利,正邪交爭的表現(xiàn)。少陽屬三焦而行水氣,若樞機不利,氣化失職,則易導致濕邪留滯三焦,故見惡心、便溏等。苔黃白相問,為濕中蘊熱。故主以柴胡、黃芩和解少陽,用三仁湯開上、暢中、滲下以分消濕邪,輔以金銀花辛涼走表散邪,鳳尾草、魚腥草清熱解毒祛濕。全方體現(xiàn)了和解少陽、分消濕熱的治療方法。
[雜病調樞,重運脾胃]
從部位上分,人體有二樞:少陽為表里之樞,脾胃為上下之樞。前者以肝膽為中心,涉及三焦,范圍廣泛;后者突出了脾胃為后天之本的特點,體現(xiàn)了土居中央,升降水火、金木之氣的作用。同時,少陽之樞與脾胃之樞在通暢氣機、調和陰陽的功能上相互協(xié)調,因此二者有兩體一用的特點。脾胃作為后天之本,在內傷雜病中涉及頗多,可謂“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論》)。單和少陽而不運其中,則正氣不立,少陽樞機亦不能通利。因此,于雜病調樞機尤其注重運脾胃。其常用的和少陽、運脾胃治法主要有三。
1.清疏肝膽,溫運脾胃
對于肝膽有熱、脾胃虛寒,樞機不利者,主張清疏少陽肝膽、溫運脾胃并行,采用柴胡桂枝干姜湯主治。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方由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黃芩、牡蠣、甘草等組成。對本方的作用,劉渡舟先生以清肝溫脾一語概括,可謂簡潔明了。方中桂枝、干姜辛溫,能溫運樞機,二者與柴胡、黃芩配伍,使全方寒熱平衡,共奏溫脾清肝之效。柴胡又有“推陳致新”(《本經》)之功,配伍軟堅散結的牡蠣,可除久郁不解之邪。此方臨證常用于虛實互見、寒熱錯雜、肝脾不和之胃脘痛、腹脹、慢性肝炎脅痛、潰瘍性結腸炎泄利等。
袁某,男,48歲。初診:1999年10月,乙肝病史,轉氨酶長期居高不下,有輕度脂肪肝?,F(xiàn)兩脅脹,左側隱痛,腹脹,下午明顯,食欲差,小便黃,舌淡苔薄黃,脈弦滑。辨證為肝熱脾寒,治以《傷寒論》柴胡桂枝干姜湯加味。方藥:柴胡8g,桂枝8g,淡干姜8g,煅牡蠣15g(先煎),炒黃芩10g,炙甘草10g,天花粉12g,蘇子15g,鳳尾草30g,茵陳20g,地丁8g。7劑,水煎服。上方加減服用2月余,兩脅脹痛消失,查肝功,轉氨酶已正常。遂配丸藥,長期調理。配丸方:柴胡4g,桂枝4g,干姜3g,煅牡蠣15g,炒黃芩5g,白芍10g,鳳尾草20g,藿香10g,茵陳20g,薏苡仁20g,杏仁10g,炒梔子4g,牛膝10g,茺蔚子10g,生桑葉10g,山萸肉8g,菊花10g。14劑,做水丸,每次8g,每日3次。
本病為較典型的肝熱脾寒證。樞機不利,肝膽郁熱,故見脅肋脹痛,小便黃,苔黃,脈弦滑;脾胃虛寒故納差、舌淡、腹脹,乃《內經》所謂“臟寒生滿病”。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方中加風尾草、茵陳、地丁清熱解毒,蘇子肅降肺氣以利周身之氣機。全方溫清并用,能于清肝溫脾之中,調理二樞,故病雖屬疑難,也能見效。
2.健運脾胃,升降氣機
對病變重點在脾胃,脾胃氣虛不能升清降濁,兼有肝膽氣滯者,于和解樞機之中,效法李東垣,健運脾胃、瀉陰火、升發(fā)陽氣。王慶國教授認為雜病治以風藥,主要取其醒脾疏肝、升發(fā)陽氣。因此,在臨床運用時,他常配伍其他調氣之藥,如檳榔、萊菔子等,既達到全面調整氣機升降的目的,又能防止風藥升散太過,從而使升降平衡,樞機調達。
李某,女,40歲,初診:2001年7月。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腹痛,反復發(fā)作數(shù)年,大便稀溏,有黏液,偶有便血,于精神緊張和勞累后腹痛加重。觸診左下腹按之痛,舌紅苔薄黃,脈滑。辨證:脾胃氣虛,濕阻腸絡,氣血失和。治法:補中益氣,升清降濁,祛濕和絡。處方:黨參15g,白術15g,柴胡10g,桂枝8g,防風10g,杭白芍25g,當歸20g,陳皮10g,萊菔子15g,炙甘草10g,煅牡蠣15g,升麻10g,車前子10g,檳榔片5g,小茴香6g。7劑,水煎服。上方加減服用2l劑,大便正常,腹痛基本痊愈。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病程較長,每與情志變化、飲食失節(jié)、勞累以及感受寒邪有關。精神緊張、憂郁惱怒可致肝之疏泄失常,橫逆犯脾;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也可導致脾胃虛弱。疾病期間,不注意調攝,感受外來之寒邪,更會乘虛直中脾胃。由于樞機不利,脾陽日衰,精微反留而為濕,乃成濕阻氣滯之證,故見大便稀溏、黏液便、脈滑。樞機不利,氣血失和,故見腹痛,便血。針對病人復雜的病情,治以復方大劑,用東垣補脾胃升陽氣法合以陳士鐸止痢通用方,以達升清降濁、氣血同調之效。
3.疏肝理氣,補氣助運
仲景“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乃人,與正氣相搏”之語,提示少陽樞機不利者多兼氣虛。再考其小柴胡湯,方中參草扶正,實為使全方攻補平衡,助柴芩轉樞,故《傷寒論》解釋小柴胡湯作用時特別提到“胃氣因和”的重要性。過用苦寒清熱之品,最容易損傷正氣,使氣化滯塞,出現(xiàn)土虛不能達木、樞機不利的情況,當此之時唯有補益正氣,才能助樞機轉運。
黃某,女,46歲。初診:2004年1月16日。膽結石多發(fā),膽囊炎,右脅痛,前醫(yī)予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治療不愈,反出現(xiàn)胃痛?,F(xiàn)右脅持續(xù)疼痛,連及胃脘,微惡寒,兩耳痛,舌質紅,脈弦細。辨證:氣虛肝郁,治以疏肝解郁,補氣健脾。藥用:柴胡8g,杭白芍15g,枳殼12g,炙甘草10g,法半夏12g,郁金25g,煅牡蠣15g,黃芪18g,陳皮12g,全瓜蔞15g,砂仁6g,蒲公英20g,川楝子10g,延胡索10g,白人參5g,炒黃芩10g。7劑,水煎服。后復診,患者自云于春節(jié)期問一直服用上方,至今諸癥已消失。
凡藥石治病有賴于脾胃的氣化運行,若見郁則用破氣之品,見熱便用苦寒清熱,往往損人正氣,使原有郁滯不開反重。上方以小柴胡湯加黃芪扶正氣以助樞,又以四逆散加郁金、牡蠣等理氣止痛。在疏肝理氣的同時,加扶正之品,使正氣旺而氣化自立,故疏肝之品容易建功??傊?,在《傷寒論》柴胡劑和少陽、調樞機治法的基礎上,提出樞機致郁的學術觀點,并以通、平為治療原則,確立了分消利樞、辛溫運樞、升降達樞、甘補助樞的具體方法,將之廣泛地運用于臨床各種疾病治療,這種調樞機的治療思路和方法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