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嘮叨 孩子需要的是與父母平等的語言交流,而不是像個錄音機,收錄著你的不滿、你的嘮叨,你對生活的種種抱怨,然后孩子再跟著復述一遍!砍掉了孩子的耐心和陽光,給孩子帶去了未來的煩躁。 二、比較 每個生命都是優(yōu)秀的,都是從上億個精子里千挑萬選脫穎而出的。要相信你的孩子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不要盲目攀比,更不要老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是別人家的父母生養(yǎng)的,而你的孩子就應該是這樣。所以不要讓孩子沒了自信,逼迫孩子走向自卑。 三、打 如果拳頭能解決問題,我們就不需要嘴,不需要耳朵,更不需要思維和情感。所以要冷靜理智地與孩子交流,不能搗毀孩子的自尊,把孩子逼向了自暴自棄。 四、忽略 現(xiàn)代親子教育中,父親的缺失是最無形的利劍,許多母親都面臨著喪偶式教育;也有母親缺失的案例,比如那些沉默麻將桌的母親。這種家庭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孩子內(nèi)心的恐懼與日俱增,更有甚著一點點地對世界關上心門。 五、懷疑 孩子想去嘗試新的事物,家長老是放不開手:你怎么能行?你不可以的!長此以往,滅失了孩子對未來的希望,抹殺了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孩子從“你不行”中潛移默化成“我不行”,久而久之,對生活只有失望和絕望。 六、諷刺 “我怎么生了你這么個孩子?”是我們常聽到一句刺耳的話。在這具話中長大的孩子,幾乎缺失善良和純真,只會把孩子逼向了虛偽和扭曲。 七、溺愛 你的孩子除了是你的孩子外,他(她)還是社會人,你在家里的無下限寵愛只會讓他(她)與世間格格不入??车袅撕⒆拥哪芨珊椭t虛!逼迫孩子走向了狂妄、自大和迷茫。 -----至所有父母,改變孩子從改變自己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