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幾年,小朝廷處在一片末日的混亂當中,一批太監(jiān)開始伺機盜寶。當時地安門一帶新開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興隆,而這些店鋪的后臺老板大多是宮中的太監(jiān)。 宮中文物的失竊惹怒了溥儀,他命內(nèi)務(wù)府徹底查辦。但這卻招來了更大的禍患。 1923 年6 月26 日,為了滅掉偷盜的罪證,太監(jiān)放火燒毀了建福宮,當年乾隆皇帝留給嘉慶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裝箱封存在這里。究竟這把火燒掉了多少東西,至今還是一個謎。 內(nèi)務(wù)府后來給溥儀報過一次賬,賬里說燒毀了金佛二千六百六十五尊,字畫一千一百五十七件,古玩四百三十五件,古書幾萬冊。 事后,在處理這些灰燼時,光一家金店就揀出了一萬七千兩金塊和金片。 被燒毀之前的建福宮延春閣 建福宮大火后,在國人的一片譴責(zé)聲中,溥儀搬出紫禁城是早晚的事。為今后的生活打算,他開始以賞賜溥杰的名義向?qū)m外轉(zhuǎn)移文物。事實上,在居住后廷的十幾年中,溥儀曾隨心所欲地把許多宮中的東西賞給他的近臣?!俄n熙載夜宴圖》是南唐大畫家顧閎中的杰作,當年溥儀隨手把它賞給了他的師傅梁鼎芬。雖然后來被清宮收回,但又被溥儀帶出宮外流散于民間,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文物局從香港購回轉(zhuǎn)交故宮博物院收藏。 被燒毀的建福宮舊照片 宋人摹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當時宮中有兩件,溥儀把其中的一件賞給了他的師傅朱益藩,后來這件作品流到美國藏于華盛頓弗利爾美術(shù)館。 如果說以往的賞賜是為了擺譜,那么后來對溥杰的所謂賞賜就完全是有預(yù)謀的偷盜。作為遜位皇帝,溥儀并不敢直接把東西拿出宮去,而是制造機會,讓他的弟弟溥杰進宮陪讀,由太監(jiān)用黃綾將書畫、善本包好,交給溥杰,放學(xué)后再帶出宮外。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回憶說,這樣的盜運活動幾乎一天不斷地干了半年多的時間,運出的字畫古籍都是出類拔萃的精品。 從后來清室善后委員會發(fā)現(xiàn)的“賞溥杰單”可以看出,這種盜寶活動開始于1922 年,即宣統(tǒng)十四年的七月十三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來就是歷代名畫,總數(shù)是冊頁68 件,字畫1285 件。其中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賞出26 件之多。 1925 年2 月23 日,在被趕出紫禁城三個多月后,溥儀離開北京,來到了天津日租界內(nèi)的“張園”,隨后還成立了所謂的“清室駐津辦事處”, 依然過著小朝廷的奢華生活。為了支撐門面,他開始變賣他當初偷運出來的書畫。 在天津,溥儀究竟賣出了多少書畫已無可查證,但僅僅賞給經(jīng)手人的就有《歷代帝王像》《步輦圖》和《閬苑女仙圖卷》等名作。 《閬苑女仙圖卷》 《閬苑女仙圖卷》是五代畫家阮郜僅存的一件作品,而五代人物畫傳世的總共也超不過十件。《步輦圖》是唐朝閻立本的真跡,反映了唐王朝與吐蕃和親的重要史實。這兩件作品在新中國成立后被故宮博物院收回。而與《女史箴圖》同等珍貴的《歷代帝王像》從天津流出后被賣給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 1931 年9 月18 日,九一八事變爆發(fā)。這一年的11 月10 日,溥儀悄悄地離開天津去了日軍控制下的長春。1932 年3 月9 日,在長春的偽皇宮里,在簽署了賣國條約“日滿議定書”后,溥儀變成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在當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運出宮的文物也從天津秘密運到長春,存放在了一座叫“小白樓”的倉庫之內(nè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