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讓我和身邊的小伙伴都大吃一驚。
江蘇揚州31歲的王女士,今年懷上了二胎,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但王女士所在的公司,卻讓她納悶了。
懷上二胎后,公司領導首先是勸她辭職,但遭到了王女士的拒絕。 她決定繼續(xù)上班,但領導此時卻對她做出調崗的決策,讓身懷六甲的王女士去“看廁所”。
并且,以安全為由,禁止王女士出入廠房和辦公樓,更可氣的是,連原本免費的班車和午餐,也對王女士進行收費,班車10元一次,午餐20元一餐。
這還不算,在這么多苛刻的條件下,領導竟然還要求王女士放棄每周一天的休假,去培訓員工。
氣憤不已的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決定進行勞動仲裁。 說起來真是可笑:一個企業(yè)的員工懷了孕,公司的做法并不是按照流程給她相應的產假,而是勸她辭職,解雇不成,又生二計,讓懷孕的女員工去“看廁所”! 這點的確讓很多人憤怒。
廁所的氣味很大,別說懷孕的女性了,就是正常人都不能在旁邊呆太久,長此以往,對孕婦的身體,對胎兒的發(fā)育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這一點,我覺得公司領導并不是沒有想到,而是借此機會,逼得孕婦自己主動辭職!
這就讓人很寒心了。
都已經2018年了,一個企業(yè),面對員工懷孕,對育齡女性的待遇卻是赤裸裸的歧視和打壓。
女性的生育欲望為什么下降了?那是因為她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保障。
生孩子,就意味著失去工作,長此以往,誰還愿意生孩子呢?
前段時間,英國一名女性Brearley,因為自己懷孕遭到了職場上的不公平待遇,把自己的經歷寫到了網上。
她是一個在家上班的自由職業(yè)者,兩年前,Brearley跟一個大客戶開展一個長期的項目,合作持續(xù)一年之后,她發(fā)現自己懷孕了。 且孕娠反應很嚴重,已經到了耽誤工作的程度了。
為了安心保胎,她決定將手頭上的工作交接給同事,在這之前,她把項目的計劃都做好了,只要把項目按照她規(guī)劃的那樣做,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她把情況向客戶反映了,也向他們真誠地道歉。
但是沒過多久,客戶就發(fā)來了回復,只有短短的幾個字:終止合作!
沒有任何情況的說明,就是這樣,武斷地終止了他們與Brearley之間的合作關系。
其實想想,一切再清楚不過了,雙方合作了一年多,彼此都很愉快,但就是因為Brearley懷孕了,于是,就這樣毫無征兆地被炒掉。
Brearley把她的經歷寫到了網上,引起了很多女性的共鳴,我們發(fā)現,很多女性在生育期間,遭到了或多或少的歧視。 她們會被企業(yè)當成“麻煩制造者”“效率低下者”,然后遭受不公平待遇,到最后,甚至被無緣無故地炒魷魚。
事實上,女性在爭取職場上的權益這一條道路上,仍然是道阻且長。
有人說,那我在生孩子的時候停掉工作,生完以后再去上班就不得了?工作還保留著呢。
可事實并沒有那么容易。
我的朋友小宇,是公司市場部的一名主管。平時工作強度還挺大,但小宇也是個雷厲風行的女性,男人干的活兒她也一樣干,腦子又靈活,不多久就被領導重視,很有希望升職成為市場部的總監(jiān)。
但這個節(jié)骨眼上,小宇發(fā)現自己懷孕了。起先,她瞞著公司的同事,照常上班。 但小宇的肚子一天天大了起來,直到有一天,小宇穿著寬松的衣服出現在公司的時候,領導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她,說:小宇,怎么你懷孕了也不說一聲呢?
從那時候起,小宇升職的事就沒有音信了,她挺著大肚子依然每天忙碌著,但接近生產了,領導都沒有提給她升職加薪的事。
等她生完孩子回到公司,市場部的總監(jiān)早就另有其人了。
小宇很失望,很憤怒,但又無可奈何。
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個例,據《瀟湘晨報》調查顯示,近9成的應聘者認為女性求職容易受到歧視,其中有5成多的人認為“已婚未育”的女性最易受到歧視,還有3成多的人認為“大齡未婚女性”最易受歧視。
沒有哪一個HR會問一名男性求職者:你老婆生了沒?你要不要休陪產假?
也沒有一個招聘者,會因為一名男性年齡偏大,沒有結婚而拒絕他們的求職。
總而言之,女人想要在職場上享受跟男性同樣的待遇,卻是難上加難。
可能有人認為,生完孩子,再走上職場,就可以變得跟以前一樣。 暫且不說自己的精力和體力,重新走入職場后,你除了是公司的員工,也是一位母親,這種雙重的身份,注定了女性必須在要職場和家庭中不斷地權衡拉扯,然后一點一點地找到平衡點。
去年有一則新聞,看得我們心痛不已。
一位32歲的母親,帶著2歲的女兒去面試,為了防止孩子在面試中吵鬧,她將孩子臨時交給面試所在的公司員工照顧。 豈料面試結束后,等待一份工作消息的母親,卻先等來了孩子出事的消息: 就是面試過程中,她的女兒不慎從大廈四樓拐角樓梯出墜落,后經兒童醫(y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事發(fā)后,這位母親沉浸在自責和愧疚的陰影中,但輿論卻還不放過她。 有的人認為她既然有了孩子,就不應該出來上班,要是不出來面試,孩子也不會出事。
可是,當下的環(huán)境,卻讓一個女人進退兩難。
當全職媽媽,在家照顧孩子,會被人說你是吃閑飯的,你的付出根本沒有人可以看得到。 如果出來上班,當職場媽媽,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卻力不從心。
社會對女性有多少惡意?看女性被賦予多少責任就知道了。 你要照顧好家庭,生兒育女,一胎少了還得再生,生完女孩還得生男孩。忍受著懷孕期間的各種身體不適,還不能耽誤工作,不然你的位置早晚被別人頂替。
女人不容易,當了媽媽的女人更加不容易。她們可能心有夢想,卻只能囿于廚房,孩子和家庭。 我們常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有了孩子以后,她們心中有軟肋,但身上卻長出了鎧甲。 她們用柔弱的肩膀撐起了家庭和社會賦予的責任,但我們的社會環(huán)境,卻不能讓女性安心地在家生產。 只期待有一天,這個社會能夠有更多的保障,讓女性不遭受職場上的歧視。
我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遠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