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北洋水師只有兩種炮彈:穿甲彈和榴彈。穿甲彈的沙子是裝在彈頭增加配重,以便更好的穿透敵艦的裝甲,是為了增強穿甲彈的穿透力。但這種炮彈只能打敵艦的威力極小,大部分都是無害通過。爆破榴彈黑火藥威力不大,已經落后于時代了,清政府當時的技術不足無法大量生產高爆彈,當時的清政府固步自封,腐朽沒落,沒錢更新!就是這樣的炮彈各艦上還攜帶極少,怎么可能打的沉日艦! 但是當時中國方面實在是沒有這樣的工業(yè)去生產這樣的炮彈,由于慈禧要修院子,所以很多的經費就用在了修園子上面。中國已經近幾年沒有購買新的戰(zhàn)艦,新的大炮,甚至是新的炮彈。 雖然們艦炮命中高,但擊中對方關鍵位置的炮彈幾乎沒有。相對于高爆彈洗甲板及上層建筑而言穿甲彈攻擊上層建筑對老式艦艇影響幾乎沒有,怎么能打沉對方? 北洋水師雖然命中率高于日本聯(lián)合艦隊但并未擊沉一艘日本戰(zhàn)艦,這并不是北洋水師的實力不如日聯(lián)合艦隊,而是北洋水師沒有炮彈??! 事實上北洋水師的炮彈命中率確實要高于日艦,可北洋水師的炮彈卻不是高爆彈??!再反觀日艦全都是速射炮又加上其新式炸藥,就算命中率低,也照樣擊沉了北洋水師不少軍艦啊。即便甲午戰(zhàn)爭期間中國的炮彈對日本能夠實行命中,但是只要不打到指揮部,日本艦隊就可以繼續(xù)攻擊。 事實上在那個時期,整個世界軍艦發(fā)展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怪圈,軍艦的防護超過了大炮的破壞能力!中國軍隊由于追求大口徑的火炮,所以一門戰(zhàn)艦上面所攜帶的火炮數(shù)量并不多,火炮一旦歇菜了,那么就是一個活靶子。所以說中日甲午海戰(zhàn)看起來是一場不對稱的戰(zhàn)爭,實際上是兩種海軍理念對撞在了一起,最后日本代表的火炮占據(jù)了歷史的主流。 |
|
來自: 昵稱59651055 > 《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