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書友會第 1824 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 I導讀:本文的這兩則醫(yī)案,均以合谷復溜為主穴治療手足多汗,起到很好的效果。作者取穴思路,是以《針灸大成》所收錄的《蘭江賦》中“無汗更將合谷補,復溜穴瀉好施計。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為依據(jù)。(編輯/居業(yè)) 手足多汗癥治驗兩則 作者/張登部
穆罕默德·阿斯卡,男,28歲,未婚,工人,住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市。1982年5月6日初診。 自幼手足汗出較多,并逐漸加重,精神緊張時尤甚,汗水時從手足滲出。足部因汗出較多,很少穿布、皮鞋,多穿涼鞋。與天氣變化無關(guān)。時有心慌、失眠、多夢,伴有腰酸軟無力,有時遺精。納食尚可,二便調(diào)。 檢查:瘦弱體型,體溫、血壓均正常。心肺無異常,肝脾未觸及。脊柱、四肢活動正常。手足掌側(cè)汗出淋漓,不時往下流淌。手足皮色、溫度均正常。舌質(zhì)紅少苔,脈細數(shù)。辨證:此為心腎陰虛,致陽亢而迫津外泄。治則擬滋心腎,調(diào)營衛(wèi),固表止汗。 針刺取穴:合谷(雙)、復溜(雙)、陰郄(雙)。 手法及療效:合谷穴施以瀉法,補復溜、陰郄二穴。留針十五分鐘,每日治療一次。針治六次后癥狀明顯減輕,繼針六次后癥狀消失而愈。追訪三個月未復發(fā)。
穆罕默德·杰阿里,女,25歲,未婚,無業(yè),為穆罕默德·阿斯卡之胞妹,住達累斯薩拉姆市。 1982年4月5日初診。患者自幼手足汗出較多,每逢月經(jīng)來潮、精神緊張及勞累后尤甚。汗從手足往外浸滴而出。喜穿涼鞋,很少穿襪子及布、皮鞋。有時伴有心慌、氣短,四肢不溫,乏力。經(jīng)期正常,量稍多,色淡紅。納食可,二便尚可。 檢查:身體虛胖,體溫、血壓均正常。心肺檢查陰性,肝脾未觸及,脊柱、四肢無異常。手足掌側(cè)汗出多,順手指下滴,足部汗水沿涼鞋外滲。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虛弱。辨證:此乃心腎陽虛,衛(wèi)氣失于固攝而汗出。治宜補心腎,固衛(wèi)止汗。 針刺取穴:合谷(雙)、復溜(雙)、氣海。 手法及療效:采用瀉合谷、補復溜及氣海,留針十五分鐘,每日治療一次。治療八次后癥狀減輕,繼針六次后汗出明顯減少。共治療二十四次痊愈,追訪四個月未復發(fā)。
手足多汗癥,針灸臨證中并非少見。但同胞兄妹皆患此癥者少見報道,且病史較長、汗出如此之甚,還屬少見,實為典型案例。 汗者,為五液之一,有生理、病理之分,屬生理性者,為陰陽營衛(wèi)氣血調(diào)達之征;屬病理性者,為陰陽營衛(wèi)氣血失于和調(diào)之見證。肺腎兩虛、肝陰不足,肝陽偏亢可自汗,素體陽虛,衛(wèi)陽不固亦可自汗;陰虛不能潛陽,睡中則可盜汗,而陽虛之人衛(wèi)氣亦虛,入眠亦可盜汗。凡此種種,皆謂陰陽、氣血、營衛(wèi)失于常度也。 上述兩則案例,例一,脈證合參當屬心腎陰虛、心腎之陽偏亢,迫汗外出也;例二,為心腎陽虛,衛(wèi)氣失于固攝,故手足汗出。如《蘭江賦》云:“無汗更將合谷補,復溜穴瀉好施計。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其止汗之理,試以申言之: 例一,補復溜、陰郄,以復溜屬腎,陰郄屬心,能補心腎之陰而潛陽寓陰,故汗出得解也;例二,補復溜、氣海,以補心腎之陽,助衛(wèi)外之氣,方有固衛(wèi)止汗之功,瀉合谷者,蓋大腸與肺相表里,肺主皮毛,合谷為陽明大腸經(jīng)之原穴,清輕走表,瀉之以調(diào)和營衛(wèi)而固表也。 諸穴相伍,有平衡陰陽、調(diào)和氣血、疏調(diào)營衛(wèi)而達止汗之效果。 I 版權(quán)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