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許是暑假一人在家清閑慣了,整天無所事事,毫無拘束,反而到了學校之后躡手躡腳,小心翼翼;考慮別人的感受,收斂自己的行為。但我向來不喜歡拘泥于人情世故,碰上幾分熟的人都得點頭微笑以示友好,朋友之間相互玩笑調(diào)侃,有時倒也應(yīng)情應(yīng)景,但也避免不了產(chǎn)生心煩意亂的情緒。而這幾天,確實厭煩到了極點。就連走在路上,感受肆意往來的人群,也不禁眼花繚亂,妄想逃離。 我確實是那種一點都不會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人,周圍的同伴也僅僅是相處了兩年的舍友,而與此無關(guān)的人,我大概是從未接觸過的。我曾嘗試過改變,奈何感情單薄,好似無力支撐起那糾纏在一起的關(guān)系網(wǎng)。 有時也會向往那些能言會道,熱情活潑的人,逢人便招呼,喜歡噓寒問暖,樂此不疲。我想大概是有一心想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并從中獲得慰藉與心安的人吧??粗嵊涯軌蛟趯W生會混得風生水起,整日忙得不可開交,而我整日除了上課就是游戲,偶爾讀讀寫寫,總覺得自己不可救藥。 大概是認為人與人之間共有的東西太少,喜怒悲歡并不相通,所以很難設(shè)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想法與感受。懂得這些以后,我就很少在朋友圈,空間,貼吧發(fā)一些東西了。不過在這些社交網(wǎng)絡(luò)上,看著形形色色的人發(fā)的東西,知曉他人的想法,倒也生趣,也能打發(fā)一些無聊時間。 前不久,周凌楓老師讓我們看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課上,一位同學的發(fā)言讓我著實震驚,并對她產(chǎn)生了興趣。先不說發(fā)言怎樣,這個女孩倒讓我覺得別致一格。曾見過她獨自一個人半倚在走廊的護欄上,眼睛望向窗外,手中夾著煙,只見白煙飄冉而上,遠處是一眼看不見邊際的田野與天空。她碰巧留了像男孩子一樣干凈利落的短發(fā),像極了青春電影中的壞女孩。在課上,她說想像維特一樣,會有一天,用死亡來保持自己的純粹。臺底下一片沉默,確是個勇敢且決絕的女孩。 人作為社會性動物,與他人的聯(lián)系不可避免。或者說,人作為群居生物,是無法單獨生存下去的。若想立足于社會,那么于他人交際的能力不可或缺。但對于那些頑固得無法改變的人來說,對于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似乎顯得難以生存下去。而那些能夠義無反顧地保持真實的自我的人,總是讓我感到寬慰與心生共鳴。 但在另一方面來說,人必須不斷改變才能更好的適應(yīng)這個社會。而一旦人脫離主流,勢必與當前的氛圍相違背,自然就不能與他人很好的相處下去。某人且稱之為“游離于人群之外的人”,這種人身上總是有種獨屬的氣質(zhì),這種氣質(zhì)常常能夠讓我沉醉不能自拔,用太宰治的話來說,就是像娼妓躺在懷里,在耳畔輕語:真是寂寞。 川端康成總是喜歡說,徒勞啊,都是徒勞,就連生存也是一場徒勞。生命是一場騙局,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jīng)一步步走向死亡了。他書中的葉子,清澈,悲戚,優(yōu)美,卻戛然而止;駒子活潑,單純,熱烈,而徒勞一場。 有形的事物終將會逝去,盡管如此,也存在正因為失去才美麗的東西。 正因為知道有一天會結(jié)束,意義才會隨之產(chǎn)生。雖然免不了是一場徒勞, 而時不時輕輕回首看不知何時會失去的東西,猶如寶物般懷念、珍視,一個人靜靜的獨自舉杯般的幸福,也一定存在。 最后,《雪國》中有一段對白,觸動心弦。 你一個人去東京,無依無靠的,要漂泊一生嗎?島村問。 唉,什么漂泊不漂泊的,管他呢。葉子反駁似的笑了。 這笑聲清越得近乎悲凄。 徒勞不徒勞的,管他呢。 |
|
來自: 昵稱38577897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