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研能力水平的高低除了看教師自身的教學成績外,課題研究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考核內容,課題研究可以直接反映出一個教師的教研能力,很多初次接觸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研究有很多疑問,既然課題研究能代表教師的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那么好課題的標準是什么?好課題的首要標準就是適合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其次還要符合以下四點標準: 第一,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時代發(fā)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于實踐、創(chuàng)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fā)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 第三、有助于養(yǎng)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tǒng)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學意識。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yǎng)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fā)現問題,總結問題,很多時候,課題研究的選題來源就是教師的日常教學,可以說教師平時教學工作總結到位,在遇到課題研究時就不會無從下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