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yǎng)魚老道 原創(chuàng) 如果是自己養(yǎng)的觀賞魚,因為投喂不合適,或者水質(zhì),水溫變化等,造成腸炎過重以至腹水,那么這個病情我們還是輕易的就能觀察出來的。 但是如果是沒經(jīng)歷過魚兒腹水的魚友,突然間去購買金魚,看著都是一樣的大肚子,說句實在話,還是真的不太好分辨啊。 我們首先可以從精神頭上去判斷,魚兒的索食欲望強烈,狀態(tài)生龍活虎,總是在魚缸里不停地游來游去。腹部不是膨脹的太大,膨脹處無立鰭現(xiàn)象,并且無縮鰭、并鰭、趴缸等癥狀,這樣的金魚一般不會是已經(jīng)得了腹水的魚。 如果情況反過來,特別是萎靡不振的,腹部橫向發(fā)展的,輕敲魚缸又沒有太大反應(yīng)的,這樣的金魚就得注意了。 我們可以再進(jìn)一步地看其腹部后端有無紅腫之類的癥狀,金魚到了腹水的后期,已經(jīng)沒有什么白便,透明便可以展示給你看了,嚴(yán)重者有的腹部可有黃色粘液流出,這個就需要我們仔細(xì)觀察。 而且得病的魚只腹部會脹大的異于尋常,和一般喂食吃太飽的脹法不同,吃太飽的魚兒是會脹在腹部的下側(cè),而腹水的魚兒會整個腹部向左右兩邊脹大,初期的腹水的魚會沒有食欲,懶洋洋的靠在底沙上,若看到魚只有這種現(xiàn)象時要特別注意,腹水嚴(yán)重時會有凸眼和立鱗的現(xiàn)象,這時大概就很難治療了。 很多魚友會把腹水病和炸鱗病聯(lián)系在一起,這也不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度的腹水肯定會引起鱗片外翻或者張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如果有些魚兒哪一次吃得太飽,它的腹部下邊就會有一些鱗片張開的幅度比其它地方的鱗片張開的幅度要大,這個很正常,為什么有些人會說撐破了肚皮,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但是久而久之長期過于飽食的話,魚兒就會慢慢地犯病,可能這些鱗片就再也縮不回去了,縮不回去的鱗片空隙就會進(jìn)入細(xì)菌或者寄生蟲,然后就真的成為了炸鱗病了。 以上的這種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特別是長期給魚兒投喂過量的干飼料,更容易引起此類疾病,所以說如果我們觀察夠仔細(xì),腹水的觀賞魚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明顯特征,就是腹部下方的鱗片緊致度會與其它的魚兒截然不同,這是最最關(guān)鍵的一點。 當(dāng)然腹水和炸鱗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原因,比如水質(zhì)問題、水溫問題、長期的饑餓、腹部寄生蟲等,我們都要去相應(yīng)的注意。 對于此類疾病,首選的藥物是甲硝唑和痢特靈,其次是土霉素和氟哌酸,還有慶大、食鹽等都有一定的療效。 所以,大家只要能記住好的金魚是什么狀態(tài),不去挑選那些無精打采的,遍體鱗傷的,在一群魚中單獨哪個體型過胖的都不能要就可以了,挑選任何觀賞魚都是一個道理,我們只要最大眾化的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