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是古詩詞中很普遍的主題,最著名的如王駕的“蛺蝶飛來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還有歐陽修的“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等等,都表達了對春天的憐惜,寫法也都很別致。北宋詞人秦觀也有一首詞描寫惜春,不僅構(gòu)思新穎,而且妙趣橫生,耐人尋味。 清平樂 宋代: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四季更替本屬正常,春去秋來,普通人并不覺得奇怪,但是有心人卻感到傷悲,因為無人訴說情懷,只好通過惜春的詩詞來抒發(fā)情感。抽象的春在作者的筆下有了活生生的人的特征,春天的消逝讓詞人感到寂寞,無處可以尋覓安慰,像失去了親人似的。詞人的主觀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 詞文構(gòu)思新穎別致,好像是蕩秋千,蕩得越高,就回得越快。黃庭堅充分地利用這種轉(zhuǎn)換的劇烈,讓自己的作品變得跌宕起伏。首先是自己不知道春歸何處,但又把春天當成一個很珍貴的寶貝似的,不愿失去。于是詞人便開始打聽,像一個童真幼稚的孩子,到處刨根問底,希望有人能為他解惑。詞人又好像變得有些癡呆,絲毫沒有正常的邏輯思維,進入了一個幻覺的境界。 在下片里詞人仿佛清醒了,重新回到現(xiàn)實世界。又好像那個懵懂的孩子忽然懂事,知道春天不能回來了,但又不甘心,還抱有一絲希望。詞人仔細一想,春天是與黃鸝一同出現(xiàn)的,春天去哪里了,黃鸝定然知道,于是詞人又再次由現(xiàn)實回到幻覺。就像秋千在反復地上下振蕩,不知何時才能停下來。 最后黃鸝不住地啼叫著,它婉轉(zhuǎn)的啼聲打破了周圍的寧靜,似乎懂得詞人的心思,急切地像幫助他。但詞人卻無法聽懂,仍得不到解答,心頭的寂寞感更加沉重。黃鸝似乎也不耐煩了,趁著風勢飛過薔薇花叢。薔薇花開,說明初夏已來臨。詞人才終于徹底清醒地意識到,春天確定回不來了。 再仔細回味,這首詞不僅寫出了作者惜春的心情,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心情,也提示我們明白一些道理。首先我們應(yīng)該正視現(xiàn)實,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客觀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即使能阻礙前進的節(jié)奏,卻無法改變最終的結(jié)果。 其次,雖然我們不能改變現(xiàn)實,但也要付出努力,哪怕最終的結(jié)果與我們的預(yù)期截然相反。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會學到很多知識,結(jié)交很多朋友,同時也懂得要有一份淡然的心態(tài),勇敢地接受一切可能的結(jié)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