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時,我國的普通大中專院校畢業(yè)后還都是按計劃分配工作,當時很多農村的孩子考入學校后,戶口也同時“農轉非”成為了城市戶口。在城市里生活了很多年后,農村的父母也都老了,有的甚至已去世。這樣有朋友就問了,非農業(yè)戶口可以繼承農村父母的房屋嗎?繼承后可以確權登記嗎? 首先,按照繼承法來說,每個公民的繼承權不會因為戶口問題而失去,所以說非農業(yè)戶口同樣可以繼承農村父母的財產。如果是城鎮(zhèn)的房子是不受限制,可以自由過戶,如果是農村的宅基地,則不能直接過戶給兒子。因為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農村宅基地屬集體所有,村民對宅基地只享有使用權,如果將房屋賣給城市居民的買賣行為不受到法律的認可與保護,即不能辦理土地使用證、房產證、契稅證等合法手續(xù)。 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屬于公民個人所有,可以繼承。按照我國法律規(guī)定的“地隨房走”的原則,公民繼承了房屋,當然可以使用房屋所占的宅基地。為什么農村宅基地不能繼承?因為依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宅基地的所有權屬于集體,使用權屬于房屋所有人,農村村民的宅基地使用權是基于“村民”的特定身份取得,村民只有宅基地使用權,不能隨意對宅基地進行處置。所以宅基地不屬于遺產,不能被繼承。 從上可看出,非農業(yè)戶口子女雖不能單獨繼承農村父母的宅基地,但可以繼承父親的房屋并且繼續(xù)使用這塊宅基地,并且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六條規(guī)定及有關農村土地確權實施條例規(guī)定:非農業(yè)戶口在農村合法繼承的房屋可以確權登記,但必須在權利人那欄注明:“該權利人為非本集體成員”。等以后房屋不能繼續(xù)使用時,村集體有權收回宅基地! 根據以上所講,我建議非農業(yè)戶口繼承農村的房屋后,如果自己很少回農村的或以后也不準備回農村養(yǎng)老的,最好把房屋轉讓給同村里需要的人。因為,繼承后的房子倒塌后不能翻建,不能重修,就算碰到征收,也得不到土地補償,留著房子沒有太多意義。當然如果你想時不時回農村住住,那你必須經常對房子進行修繕,保證房子能使用,你也可以一直擁有著房子! |
|
來自: 胡建平rceofcyj > 《文件夾1》